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8 20:07: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升级为高端产业。读深圳产业园发展阶段示意图。
1.第一阶段各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生产联系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2.产业园区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说明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的经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分工具有特色的城市群,有望打造成世界第四大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早期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
A.人口 B.政策 C.交通 D.市场
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 )
①促进湾区城市分工②打造成中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③开始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④促进区域内过剩产能的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5.以下关于图示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6.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7.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45年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
B.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
C.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指向型转变为资金指向型的飞跃
D.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11.下列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②人口众多,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2010—2015年,苏州市( )
A.由工业城市转型为商业城市 B.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C.工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D.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
13.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乡差异扩大②土地、能源资源匮乏③环境污染加剧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左图为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右图为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地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15.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与服务产业仍选址在该城市的原因不包括( )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技术条件好
C.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D.协作条件好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的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的道路也会不同。
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利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而迅速推进了工业化,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又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迅速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基地。左图示意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
山西大同在20世纪90年代,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发展国有大型煤炭和钢铁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随着发展条件的变化,两地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困境。右图示意山西大同主导产业发展。
(1)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说出21世纪前山西大同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
(2)从工业结构特点角度,分析21世纪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
(3)从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角度,说明珠江三角洲和山西大同产业未来发展的差异。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部中朝界河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是中国海岸线北端的起始点,独特的沿边、沿江、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连接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重要门户。丹东市物产丰富,其中水产品、硼砂矿在全国具有优势。历史上,丹东市就是东北亚、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2018年辽宁省政府提出要争取国家适时设立“丹东特区”构想。下图示意丹东市地理位置。
(1)说明辽宁省政府提出要争取国家适时设立“丹东特区”的理由。
(2)为实现国家设立“丹东特区”,请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
(3)简述我国设立“丹东特区”构想的意义。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如下图
(1)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3)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19.(2016·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东北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长期以来,东北某城市形成了单一的以煤产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单一重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出其弊端,造成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负担加重等问题。为此,该城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注:图中虚线框内为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1978年至2005年期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2)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东北地区发展该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某城市从单一的以煤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调整为煤产业与非煤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试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所示产业模式的优点。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分布示意图(环状图为四省市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图),图2为江苏省不同年份产业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2019年,安徽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开发省级新产品603个。通过“科创+产业”方式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在智能语音产业领域打造“中国声谷”,目前进驻企业571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描述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2)与江浙地区相比,简析安徽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3)依据材料二,说出安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升级为高端产业。读深圳产业园发展阶段示意图。
1.第一阶段各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生产联系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2.产业园区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说明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答案】1.A 2.D
【分析】1.读图可知,第一阶段产业园区内各企业之间集聚属于空间联系的集聚,主要目的是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成本,故A项正确;第一阶段的企业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集聚不能加强生产联系,故B项错误;第一阶段的企业类型主要为劳动力导向型,应该靠近劳动力而不是原料,故C项错误;需要获取邻厂信息的企业应该是有工序联系或信息联系的而不是如第一阶段的空间联系,故D项错误。综上,答案选A。
2.该产业园区由第一阶段的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升级为第二阶段的技术导向型工业,说明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廉价劳动力,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工业集聚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利润。按照类型可分为工序联系的集聚、空间联系的集聚和信息联系的集聚。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的经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分工具有特色的城市群,有望打造成世界第四大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早期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
A.人口 B.政策 C.交通 D.市场
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 )
①促进湾区城市分工②打造成中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③开始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④促进区域内过剩产能的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C 4.B
【分析】3.根据材料“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可知。所以湾区经济最早发源于交通便利的优良港湾,其目的是转运商品,故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交通,C选项正确。人口、政策、市场都不是早期湾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故排除A、B、D选项。
4.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群的建设,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①正确;从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规模指标、区位及资源禀赋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具备建立世界级城市群的条件,②正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前,在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就已经开始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③错误;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后可以将区域内较发达地区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其他地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选择B,排除A、C、D选项。
