龙岩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地理学科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0年7月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探测火星生命活动信息是天问一号重要使命之一。经历几个月的飞行,于2021年5月软着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探级测车开始地面开展探测工作。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与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火星所构成的天体系统高一级别的是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为确定火星是否满足人类移居的条件,祝融号应着重开展的任务是
A. 获取地形、地貌和地质信息
B. 探测火星表面岩石土壤成分
C. 监测温度,探测地下水、冰
D. 监测压力、风场的时空变化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只考虑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层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3~4题。
3. 云量最少的地区是
A. 赤道地区 B. 20°N地区 C. 40°N地区 D. 60°N地区
4.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云量多少 B. 大气厚度 C. 太阳高度 D. 通过的大气路径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5~6题。
5. 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海陆变迁 B. 频繁的火山爆发 C. 生物的呼吸作用 D.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6. 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A. 蕨类植物全部衰退
B.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C. 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
D. 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据此完成7~8题。
7. 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A. 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 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 减少汽车尾汽排放
8. 关于图示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 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
C. 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 该环流中大气的运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9~10题。
9. 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面摩擦力 B. 乙—地转偏向力 C. 甲—风向 D. 丙—水平气压梯度力
10. 此图表示的风向是
A. 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北半球近地面 D. 南半球高空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 该季节最可能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① B.④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④ D. ①④②③①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 根据图中等水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情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a为南半球寒流 B. 图b为北半球寒流
C. 图a为北半球暖流 D. 图b为南半球暖流
14. 下列叙述错误的( )
A. 图a所示洋流会将污染物扩散到较高纬度
B. 图b所示洋流会将污染物扩散到较高纬度
C. 图a所示海域的船只由北向南航行会加快速度
D. 图b所示海域的船只由北向南航行会节约燃料
下图为厦门中学生助手在新疆拍摄的雅丹地貌照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 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A. 海浪 B. 流水 C. 风力 D. 冰川
16. 该区域常见的是
A. 常绿森林 B. 落叶森林
C. 茂盛草原 D. 戈壁荒漠
下图示意厦门中学生助手绘制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据此完成17~18题。
17.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最低值区域的纬度大致在
A. 10°N B. 0 C. 30°N D. 60°S
18. 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区域出现在
A. 赤道附近海域 B. 副热带海域
C. 北极附近海域 D.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
某支付平台推出线上个人碳账户“蚂蚁森林”,用户可利用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在平台上积系低碳府需用攻领养虚极树,虚拟树长成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会为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种植实体树。据此完成回答19~20题。
19. 具有耐严寒、耐贫瘠、耐旱的胡杨树,最适合种植在我国的
A.塔里木盆地 B.长江三角洲 C.东南丘陵 D.四川盆地
20.“蚂蚁森林”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改善种植地区的生态环境 ②彻底解决我国的荒漠问题
③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福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规格的透明玻璃箱内,放置等量相同的土,其中甲箱无 盖,乙箱用透明玻璃密封。某日晴天的12点,将两箱置 于该校阳光充足的操场某处,经1小时日晒,发现乙箱温 度高于甲箱。图2是该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
21.该实验所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A.温室效应 B.热岛环流
C.热力环流 D.陆地内循环
22.下列生产生活中运用到上述原理的是
A.海水淡化 B.塑料大棚农业
C.山区立体农业 D.平原基塘农业
23.利用该原理可以抵御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干旱 C.寒潮 D.洪涝
图8示意森林土壤剖面。据此完成24 ~27题。
24.图中表示腐殖质层的是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 丁层
25.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 生物 C .气候 D.地貌
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质地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27.下列地区中,土壤的淋溶作用最强的是
A.亚马孙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下图示意不同年份拍摄的黄河河口地区卫星图片。厦门中学生助手地理兴趣小组发现,1984~2004年间,黄河每年都将大量泥沙搬运到入海口。据此完成28~30题。
28. 拍摄以上黄河河口地区卫星图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29. 黄河河口地区的地貌主体为
A. 砾石河滩 B. 冲积扇 C. “V”形河谷 D. 三角洲
30. 据材料推测,1984~2004年间黄河河口地区
A. 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B. 土地离海岸越远越年轻
C. 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D. 海岸地带多优良港湾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长期以来,两地的陆路交通只能绕行渤海湾。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厦门中学生助手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修建跨海大桥的可行性探究活动。下图示意跨海大桥位置。
(1)将以下数字序号填到下图相应方框内,完成此课题的探究思路。
①了解相关海域的自然环境。
②了解修建跨海大桥的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
③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判断其可行性。
④现实问题: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陆路交通不便。
⑤提出设想:修建跨海大桥是否可行?
