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的不断迁移流动带来文化的不断沟通、交流。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文化影响和作用与迁移规模大小、素质高低有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聚集五湖四海的人口,促进了地域文化与民族大团结,其饮食文化也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新招兵的学历逐步提高到本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迁移与迁入地的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 )
A.迁人人口越多,影响越大 B.迁人人口少,则无影响
C.对男性影响大 D.对知识分子影响小
2.到新疆建设兵团参军的各地军人的饮食特点( )
①独特性变大 ②不同地域的饮食逐步同化
③相互接纳 ④饮食文化变得无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C
【分析】1.对一个地区文化的影响,受迁入的人数影响,人数越多,影响越大。A正确;迁人人口少,也有影响,B错误;对男女影响是同等的,C错误;知识分子容易接受外来的文化,受影响大,D错误,故选A。
2.在现代的各民族大团结中,各族的饮食文化逐步相互接纳,尊重差异性,逐步同化。②③正确,独特性会逐渐变小,但还会有地方的饮食文化差异,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世界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云南双柏县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极具特色。土掌房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后夯上三合土。图1示意土掌房景观,图2示意云南双柏县气温和降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土掌房自家屋顶成为别家的晒谷场,原因是( )
A.当地晴天多降水少 B.邻里友好和睦的关系
C.地形坡度大平地少 D.木材泥土等原料丰富
4.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测土掌房屋顶构造的最主要功能是( )
A.避免强光照射 B.夏隔热冬保暖 C.利于纳凉通风 D.防止雨水渗漏
【答案】3.C 4.D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3.根据材料信息和图中景观可知,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因此自家的屋顶正好是上方一户居民的屋前坝子,而且该地区地势陡峭,平地少,缺少晒谷场所,所以屋顶成了晒谷场,C正确。根据气温和降水图可知,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晴天少,A错误;邻里友好和睦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B错误;屋顶成为晒谷场与其用材无关,D错误。
4.结合气温降水图信息可以判断,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根据材料信息,当地的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后夯上三合土。这样的屋顶可有有效防止雨水下渗到屋内,防止雨水渗漏,D正确。避免强光照射只需要有不透光的物体阻挡光线即可,不需要如此复杂的屋顶构造,A错误;隔热保暖还需要对其他几面墙进行处理,单纯的对屋顶进行处理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用不大,不是其最主要的功能,B错误;该建筑方式通风效果并不好,C错误。
【点睛】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6.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土壤 D.大气环流
【答案】5.B 6.D
【分析】5.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其南方,向南开窗是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南边窗户较大可接受更多的阳光,B正确;该地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南面窗户不是为了通风,A错误;陕北降水少,南面窗户大与防潮关系不大,C错误;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对保温作用影响小,D错误。故选B。
6.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所以居民注重房屋排水。陕北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注重雨水收集。导致该差异的因素为受夏季风影响的大小及时间长短,进而影响降水量大小所致,属于大气环流引起故,D正确;地形、纬度位置、土壤因素对该地降水差异的形成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传统建筑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生物、文化历史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京津冀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包括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燕山山地等地形单元。传统村落的分布和兴衰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图为2012年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 )
A.太行山区 B.渤海沿岸 C.河北平原 D.燕山地区
8.现今,河北平原传统村落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河网密度大 B.地质灾害多 C.农业用地广 D.城市化发展
9.为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适合在该区域传统村落发展的产业活动是( )
①特色农业②民宿旅游③石料加工④能源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7.A 8.D 9.A
【分析】7.读图可以看到,该区域传统村落主要位于京津冀地区西部山区,联系中国地形区分布的内容,可知这是太行山脉地区,因此A选项正确;而从图中可以看出,渤海沿岸、河北平原、燕山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数量都较少,因此排除B、C、D三个选项。故选A。
8.河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降水少,河网密度并不大,因此A错误;一般山区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平原区很少有地质灾害,因此B错误;农业用地广的话,传统村落应该数量会多,因此C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劳动力就业逐渐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导致传统村落出现衰落,而数量稀少,因此D正确。故选D。
9.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应该体现在:一是注意古传统村落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二是满足人们更好的生活需求和生活品质,三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维护生态良好发展,保证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以及发展民宿旅游,能够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因此①②正确;而石料加工、能源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工业在发展中会不可避免地消耗资源、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不能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因此③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点睛】作为一种活的遗产,传统村落应该持整体性保护理念。其核心理念在于不仅是针对乡土建筑、村落建成环境和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上的保护,更应考虑传统村落的社会网络结构维持以及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转变,尊重原住居民的意愿,改善居住环境条件,恢复农村地区生产与生活的活力,实现真正的乡村社会发展和乡土文化复兴。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
B.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
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
