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13 15: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6课帆之荣第一篇章: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年——1433年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7次刘家港每次出海二万七千多人200多艘海船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帆之荣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帆之荣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 25×6米
小于半个篮球场 帆之荣郑和最大的宝船约150×60米
大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哥伦布最大的旗舰约 25×6米 小于半个篮球场比一比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帆之荣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郑和的船队受到热烈欢迎各国友人随船访华德州的苏禄国王墓船上运载了大量的物品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帆之荣南京的勃泥国王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郑和的远航为什么能成功实现?
(提示:经济、科技、人力方面)明朝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广泛使用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等追根求源帆之荣帆之危第二篇章: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帆之危哄儿谣 1.歌谣中的“倭倭”是谁?
为什么他们来了 “我家小儿郎”会“惊慌”? 2.歌谣中的“戚爷”是谁?他是如何“抵挡” 的?日本福建广东台州九捷帆之危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等。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帆之危 考考你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帆之危我心目中的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维护了
我国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
和财产安全,捍卫了国家
的尊严,是当之无愧的
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
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戚继光岳飞 帆之危帆之耻第三篇章: 歌曲中的“孩子”macao是谁? 歌曲表达了“孩子”怎样的愿望?澳门 澳门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帆之耻帆之耻“孩子”为何会离开“母亲”的怀抱?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说一说帆之盼第四篇章: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帆之盼祖国 繁荣富强 世界 和平发展帆之盼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强盛 衰弱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知古鉴今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2.某历史学习小组对郑和下西洋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结论不正确的是
A.航海时间是1405——1433年 B.到过亚非欧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是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殖民者 C.日本倭寇 D.荷兰殖民者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岳飞 B .文天祥 C.余大猷 D.戚继光
5.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是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6.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玄奘 ②郑和 ③李春 ④鉴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史海拾贝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