【点睛】世界三大湾区包括: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5.以下关于图示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6.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7.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答案】5.D 6.B 7.A 8.A
【分析】5.读图可知,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1997年长三角就曾经超过珠三角地区,A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始终没有超过珠三角,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在1993---1994年下降,但1995-1997年呈上升趋势,C错误;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和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都反映外商的投资变化,D正确;故选D。
6.从产业基础、经济腹地和技术水平都是长三角优于珠三角,但珠三角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由于受南岭阻隔,故珠三角地区与其珠江上中游地区地域联系不便,使珠三角地区经济腹地狭小,A正确;水源不足、夏季高温多雨、河流航运里程较短不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主要自然原因,BCD错误;故选A。
8.珠三角的工业区发展主要是在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外来投资,A正确;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不是主要动力,BCD错误;故选A。
【点睛】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答案】A
【详解】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产值的增长相对缓慢,这一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附加值相对较低;利用当地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故当时的主导产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90年代后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而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45年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
B.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
C.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指向型转变为资金指向型的飞跃
D.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11.下列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②人口众多,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0.D 11.C
【分析】10.由图可知,第一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纺织、食品等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不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A错误;第二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传统的重化工业等如钢铁、机械、炼油等工业,并未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B错误;第三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等高新技术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C错误;第三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等高新技术工业,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D正确。故选D。
11.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发达,①正确;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②错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不足,需要大量进口,③错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同时国内矿产资源及原材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所以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④正确;C项的①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日本除了森林资源及水能资源较充足外,矿产资源及原材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所以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便于原料及燃料的运进和产品的出口,所以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2010—2015年,苏州市( )
A.由工业城市转型为商业城市 B.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C.工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D.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
13.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乡差异扩大②土地、能源资源匮乏③环境污染加剧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2.B 13.B
【分析】12.据图可知,2015年苏州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8.6%,依然较高,并未转型为商业城市,A项错误;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明显,已高于第二产业,说明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B项正确;2015年虽然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但不能说明工业没有发展空间,C项错误;一般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制造业不可能完全退出,D项错误。故选B。
13.据图可知,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转变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主要原因是土地、能源资源匮乏,发展工业的潜力不足,所以转型升级发展第三产业,②正确;发展工业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所以产业需要转型,③正确;随着苏州乡镇工业的发展,苏州城乡差异缩小,①错误;苏州市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④错误。B项项的②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化的特点的描述方法:1、城市化起步(早还是晚)或起点(高还是低)。2、城市化水平(高还是低)。3、城市化速度(快还是慢)。4、其他特点(如有没有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发展是否合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适应;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如何等)。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左图为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右图为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地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15.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与服务产业仍选址在该城市的原因不包括( )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技术条件好
C.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D.协作条件好
【答案】14.C 15.C
【分析】14.由图1信息可知,甲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靠近煤田,应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传统工业中心,结合图2可知,其陷入困境的产业是传统工业。精密仪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并未陷入困境,A错误;机器人制造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机器人制造和医疗都不会陷入困境,B错误;钢铁、煤炭、重型机械都属于传统工业,根据材料中的第二幅图,可看出传统工业衰退,属于陷入困境的产业,C正确;生物制药、计算机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属于服务业,都未陷入困境,D错误。故选C项。
15.甲城市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增加新兴产业,还要运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改造。甲城市原是钢铁工业发达的城市,原有工业基础、技术条件和协作条件较好,为钢铁技术与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ABD都是钢铁技术与服务产业仍选址在该城市的原因,ABD不合题意。钢铁技术与服务企业仍选址在该城市,与该城市发展新兴工业关系不大,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料、燃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方面及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资金、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的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的道路也会不同。
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利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而迅速推进了工业化,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又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迅速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基地。左图示意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
山西大同在20世纪90年代,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发展国有大型煤炭和钢铁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随着发展条件的变化,两地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困境。右图示意山西大同主导产业发展。
(1)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说出21世纪前山西大同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
(2)从工业结构特点角度,分析21世纪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
(3)从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角度,说明珠江三角洲和山西大同产业未来发展的差异。
【答案】(1)以钢铁、煤炭等重化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比重低。
(2)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产业基础薄弱,资金不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环节)为主,由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资金技术积累少。