11.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
A.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
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12.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质灾害频发 B.城市化的发展
C.古建筑自身破旧 D.居住习惯改变
【答案】10.B 11.A 12.B
【分析】10.云南和安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夏季较为炎热,安徽冬季能够受到冷空气影响,而厚厚的墙体能起到保暖隔热的作用,所以A正确,不合题意,;两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不用收集雨水抗旱,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能够起到遮荫作用减少阳光直射,也利于雨天挡雨廊下行走,因此B错误,符合题意;南方地区人多地少,布局紧凑,能节省用地,所以C正确,不合题意;云贵高原上风大而安徽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所以外墙高大且窗小或无窗,能够挡风和防止盗贼攀爬,因此D正确,不合题意。综上所述 ,故选B。
11.与安徽山区相比,云南纬度更低,夏季太阳高度角更大,天井更小能使天井周边建筑挡住较大太阳高度角的强光照射,因此A正确;天井的作用不是用来排水防涝的,因此B错误;天井小,被周围建筑围挡更不利于通风散热,因此C错误;安徽山区和云南同样都是地势崎岖,云南跟安徽山区相比,民居建筑用地不会更紧张,故天井更小应该主要是适应当地的光照等自然环境,不是因为建筑用地有限,因此D错误。故选A。
12.昆明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不可能地质灾害频发,因此这不会是“一颗印”古建筑近年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昆明市区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快,土地紧张,古建筑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可能被大量拆除导致迅速减少,因此B正确;古建筑如果因自身破旧损坏,可以修缮而不会迅速大量减少,因此C错误;居住习惯改变不是古建筑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D错误。故选B。
【点睛】“一颗印”式民居建筑,作为文化遗产,是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有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当地历史及民俗民风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变迁、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文化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文化区( )
A.具有过渡性 B.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的
C.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14.以下文化区与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文化区——地表崎岖 B.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气候干旱
C.云贵高原文化区——雪山连绵 D.华北平原文化区——伏旱多发
15.下面文化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大牧场放牧业 B.东北黑土文化区——混合农业
C.华北平原文化区——商品谷物农业 D.江南水乡文化区——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13.A 14.B 15.D
【分析】13.结合区域的特征可知,区域是根据综合指标划分的,B错误;图中的文化区具有过渡性,因此没有明显的界线,A正确,C错误;内部特征相对一致,D错误。故选A。
14.由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文化区——雪山连绵,所以A错误;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所以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气候干旱,B正确。云贵高原文化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所以C错误;长江中下游文化区-伏旱天气,所以D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故选B。
15.由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草原文化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但不是大牧场放牧业,所以A错误;我国的混合农业在珠江三角洲或者山地、丘陵区,不在东北,所以B错误;商品谷物农业在东北地区,不是华北,所以C错误;江南水乡文化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较好,农业生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D正确;故选D。
【点睛】区域的含义: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犹如一条玉带从风景区中央飘过,展现出一幅幅热带风光的图画。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
(1)图中风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2)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简要说明云南傣族竹楼如何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
(3)要把该风景区建设成为著名旅游区,首先应做好哪些建设
【答案】(1)热带雨林
(2)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散热。
(3)建设好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完善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分析】本题以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为材料,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详解】第(1)题,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纬度较低,且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故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主要是热带雨林。
第(2)题,竹楼是在西双版纳湿热的气候下形成的。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野生动物较多,架空可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散热。
第(3)题,从基础设施、景观建设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好交通运输,缩短旅游时间,完善通讯设施,方便对外宣传与交流;完善景区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质量;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发展。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山西省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我国的四合院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这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分析】试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详解】(1)山西位于黄土高原,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不足,“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2)从图中看,屋脊由处向内倾斜。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呈尖顶式样。
(4)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我国民居多“四合院”式建筑,多建有围墙。而欧美民居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很少建有围墙。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地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哪些特点?
