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非洲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向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20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全球气候变暖④修建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遏制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趋势的根本措施是( )
A.增加区域降水 B.采用草方格沙障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高植被覆盖率
3.萨赫勒某地区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减风力 B.恢复土壤肥力
C.增加降水量 D.增加杂草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
①开矿②人口增加③降水增多④过度开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有( )
①土壤肥力提高②水土流失严重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自然灾害易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万km2
未利用地 38.8
草地 8.5
盐碱地 4
耕地 6.8
水体 4.8
建设用地 2
6.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
7.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 D.气温日较差增大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m。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荒漠化的实质是(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9.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0.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区域,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碱化 B.西南喀斯特分布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漫画反映了哪种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1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常采用建设防护林的措施来治理,不同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不同,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防风固沙林 B.沙漠绿洲——水土保持林
C.三江源——水源涵养林 D.工矿企业内——农田防护林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14.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15.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②③④⑤与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连线。
① 酸雨问题
② 荒漠化问题
③ 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④ 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⑤ 海域污染问题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2)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图例②所示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____。
(3)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其所反映出的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____。
17.(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60多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资源接近枯竭,林区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经过10小时的奋力扑救,截至2016年5月18日23时50分,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林林场森林大火外围明火全部扑灭,火场转入看守清理阶段。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___(季节),原因____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18.(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玉县地处山西省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地带,古代北方要塞,北部长城与内蒙古为邻。民谣“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反映了过去的自然条件,建国以来,坚持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下图示意右玉县地理位置。
(1)指出右玉县自然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
(2)简析建国初右玉县“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的成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右玉县植树造林的生态环境价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非洲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向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20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全球气候变暖④修建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遏制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趋势的根本措施是( )
A.增加区域降水 B.采用草方格沙障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高植被覆盖率
3.萨赫勒某地区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减风力 B.恢复土壤肥力
C.增加降水量 D.增加杂草
【答案】1.A 2.C 3.B
【分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萨赫勒地区发展“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且“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场面积被压榨,牧区被迫向环境脆弱地转移,故推测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①②正确。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③错误。修建道路对土地荒漠化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
2.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故控制人口数量是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的根本措施,C正确。增加区域降水不切合实际,A错误。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B错误。提高植被覆盖率能缓解荒漠化,但若人口激增,生态仍然趋于恶化,D错误。故选C。
3.休闲轮作制通过作物轮作和耕地休耕的方式,使土地得到自然恢复,从而恢复土壤肥力,B正确。休闲轮作制对削减风力作用不大,A错误。休闲轮作制不能增加降水量,C错误。增加杂草不是该措施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整治环境双管齐下,或能解决非洲贫困。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
①开矿②人口增加③降水增多④过度开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有( )
①土壤肥力提高②水土流失严重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自然灾害易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B 5.C
【分析】本题目以不同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等内容。
4.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分析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森林和草地面积的缩小及耕地面积的扩大,且出现了沙漠。据此可推断,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出现了明显的过度开垦问题,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剧增,对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②④正确。古代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量较少,故主要原因不是开矿,①错误。该区域的西北部出现了沙漠景观,可推断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也不是因为降水增多,③错误。故选B项。
5.结合第一小问和所学内容可知,相较于秦汉时期,明清时期黄土高原过度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状况加重,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更加易发,因而排除①和③,正确答案选择C项。
【点睛】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主要是降水)因素、植被覆盖状况、土壤质地及人类活动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万km2
未利用地 38.8
草地 8.5
盐碱地 4
耕地 6.8
水体 4.8
建设用地 2
6.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
7.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 D.气温日较差增大
【答案】6.B 7.D
【分析】6.读图分析可知,该流域耕地比重增大,水体比例下降最大,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由于草地面积最大,应位于我国的西北或青藏地区,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由于草地面积最大,应位于我国的西北或青藏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误;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影响,但不是主要的问题,C错误;草场面积减少不多,D错误;故选B。
7.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剧,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增加,A错误;由图可知,草地面积减少,B错误;由于草地面积最大,应位于我国的西北或青藏地区,C错误。图中水体面积减小,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图表和数据,根据表格可知,该地的草地面积最大,耕地次之,可判断为我国的西北地区,由图2的用地面积变化,可知耕地面积扩大明显,水体收缩明显,可能是过度开垦所致,过度开垦会造成区域土地荒漠化加剧。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m。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荒漠化的实质是(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9.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0.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区域,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碱化 B.西南喀斯特分布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答案】8.C 9.B 10.C
【分析】8.由所学知识可知,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即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C正确。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仅是土地退化的类型之一,A、B、D错误。故选C。
9.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沙漠分布广,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B正确。与西北相比,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较轻,A、C、D错误。故选B。
10.由所学知识可知,次生盐碱化一般分布于较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而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气候湿润,A错误。西南喀斯特分布地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形成石漠化,B错误。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植被的破坏而形成沙漠化,C正确。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风沙、旱涝和盐碱等,D错误。故选C。
【点睛】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而且西北属于温带气候,地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比较远使其常年降雨量比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漫画反映了哪种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1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常采用建设防护林的措施来治理,不同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不同,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防风固沙林 B.沙漠绿洲——水土保持林