(3)珠江三角洲:发展石化、钢铁、汽车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的开发和研究,提高其附加值。山西:传统工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解析】该题以珠三角和山西的产业结构发展差异为背景,探究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1)由材料可知,山西依托丰富的的煤炭资源,通过发展国有大型煤炭和钢铁企业,而珠三角地区借助改革开放,大力引进轻工业,后期进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而山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比重低。
(2)产业升级需要结资金及技术的积累,同时还与产业类型有关。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以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环节为主,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资金技术积累少;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产业基础薄弱。
(3)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从目前自身的困境分析。珠江三角洲轻工业比重过大,应该适当发展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如石化、汽车、钢铁等;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只停留在加工环节,要加大对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的开发和研究,提高附加值。山西依托煤炭资源,在产业结构上可以向纵深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点睛】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部中朝界河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是中国海岸线北端的起始点,独特的沿边、沿江、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连接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重要门户。丹东市物产丰富,其中水产品、硼砂矿在全国具有优势。历史上,丹东市就是东北亚、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2018年辽宁省政府提出要争取国家适时设立“丹东特区”构想。下图示意丹东市地理位置。
(1)说明辽宁省政府提出要争取国家适时设立“丹东特区”的理由。
(2)为实现国家设立“丹东特区”,请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
(3)简述我国设立“丹东特区”构想的意义。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大。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引进新兴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进一步扩大边境口岸对外开放程度,深度融入东北亚经济圈。
(3)增强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联系,共享经济发展契机;将地方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形成沈阳、大连、丹东经济三角区,引领东北地区的经济复兴。
【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区位因素及发展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结合材料分析,丹东市具有独特的沿边、沿江、沿海的地理位置,是东北亚、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铁路运输、内河航运和海运的优势,交通便利;有政府政策支持;物产丰富,其中水产品、硼砂矿在全国具有优势,经济发展潜力大。
(2)为实现国家设立“丹东特区”,当地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丹东市的优势区位条件,进一步扩大边境口岸对外开放程度,深度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引进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设立“丹东特区”有助于发挥其区位优势,增强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联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形成东北地区新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点,引领东北地区经济复苏。
【点睛】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如下图
(1)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3)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1)区位优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政策优惠。
(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
(3)①完善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三角优越位置、城市化问题和港珠澳大桥的意义的有关知识。
【详解】(1)“珠三角”地区区位优势: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位置优越,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海陆空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市场广阔;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国家给予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自贸区等政策优惠。
(2)城市问题问题,不仅包括环境问题,还包括交通、就业、教育、治安等城市问题。所以: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人口众多,教育、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
(3)港珠澳大桥联通了香港、珠海、澳门三个重要的城市,今后,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珠三角地区的交通将更加便捷,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①完善路网,促进港珠澳之间的交通,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费用,促进物流业发展;②交通便捷,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③加强港珠澳的内部联系,扩大交流,促进经济发展;④交通便捷,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
【点睛】
19.(2016·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东北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长期以来,东北某城市形成了单一的以煤产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单一重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出其弊端,造成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负担加重等问题。为此,该城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注:图中虚线框内为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1978年至2005年期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2)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东北地区发展该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某城市从单一的以煤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调整为煤产业与非煤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试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所示产业模式的优点。
【答案】(1)第一、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钢铁 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市场广阔
(3)改变以煤为主导的单一结构,优化了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能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新产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利用老工业设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等。
【分析】
【详解】(1)考查对图表信息的解读和表达能力。对比东北地区产业结构1978-2005年的变化,可知东北地区第一、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由图可以看出东北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与鲁尔区存在很大相似性,根据煤炭产业和机械工业的信息,尤其是这些重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可以看出A为钢铁工业。进而结合东北地区的区位条件,可以分析当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3)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源型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其优点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这是该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东北地区改变以煤为主导的单一结构,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发展非煤产业,能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同时新产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利用老工业设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分布示意图(环状图为四省市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图),图2为江苏省不同年份产业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2019年,安徽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开发省级新产品603个。通过“科创+产业”方式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在智能语音产业领域打造“中国声谷”,目前进驻企业571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描述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2)与江浙地区相比,简析安徽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3)依据材料二,说出安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措施。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总体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增速加快);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2)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价格低;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3)政策扶持;吸纳入才;技术创新;打造产业集群。
【分析】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调用和综合思维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从图可以看出,江苏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增速较快,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安徽相对江浙地区的优势有:土地资源资源充足,土地价格(租金低);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潜力大。
(3)安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措施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吸纳高科技人才;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引导高端制造业的健康发展;进行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