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城镇化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带来的影响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
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1.D 2.C
【解析】1.城市渠化现象,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流,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河道,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D正确;天然河道供水能力更强,A错误;城市渠化并不具备很强的观赏性、没有增加休憩娱乐场所,B错误;城市渠化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增强河道排水能力,但一般没有航运能力,C错误;故选D。
2.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进一步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净化加快,B错误;城市渠化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主要是为了增强排污,减轻城市内涝。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
①城镇化发展阶段②郊区城市化阶段③逆城市化阶段④再城市化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3.A 4.D
【解析】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两个示意图显示的是我国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阶段I,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区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现高峰,郊区呈现低值区,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城市人口增长阶段,即城镇化阶段,①正确;阶段II,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是:城区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呈现高峰,郊区呈现人口密度次高峰,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属于郊区城镇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正处于郊区城镇化阶段,②正确;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排除③④。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读图可知,阶段Ⅱ中,郊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城区,城区的人口密度则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地价高,部分居民迁到了郊区;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区污染严重,人们选择了环境相对优越的郊区,②③符合题意,D正确;城市中心地区交通通达度高,而且商业区多在市中心,因此这不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①④错误,排除ABC。故选D。
【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问题及地区差异:(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2)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与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与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大 D.所有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7%,英国的城市水平化为89%;美国的城市化水平为75%;法国的城市化水平为73%,故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英国,B正确。故选B。
6.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与印度城市人口比重相同,但是因中国人口基数多印度,所以中国城市人口多于印度,A错误;巴西城市化水平77%,高于美国,但是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美国,B错误;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国、印度,城市化水平差异大,C正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的美国,说明不是所有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水平又称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根据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比例,计算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再进行比较.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M1 B.M2 C.N1 D.N2
8.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答案】7.B 8.D
【分析】7.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比例,其随时间的推移应不断上升,N1、N2不是城镇化曲线,C、D错误;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应是曲线M1,A错误;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应是曲线M2,B正确。故选B。
8.世界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少,所以1850年前,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大于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1850年以后,发达地区进入工业化革命时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逐渐超过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到1950年以后,欠发达地区也逐渐进行了工业化经济改革,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到1975年左右正好与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持平,以后逐渐超过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所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大。故N1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N2为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N1与N2重合,并且在50%附近,所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基本持平,D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期,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且该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加,说明世界城镇人口总数上升,A错误;该时期发达地区城镇人口比重(N2)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下降,B错误;欠发达地区所占世界城镇人口比重(N1)在增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答案】9.A 10.C
【分析】9.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与住宅区相连的道路交通会更加拥堵,同样距离用时会更长。读图可知,在高峰时段,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拥堵,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市区快速公交系统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客运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A不符合题意;地铁受地面交通、建筑物影响小,运量大,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B不符合题意;高铁一般承接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交通拥堵作用较小,C符合题意;高架道路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新区或卫星城;控制老城区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和城市环境问题;改善交通、居住条件;增加绿地面积,完善城市通风风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12.对下渗雨水起储存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 B.种植土层 C.砂层 D.砾石层
1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11.D 12.D 13.C
【解析】11.通过分析材料可知,雨水花园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和净化雨水,雨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得到净化,所以为了收集净化更多的雨水,在增加雨水的下渗量的同时减少蒸发量,地表覆盖树皮后会减缓地表径流,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又会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D正确。树皮腐烂后才为植物提供养分,A错误。控制雨水渗漏速度和吸附雨水污染物,不是覆盖树皮的主要目的,B、C错误。故选D。
12.由上题可知,树皮覆盖层是减少水分蒸发;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因此对下渗雨水起储存作用的填充层是砾石层。故选D。
1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通过短暂滞留并渗透雨水,增加了雨水的渗透时间和渗透量,降低了雨水径流的流速,削减了径流量,减少了雨水给市政排水管道带来的压力,缓解了河湖水系堤岸的防洪压力,从而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故选C。
【点睛】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S=P1/P2,式中S为首位度,P1、P2分别代表最大城市和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下表为两城市的首位度与城市发展状况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首位度研究体系以规模、经济、科技、社会、产业和对外开放为一级指标。下图为南京都市圈城市首位度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表为两城市的首位度与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首位度 S<2 26
