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答案】C
【详解】城市化的标志主要有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C正确。A、B是城市化的标志,但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A、B错误。特大城市数量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通常情况下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不同地区人口总数不同, 用地规模不同,从而导致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有差异,但无法用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来衡量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 )
年份项目 1950年 1980年
甲 城市数目(个) 1 3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50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丁 城市人口比重(%) 2.7 38.6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详解】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但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B.初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低,速度快
C.中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最快
D.后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高,但是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答案】B
【详解】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故A说法正确。初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低,速度慢,故B说法错误。中期为加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最快,故C说法正确。到了后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高,但是速度趋缓甚至停滞,故D说法正确。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选B。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中国和法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与法国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起步早 B.速度慢 C.水平高 D.城市人口多
5.法国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堵 C.大气污染 D.住房紧张
【答案】4.D 5.C
【分析】4.法国属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而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于法国,速度现在快,水平还较低,故ABC选项错误;而中国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故城市人口数量应多于法国。所以正确答案应为D。
5.城市化过程中导致城市中心人口剧增,会出现就业困难、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属于环境问题的是大气污染,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图,比较中国和法国城市化水平的曲线变化特点,接着根据题目针对性的答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是( )
A.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起步早,速度快
B.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C.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D.发达地区城市化都处于加速阶段
7.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是( )
A.提高农业比重 B.就业压力增大
C.土地压力减小 D.市中心空洞化
【答案】6.C 7.B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城市化的状况
6.由图可知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相对于发达地区起步晚,速度快;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反映了城市化起步早,现在的城市化速度已经趋于缓慢,故A、B、D错误,C项正确。
7.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可能会侵占农业用地,农业比重下降,土地压力变大,A、C错误。城市化和工业化吸引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就业压力增大,B正确。市中心空洞化是逆城市化时的现象,D错误。
【点睛】过快的城市化产生的城市问题:
资源问题: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等
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
环境问题:造成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答案】A
【详解】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城市用地面积、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A正确;城市数目、城市占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这体现的是城市化的内涵,BCD错误,故选A。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1950~1990年期间,符合图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特征的是
A.中国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 B.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
C.东南亚城市化发展最快 D.印度城市化起点最低
10.下列现象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西城市化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住房压力减轻 B.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C.城市交通拥堵 D.空气质量提高
11.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创造就业机会 B.拉大城乡差距 C.增加环境压力 D.减少国家内需
【答案】9.B 10.C 11.A
【解析】9.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晚于图中发达国家美国,起步较晚,美国的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A错误;在1950-1990年期间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这个阶段发展速度最快的应该是巴西,C错误;城市化起点最低的是中国,D错误。故选B。
10.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在60%左右,城市化水平较高,而且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可能会产生很多“城市病”如人口增加,住房压力、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质量下降等,所以C正确,A、D错误。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是由于还处于城市化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逆城市化现象不明显,B错误,逆城市化阶段明显是城市化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故选C。
11.题目问的是积极影响,拉大城乡差距和增加环境压力是消极影响,B、C错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么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会提高大量的就业岗位,A正确;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对商品的需求量,所以内需应该会扩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化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使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第二、三产业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 )
A.西南郊 B.西北郊 C.东南郊 D.东北郊
13.近十年该城( )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12.A 13.D
【解析】12.读图,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工业区要避开季风对吹方向,所以不能位于城区的西北郊或东南郊,BC错误;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河流流向是东—西—西北,所以西南郊是河流下游地区,东北郊是上游地区。工业区有水污染,所以为避免水污染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也就是城区的西南郊,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A、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城市规模都在增大,城市化水平提升快,城区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郊区耕地耕地减小,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增多,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建设用地都在增大,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出现降低,C错误。
D、结合图示可自该地郊区近十年耕地减小,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增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正确。
故选:D。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市中心,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15.“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答案】14.D 15.A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带来的问题。
14.根据材料可知,钟摆族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地奔波。此类人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受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使得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就业机会多,郊县房价低,造成了钟摆族的出现。钟摆族的购房主要考虑房价问题,多居住在郊县等房价较低的地区,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上下班大多是搭乘公共交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潮汐车道是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对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由于钟摆族的发展,使得上下班高峰时不同方向的车流量发生变化,为了应对此变化带来的交通压力,特设置潮汐车道,缓解高峰时段不同方向的行车压力,优化配置道路资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平原地区某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该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___________城和开发___________区。分析它们对中心城市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①对生物的影响:___________。②对气温的影响:___________。
