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16:3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wò niǎo
肥沃 静谧 炊烟 袅 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 花香鸟语 春色满园 雨后春笋
鸟语花香 山青水秀 繁花似锦 湖光山色  
1 古诗词三首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xìng
范成大,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初读感知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什么?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蝴蝶
诗意: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篱笆
静景
静中有动,体现喜爱
动景
侧面反映
农民的忙碌
诗中都描述了哪些景物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梅子、杏子、麦花、油菜花、蜻蜓、蝴蝶
( )的梅子 ( )的杏子 ( )的麦花
( )的菜花 ( )的蜻蜓 ( )的蝴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 )杏子( ),
麦花( )菜花( )。
日长篱落( ),
惟有( )( )飞。
金黄
蜻蜓
无人过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雪白

蛱蝶
主题概括
这首诗用 、 、 、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同时写出了农民的忙碌,表达了对乡村景色的 之情。
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喜爱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住宿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作者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知诗人:
篱笆
篱落疏疏一径深
小路

飞入菜花无处寻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课堂检测
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表达了诗人 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yán
mèi
ǎo
wú lài
péng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乡村美景图
翁媪对话图
大儿锄豆图
中儿编织图
小儿卧剥图
清平乐·村居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青草。
醉里 吴音 相媚好,
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
中儿 正织鸡笼。
最喜 小儿亡赖,
溪头 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yán
mèi
ǎo
wú lài
péng

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指茅屋的房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⑥织:编织。
⑦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了什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弹劾去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多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对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无比向往的情感。
写作背景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拓展延伸




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