城市发展状态 中心城市中心性不明显,对其他城市影响较弱 中度首位度分布,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高度首位度分布,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很强,对其他城市影响明显 中心城市高度集聚能力很强,影响区域城市整体协调发展,非常极核发展状态
14.结合材料可知,南京( )A.对周边城市集聚能力很强 B.急需提升科技影响力
C.城市规模的等级体系平衡 D.其引领功能不够健全
15.南京都市圈建设,对“圈”中各城市的影响不包括( )
A.城市间的差距 B.产业同质化 C.城市热岛效应 D.同城化进程
【答案】14.D 15.B
【分析】14.依据材料分析可知,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S值越大,说明最大城市和第二位城市的规模、经济、科技、社会、产业和对外开放等指标的差异越大。由图可知,南京的各项指标合计首位度小于2.5,表明南京对周边城市集聚能力不是很强,对其他城市只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故A项错;在图示各项指标中,科技首位度最高在3.5左右,没有必要急需提升科技影响力,故B项错;城市规模首位度2.5左右,说明在南京都市圈中城市规模的等级体系不平衡,故C错误;除科技首位度较高外,其它一级指标首位度不高,表明南京市的引领功能不够健全,故D项正确。
15.都市圈建设形成各城市之间的整体联动,推动产业和企业间跨区域的分工与协作,所以不会出现产业同质化,故B项符合题意;伴随着区域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分工与协作关系的逐步深化,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城市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同城化进程加快。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热岛效应有可能增强。所以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本题B项符合题目要求。
【点睛】都市圈建立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通过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以实现综合发展提高城市群整体实力。(2)推进我国各区域城镇化进程(3)缩小我国都市圈内城市人口密度差异。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周围小城镇和农村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
(2)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答案】(1) 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或郊区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完善)。
(2) 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3)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分析】本大题以部分国家城镇化及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及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所述现象是郊区城市化到逆城市化现象,这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阶段,主要是因为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距离,城市内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导致人口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这种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
(2)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人口比重大的国家,人均GDP较高,而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由此反映出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反过来社会经济发展也能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两者可以相互促进。
(3)据甲图和乙图分析可知,不同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应从起步时间、速度、水平等方面分析。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出现滞后城市化和虚假城市化现象。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服务种类最多、范围最广的是____。简述商业区在一般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
(3)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长三角地区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城市数量多(或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等级较高城市分布中部多(或等级较低的城市多分布在南北部)。
(2) 上海 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或提倡绿色低碳出行;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
【分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城市群和城市问题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数量众多,大中小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以上海为龙头城市,省会城市为核心,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等级较低的城市多分布在南北部地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服务种类最多、范围最广的是经济最发达,城市等级最高的城市上海。商业区要求交通便捷,服务最大人群。所以商业区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3)治理交通拥堵主要从规划、管理、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首先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交通道路;制定立法,加强和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或提倡绿色低碳出行;通过各种手段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据此完成下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____,C____,F____,H____。
(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填上图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增大或减小),H____(增大或减小)。
(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____。
【答案】(1) 蒸发 水汽输送 蒸腾 下渗
(2) H 减小 增大
(3) 陆上内循环 夏 减少蒸发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及新疆地区坎儿井的建设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读图并结合水循环的过程判断,B为洋面的水汽蒸发表示海水蒸发,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受风力影响移动到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F为陆地植被的蒸腾,H为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的过程表示下渗。
(2)地面硬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孔隙度下降,直接影响地表水的下渗速度使之降低,对应过程为H下渗;森林植被增多,地表径流流动速度减缓,下渗时间增加,植被根系使土壤变松,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地表径流G减少,下渗量增加即H增大。
(3)坎儿井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和海洋间的水汽交换少,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该地夏季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山地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暗渠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可减少蒸发,减少径流的损耗。
【点睛】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2)城市硬底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内)涝。
(3)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城市化水平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上。根据材料一左图分析可知,该城市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根据材料一右图分析可知,建成区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说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由材料二可知,与郊区平原相比,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大、地下径流小的现象。反映出城市发展中由于城市硬底化面积大,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造成雨水下渗量少,导致地下径流小,地表径流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加,易形成城市雨涝灾害。
(3)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治理的措施言之合理即可,如:①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应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倡公交出行,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尤其是一些繁忙线路应增加班次,同时政府应予以适当补贴,降低公交车公司、乘客的出行成本;④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城市上班早高峰,以及节假日期间引入单双号现行等规定,最大限度的限制车辆大量涌入,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可以引入错时上下班制度等。