【答案】 卫星城 城市新区 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与环境压力 分散城市职能 供水 航运 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热岛效应”、气温升高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详解】(1)读图可知,2000年相对于1950年,该城市的规模明显扩大,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了卫星城和城市新区,有助于分散城市部分职能,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与环境压力。
(2)河流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3)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破坏土壤、水体、植被等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减少,人工建筑增多,产生热岛效应,使城市气温升高。
【点睛】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答题思路分析
(1)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
(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扩大绿地面积;
(4)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
17.(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某中学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问题感兴趣,他们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城市病”出现较早的国家,因此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英国为案例,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图示意2004年夏季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1)结合材料一,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 、 、 等。
(3)结合材料二,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其地区分布的自然原因。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答案】(1)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后期城市化进程变慢,出现逆城市化。
(2)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3)内陆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程度大于沿海城市的。沿海风力一般大于内陆风力,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受西风带影响,英国夏季盛行西南风,内陆氮氧化物污染程度较大的城市多处于下风向,污染多。
(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道路,采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等等。
【分析】该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化的类型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详解】1.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同。从材料1的图中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变慢。中国与之相反。
2.考查环境污染的分类。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
3.从图中看出氮氧化物含量低的城市大多位于海滨,这与海滨地区风力较大有关。风力可以吹散污染物,进而减低污染物浓度。
4.可以从减轻交通拥挤和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分析。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道路,采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点睛】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首先,提高全民素质,从道德上加强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政府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从法律上规范人的行为,然后,植树造林,再次,控制工厂废气,废水,废物排放,以及控制汽车尾气,最后,加强空气清洁度,建立净化空气的仪器。
18.(2018·全国·南安华侨中学高三课时练习)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详解】(1)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区域内城市数量的增长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强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据此结合图示分析即可。
(2)国道作为过境干线,经过市区会对市内交通造成干扰,加剧交通拥堵,且造成大气污染等。
(3)钢铁厂生产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应布局在城郊,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盛行风的下风向。化工厂生产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郊,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由风向玫瑰图可知:图中最小风频为东北风,因此钢铁厂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布局合理。化工厂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对城市空气和水质污染较大,不合理。
19.(201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_____。
【答案】(1) 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2)比重增加
(3)城市化过程
(4)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失业人口增多 社会秩序混乱
【分析】本题以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化发展的特征、表现、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1)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包括:城市数目的增多,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城市规模的扩大等。图示过程反映城市化。该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是从城镇面积大小的变化来看;二是从城镇数目的多少来看;三是从分布的分散与集中程度和城市规模来看。图示反映的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2)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比重增加。
(3)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这属于城市化的基本表现。
(4)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人口增加,就业困难;车辆增加,交通拥挤,人口增加,住房条件差、社会治安混乱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2.3城镇化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
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 )
年份项目 1950年 1980年
甲 城市数目(个) 1 3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50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丁 城市人口比重(%) 2.7 38.6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B.初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低,速度快
C.中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最快
D.后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高,但是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中国和法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与法国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起步早 B.速度慢 C.水平高 D.城市人口多
5.法国城市化进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堵 C.大气污染 D.住房紧张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是( )
A.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起步早,速度快
B.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C.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D.发达地区城市化都处于加速阶段
7.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是( )
A.提高农业比重 B.就业压力增大
C.土地压力减小 D.市中心空洞化
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1950~1990年期间,符合图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特征的是
A.中国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 B.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
C.东南亚城市化发展最快 D.印度城市化起点最低
10.下列现象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西城市化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住房压力减轻 B.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C.城市交通拥堵 D.空气质量提高
11.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创造就业机会 B.拉大城乡差距 C.增加环境压力 D.减少国家内需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 )
A.西南郊 B.西北郊 C.东南郊 D.东北郊
13.近十年该城( )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市中心,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
15.“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平原地区某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该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___________城和开发___________区。分析它们对中心城市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①对生物的影响:___________。②对气温的影响:___________。
17.(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某中学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问题感兴趣,他们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城市病”出现较早的国家,因此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英国为案例,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两则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由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图示意2004年夏季英国南部定点测算的24小时内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1)结合材料一,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 、 、 等。
(3)结合材料二,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地区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其地区分布的自然原因。
(4)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18.(2018·全国·南安华侨中学高三课时练习)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19.(201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