C.三江源——水源涵养林 D.工矿企业内——农田防护林
【答案】11.B 12.C
【分析】11.从漫画中可知,建筑物密集,寻找土地,可知该漫画反映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故选B。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是水土保持林,A错误;沙漠绿洲风沙大,对应防风固沙林,B错误;工矿企业内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建设环境保护林,D错误;三江源为河流上游,应建设水源涵养林,保护水质,C正确。
【点睛】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功能,森林也称之为“地球之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14.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15.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答案】13.D 14.A 15.C
【分析】本题组以我国荒漠化问题为背景,侧重考查荒漠化的概念、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类型等问题,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3.荒漠化指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荒漠只有部分是因为荒漠化而形成的,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原生荒漠;荒漠化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故A、B两项错;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及华南地区都有分布,故C错,D项正确。
14.荒漠化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以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其中以西北、华北地区的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故A项正确。
15.我国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江南丘陵——红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渍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故C项正确。
【点睛】荒漠和荒漠化的区别:荒漠是一种地貌状态,是地球表面生物(主要是植被)存在和活动稀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趋势、过程,其实质是土地生产力退化的过程,其结果是地表景观最终类似荒漠。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②③④⑤与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连线。
① 酸雨问题
② 荒漠化问题
③ 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④ 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⑤ 海域污染问题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2)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图例②所示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____。
(3)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其所反映出的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____。
【答案】(1) 荒漠化问题 酸雨问题 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海域污染问题
(2)人类燃烧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3) 热带雨林 CO2增加,极地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危及滨海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
【分析】本题以世界部分环境问题分布为材料,涉及世界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特点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读图可知,①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和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易发生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西欧,西欧工业发达,酸性气体排放多,气候湿润,降水多,应是酸雨问题;③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分布区,应为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山区,夏季降水多,易出现土壤侵蚀问题;⑤出现在近海,为海域污染问题。
(2)根据上题②为酸雨,酸雨的出现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SO2 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3)森林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热带雨林地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差,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超过了环境的保护,所以热带雨林是目前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热带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全球变暖问题,极地冰川融化,淹没沿海低地,加剧水土流失;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是其反映出的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7.(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60多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资源接近枯竭,林区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经过10小时的奋力扑救,截至2016年5月18日23时50分,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林林场森林大火外围明火全部扑灭,火场转入看守清理阶段。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___(季节),原因____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 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等;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
(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地的压力;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
【分析】本题以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的开发为材料,涉及森林火灾的成因、森林资源的开发的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干旱少雨和大风天气有利于火灾的形成和发展;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且多大风天气,易发生火灾。对灾害的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
(2)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致。包括重开采轻抚育,采育失调;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居民烧柴;乱砍滥伐;不合理的采伐方式加剧了森林资源的破坏等。
(3)本题从森林的作用入手,森林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等。若其遭到破坏,则气候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旱涝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4)本题可从合理采伐、发展深加工、开展多种经营、加强管理等方面分析。通过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通过对木材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森林的破坏,加强林区的管理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树种。
18.(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答案】(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
(2)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分析】本题以圩田为案例考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农业、生态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知识的掌握。
【详解】(1)调动必备知识,巢湖位于安徽,巢湖附近该圩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可开垦面积大;附近有巢湖和河流,湖泊沉积、河流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且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均适宜围垦,形成耕地,发展种植业。
(2)方面①: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改善巢湖水质。原因分析思路:发展种植业,会施用化肥、农药,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巢湖水污染;而湿地水流缓慢,能促进泥沙沉降,且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湿地与巢湖水体连通,能促进巢湖水体自净,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原因分析思路:由材料可知,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易发洪水,湿地发展水产业,防洪压力小;湿地能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能容纳外泄的巢湖水,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19.(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玉县地处山西省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地带,古代北方要塞,北部长城与内蒙古为邻。民谣“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反映了过去的自然条件,建国以来,坚持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下图示意右玉县地理位置。
(1)指出右玉县自然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
(2)简析建国初右玉县“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的成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右玉县植树造林的生态环境价值。
【答案】(1)地处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过渡地带。(任答四点)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且年际变化大;冬春季节风力强劲,风沙大;西北部的沙漠提供了沙源;植被稀疏,对风沙阻挡作用弱。人为原因:地处农牧过渡地带,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战争等,加速植被破坏,导致建国初期,森林覆盖率非常低。
(3)森林可以防风固沙,阻止沙漠入侵;削弱风力,减轻沙尘暴的发生;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涵养水源,河流含沙量降低;减轻土地荒漠化,恢复土壤肥力;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任答四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1)根据图文信息,右玉县地处山西省西北部,西部是黄河,地处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在气候上是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应该位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过渡地带。
(2)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该地多风沙天气的原因。要造成“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的现象,说明风沙较大。自然原因上,该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并且年际变化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位置偏北,冬春季节风力强劲,风沙大,加上该地植被覆盖率较低,对风沙阻挡作用较弱。西北部的沙漠成为了天然的沙源地,提供了大量的沙尘。人为原因上,建国初期,该地地处农牧过度地带,当地农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加速了当地植被的破坏,导致当地植被覆盖率低,沙尘较大。
(3)从气、地、水、土、生方面分析右玉县植树造林的生态环境价值。当地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有效防风固沙,阻止沙漠入侵。还可以削弱风力,减少沙尘暴的频率,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局地小气候,增加当地空气湿度,从较为长远的角度去改善当地环境,减轻风沙,还可以涵养水源,降低当地河流含沙量,充分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恢复生态环境。并且可以减轻土地荒漠化,恢复土壤肥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森林的建设,还可以为当地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当地生物多样性。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