【点睛】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每年入汛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我国某地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自然状态和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1)乙图中城市化后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甲图中⑦____,⑨____引起的。(增加/减少)
(2)若图示城市与郊区面积均足够大,请写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风向为____
(3)陆地与海洋昼夜温差更小的是____,请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原因。____
材料二:2021年国庆期间,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山西暴雨累计雨量大,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暴雨持续时间长。从10月2日23时开始,降水持续4天,至6日23时结束,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4日到5日,山西中部连续两天出现区域性暴雨。
(4)暴雨易引发洪涝灾害,请简述山西洪涝灾害给城市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材料三: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5)请将城市花园各层次功能进行匹配:(各空均单选)
树皮覆盖层:____;种植土层:____;砂层、砾石层:____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1) 减少 增多
(2)西北风
(3) 海洋 理由:海水白天升温慢,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夜晚海水降温慢,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或答陆地白天升温快,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陆地夜晚降温快,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
(4)淹没城市低地;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受阻;饮用水困难等。
(5) D A C
【分析】本题以城市内涝为背景材料,设置五小问,涉及水循环环节的判断、城市热岛效应、大气受热过程以及洪涝灾害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要求较高。
(1)据甲图可知⑦为下渗,⑨为地表径流;乙图中城市化后,显示洪峰来临时间提前,且最高水位比自然状态要更高,结合实际,不难理解应是下渗减少,即⑦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即⑨增加引起。
(2)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若图示城市与郊区面积均足够大,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导致城区近地面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压低于郊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结合图中指向标:左西右东,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是西北风。
(3)陆地与海洋昼夜温差更小的是海洋;因为海洋的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夜晚海水降温慢,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陆地的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较热,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温度高;陆地夜晚降温快,较冷,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少,温度低。
(4)暴雨易引发洪涝灾害,城市人口密集,山西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洪水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破坏。暴雨导致城市内涝,城市内涝危害众多。首先城市内涝会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其次城市内涝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包括房屋地基因积水而造成的损坏、财产因进水而造成的损失、交通瘫痪对物流行业造成的影响、施工场地停工而造成的损失等等。城市内涝会对城市卫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因长时间浸泡垃圾等产生恶臭,对周边水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城市内涝会在短时间内给城市带来较大的排水压力,当大量径流沿河道输送至下游时,会严重影响下游城市的行洪,给下游城市带来严重的排水压力。城市内涝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极其严重的,城市本身处在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体系之中,长期的淹水条件会对动植物生长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5)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树皮覆盖层覆盖在土壤表层,可以保持土壤水分,第一个空选D;种植土层,土壤相对肥沃,为植被提供生长的养分,第二个空选A,砂层、砾石层颗粒物由小变大,能起到吸附雨水污染物的功能,第三个空填C;上述三者均能起到控制雨水渗漏速度的功能,故B错误。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城镇化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带来的影响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
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
①城镇化发展阶段②郊区城市化阶段③逆城市化阶段④再城市化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与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与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大 D.所有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M1 B.M2 C.N1 D.N2
8.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12.对下渗雨水起储存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 B.种植土层 C.砂层 D.砾石层
1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S=P1/P2,式中S为首位度,P1、P2分别代表最大城市和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下表为两城市的首位度与城市发展状况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首位度研究体系以规模、经济、科技、社会、产业和对外开放为一级指标。下图为南京都市圈城市首位度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表为两城市的首位度与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首位度 S<2 26
城市发展状态 中心城市中心性不明显,对其他城市影响较弱 中度首位度分布,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高度首位度分布,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很强,对其他城市影响明显 中心城市高度集聚能力很强,影响区域城市整体协调发展,非常极核发展状态
14.结合材料可知,南京( )A.对周边城市集聚能力很强 B.急需提升科技影响力
C.城市规模的等级体系平衡 D.其引领功能不够健全
15.南京都市圈建设,对“圈”中各城市的影响不包括( )
A.城市间的差距 B.产业同质化 C.城市热岛效应 D.同城化进程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周围小城镇和农村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
(2)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服务种类最多、范围最广的是____。简述商业区在一般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
(3)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长三角地区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据此完成下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____,C____,F____,H____。
(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填上图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增大或减小),H____(增大或减小)。
(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____。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每年入汛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我国某地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自然状态和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1)乙图中城市化后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甲图中⑦____,⑨____引起的。(增加/减少)
(2)若图示城市与郊区面积均足够大,请写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风向为____
(3)陆地与海洋昼夜温差更小的是____,请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原因。____
材料二:2021年国庆期间,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山西暴雨累计雨量大,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暴雨持续时间长。从10月2日23时开始,降水持续4天,至6日23时结束,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4日到5日,山西中部连续两天出现区域性暴雨。
(4)暴雨易引发洪涝灾害,请简述山西洪涝灾害给城市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材料三: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5)请将城市花园各层次功能进行匹配:(各空均单选)
树皮覆盖层:____;种植土层:____;砂层、砾石层:____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