(2)修建跨海大桥需要研究相应海域的水情,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潮汐。
(3)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原有陆路交通线相比,途经大桥的陆路运距将____,运时将________,货物运输能源消耗将________。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等现象的天气过程。下图为厦门中学生助手绘制的2018年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该日前后发生了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强寒潮。
(1)从风力大小来看,呼和浩特的风力较郑州的更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北半球寒潮主要发生的时节是______,影响此次我国寒潮的强冷空气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即在此地区。从气压值的高低来看,该字母所在地区是______气压中心。
(3)势力强大的寒潮,常伴有的天气现象有______、______和冻害等。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9分)
我国南水北调的引水工程是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图12是水循环示意图。
(1)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
(2)从参与水循环的类型来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循环,福建省区域内 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循环。
(3)我国南水北调的引水工程,主要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_。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风的环节是 ___________。(分别填数字序号)
(4)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沿海地区,多发于_________季节。但台风带来充沛的降水,能有效缓解所经地区的__________,增加当地的__________源。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 0 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黄河乡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 深度17千米。有关部门提醒,此区域的地震常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1976年7 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 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图15为玛多县 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与唐山地震相比,玛多县在此次地震中灾情较轻的主要原因有:震源深度较_______,烈度较 _______;人口密度较______等。
(2)推测图示区域的地震常诱发附近山体滑坡的理由:山地岩体较________;植被覆盖率较_______;地形起伏较___________。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评估本次地震造成的房屋受损情况,需要用到______等图层信息,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_________功能。(单项选择,分别填数字序号)
①住宅 ②道路 ③导航 ④空间查询与分析
(4)到地震灾区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北斗用户机是一种______设备。(单项选择,填数字序号)
①信息接收 ②卫星星座系统 ③地面监控系统
3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某学校高一某班同学进行“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模拟实验。
实验用品:烧瓶、石棉网、带有弯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①往烧杯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上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②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③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固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指出该实验各环节所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_________。(4分)
(2)若要使该实验的水循环变得更加活跃,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_________。(3分)龙岩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DCD 6-10 BBBBB 11-15 DBDAC
16-20 DABAD 21-25 ABCAB 26-30 BAADC
二、非选择题
31.(8分)
(1) ① ② ③
(2) 海浪 洋流
(3) 缩短 减少 降低
32.(8分)
(1) 大 等压线更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2)深秋到初春 M 高
(3)大风 雨雪
33.(9分)
(1)太阳辐射
(2)陆地内 海陆间
(3)④ ②
(4)东南 夏秋 旱灾和高温天气 水
34.(8分)
(1)深 小(或低) 低(或小)
(2)破碎 低 大
(3)① ④
(4)①
35.(7分)
(1)酒精灯加热烧瓶,模拟蒸发;水蒸气通过弯玻璃导管到达玻璃板下方,模拟水汽输送;水蒸气遇到放置冰块的玻璃板凝结形成水滴降到托盘上,模拟降水;水滴在托盘中形成水流,模拟地表径流。 (4分)
(2)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使用开口直径更大的烧杯和直径更大的弯玻璃管等。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