(2)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人文思想: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
积极影响: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详解】(1)从图中可知,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都是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宗法制建造的,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内向性、封闭性和长者为尊的特点,而且民居是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设计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在我国农业文明中发展形成的。
(2)根据建筑特征分析,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追求多代同堂,以显家族之兴旺的人文思想。这样的人文思想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的增长。
19.(2015·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如图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____。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____。
(4)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答案】(1) 地质地形 水源 交通
(2) 靠近河流 靠近文物古迹 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 公路 绿地
(4) 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分析】本大题以北川新县城规划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区位、城市功能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北川新县城选址结合该地区此前发生的自然灾害需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地质、地形、水源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2)从题目所给的图形可以看出M地靠近河流,用水方便,且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好。
(3)读图可知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公路,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绿地。
(4)北川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民族特色,突出少数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特点,保护好文物古迹。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至明嘉靖九年形成集梁桥、浮桥于一体的格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图1)。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1989年11月,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了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
汕头小公园是汕头老城区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区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图2为汕头市位置示意图及汕头老城区骑楼景观和街道格局图。
(1)分析明代广济桥集浮桥与梁桥于一体的设计有哪些好处。
(2)分析船型桥墩和开放式桥亭的设计对桥梁安全的作用。
(3)说出汕头老城区路网格局的优点及骑楼建筑体现的当地气候特征。
【答案】(1)梁桥稳定坚固,抗风浪能力强;梁桥桥墩密集,行洪能力差;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动脉,梁桥不利于船只通行;浮桥在汛期开启可以快速排洪;浮桥开启可通行大型船只;浮梁结合,既可以提高桥梁安全性,又便于水陆通行。
(2)汛期,河流水量大,船型桥墩可有效分解径流,保护桥梁;靠近河口,船型桥墩可减弱海潮对桥的冲击;当地易受台风侵袭,开放式桥亭利于通风,减弱台风损害;桥亭增加了桥身重量,增强桥的稳定性。
(3)放射状线路利于旧城中心和周围地区联系;环形线路可避免旧城中心交通拥堵;当地高温,骑楼可遮阳防晒;当地多雨,骑楼可挡雨。
【分析】本题分别以潮州广济桥、汕头市骑楼景观和街道格局图为背景,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解】(1)由图1可知,“广济桥集浮桥与梁桥于一体”,使得梁桥稳定坚固,抗风浪能力增强;图中梁桥桥墩密集,可知河道行洪能力差;“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动脉,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可知梁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而浮桥的开启既可以在汛期快速排洪,也可以通行大型船只;这种浮梁结合的方式,既提高桥梁安全性,又方便水陆通行。
(2)由材料1和图中信息可知,河流进入汛期,水量大,船型桥墩可有效分解径流,使河水对桥梁的冲击减弱;靠近河口位置,船型桥墩海潮对桥的冲击力可减弱;当地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开放式桥亭利于通风,将台风分流,减弱台风损害;桥亭使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增强。
(3)由图2的街道格局图中可以看出,放射状线路利于联系旧城区中心和周围地区;环形线路可以分散车流,避免旧城中心交通拥堵;由图2汕头市位置示意图及汕头老城区骑楼景观图可以看出,汕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高温多雨,走在骑楼下方,可以阻挡风雨的侵袭,挡避炎阳的照射,造成凉爽的环境。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的不断迁移流动带来文化的不断沟通、交流。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文化影响和作用与迁移规模大小、素质高低有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聚集五湖四海的人口,促进了地域文化与民族大团结,其饮食文化也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新招兵的学历逐步提高到本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迁移与迁入地的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 )
A.迁人人口越多,影响越大 B.迁人人口少,则无影响
C.对男性影响大 D.对知识分子影响小
2.到新疆建设兵团参军的各地军人的饮食特点( )
①独特性变大 ②不同地域的饮食逐步同化
③相互接纳 ④饮食文化变得无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云南双柏县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背山面水,全村房屋墙连墙,层叠而上,极具特色。土掌房屋顶用松木原木为梁,上铺木板、松针并用泥土夯实,覆上石板块,最后夯上三合土。图1示意土掌房景观,图2示意云南双柏县气温和降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土掌房自家屋顶成为别家的晒谷场,原因是( )
A.当地晴天多降水少 B.邻里友好和睦的关系
C.地形坡度大平地少 D.木材泥土等原料丰富
4.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测土掌房屋顶构造的最主要功能是( )
A.避免强光照射 B.夏隔热冬保暖 C.利于纳凉通风 D.防止雨水渗漏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6.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土壤 D.大气环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京津冀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包括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燕山山地等地形单元。传统村落的分布和兴衰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图为2012年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 )
A.太行山区 B.渤海沿岸 C.河北平原 D.燕山地区
8.现今,河北平原传统村落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河网密度大 B.地质灾害多 C.农业用地广 D.城市化发展
9.为促进传统人居和谐发展,适合在该区域传统村落发展的产业活动是( )
①特色农业②民宿旅游③石料加工④能源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
B.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
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
11.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
A.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
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12.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质灾害频发 B.城市化的发展
C.古建筑自身破旧 D.居住习惯改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文化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文化区( )
A.具有过渡性 B.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的
C.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14.以下文化区与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文化区——地表崎岖 B.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气候干旱
C.云贵高原文化区——雪山连绵 D.华北平原文化区——伏旱多发
15.下面文化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大牧场放牧业 B.东北黑土文化区——混合农业
C.华北平原文化区——商品谷物农业 D.江南水乡文化区——季风水田农业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犹如一条玉带从风景区中央飘过,展现出一幅幅热带风光的图画。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
(1)图中风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2)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简要说明云南傣族竹楼如何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
(3)要把该风景区建设成为著名旅游区,首先应做好哪些建设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山西省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我国的四合院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这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地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哪些特点?
(2)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19.(2015·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如图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____。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____。
(4)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至明嘉靖九年形成集梁桥、浮桥于一体的格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图1)。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1989年11月,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了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
汕头小公园是汕头老城区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区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图2为汕头市位置示意图及汕头老城区骑楼景观和街道格局图。
(1)分析明代广济桥集浮桥与梁桥于一体的设计有哪些好处。
(2)分析船型桥墩和开放式桥亭的设计对桥梁安全的作用。
(3)说出汕头老城区路网格局的优点及骑楼建筑体现的当地气候特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