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与城镇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与城镇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13: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与城镇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②③④⑤的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
A.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2.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行政因素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社区是以非农产业或以第二、三产业为基础,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每个城市社区都有一个社区中心,它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康乐、文化、社会事务的场所,以及社区地方政府办公及开会的地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社区中心服务站改造议事会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该城市社区多位于(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4.影响图中城市社区中心形成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土地 B.人口 C.交通 D.旅游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会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1965年 1990年 2000年 2011年
辽宁省 34.1% 50.6% 54.2% 63.3%
广东省 17.6% 23.6% 55.1% 66.2%
6.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用地密度指不同半径内城市用地占可建设面积的比例。将不同规模城市用地密度进行比较,可以分析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和形态差异。下图为“一带一路”沿线3个不同规模城市用地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三类城市中( )
A.小城市用地密度曲线呈反“S”型衰减趋势
B.大城市用地密度曲线呈“S”型衰减趋势
C.小城市形态较为分散
D.中等城市扩张相对较快
9.针对不同规模城市扩张速度的差异,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制定低碳城镇化策略 B.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
C.控制中小城市规模 D.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1980年 1995年 1999年 2003年 2007年 2011年 2018年
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β 5.28 3.36 2.73 1.61 1.35 1.14 1.06
10.根据材料可以推断,该区域(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
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11.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洼”、“淀”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地名用语,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我国白洋淀地区传统民居(下图)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平顶式屋顶,屋檐一侧留出缺口便于架设木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白洋淀典型民居特点,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地震多发 B.森林广布 C.气候干燥 D.雨洪频繁
13.当地采用平顶式屋顶的设计,主要功能是( )
①晾晒食物②加快散热③躲避洪水④收集雨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的辣文化与当地气候多阴湿寒冷有关 B.b地的醋文化与当地水土中的磷含量多有关
C.c地的辣文化与当地地处盆地,气候湿热有关 D.d地的甜文化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15.中国的传统民居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下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门窗很大,坐北朝南 B.b地开凿窑洞,冬暖夏凉
C.c平顶瓦房,晾晒小麦 D.d地斜顶瓦房,通风排水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等级由早期不如宁波、南京、广州,到后来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这得益于它的位置与交通条件的优越性。
材料二石家庄原本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现在已发展成为特大城市,而正定县还是几十万人的小城镇。
材料三大庆市由原来的北大荒发展成为300多万人的大城市。安徽省合肥市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后来成为安徽的省级行政中心,迅速发展为特大城市。
(1)结合图I,分析上海市的发展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石家庄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
(3)结合材料三,说明影响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因素。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A市拟在右图所示①②地区分别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和大型超级市场。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2)A市计划在周围地区建一旅游度假区。请简述你的理由。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淓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不同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区 675 270 337 68
郊外平原区 644.5 377.5 96 171
(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
(2)依据材料,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列举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_地;
(2)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城区五地中的_______处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3)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象征。“四”指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围墙,“合”指合在一起,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雅致,结构巧妙,数量众多。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老人住北房,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住后院。
(1)根据图文材料提取信息,说明北京四合院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①信息:____结论:____②信息:____结论:____
(2)仔细观察图片,说出这两种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民居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竹楼 建筑材料以____为主,便于就地取材;一层____(住,不住)人 地势起伏____气温____,降水____,空气湿度____
蒙古包 结构简单,方便____,便于____ 冬季____,隔风保暖;可随时迁移,适应____生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与城镇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②③④⑤的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
A.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2.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行政因素
【答案】1.C 2.C
【分析】1.读图分析③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高达,符合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特征;①和⑤有烟囱景观,且由于对环境污染比较大,分布在城市外缘,为工业区;②和④中都有绿化带,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便于上班,又便于购物,所以应为住宅区。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由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这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①历史因素,它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因素,A错误。②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影响居住区的分化,B错误。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功能区的模式,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功能区越丰富;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虫心为商业区,向外为住宅区,最外为工业区,主要是由于各个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决定的,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C正确。④行政因素,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D错误。故选C。
【点睛】“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社区是以非农产业或以第二、三产业为基础,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每个城市社区都有一个社区中心,它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康乐、文化、社会事务的场所,以及社区地方政府办公及开会的地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社区中心服务站改造议事会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该城市社区多位于(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4.影响图中城市社区中心形成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土地 B.人口 C.交通 D.旅游
【答案】3.A 4.B
【解析】3.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城市社区通过社区居民议事等途径解决社区疑难问题,说明该城市社区位于住宅区。故正确答案为A。
4.结合上题可知,住宅区是城市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此影响图中城市社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应是人口,B正确。土地、交通与旅游均不是影响社区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A、C、D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信息理解城市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重在“居”,因此布局在住宅区最为适宜。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会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答案】C
【详解】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A错误;位于京广铁路和长江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B错误;武汉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C正确;位于中部经济带,属于国家中心城市,有国家政策的支持,D错误。故选C。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1965年 1990年 2000年 2011年
辽宁省 34.1% 50.6% 54.2% 63.3%
广东省 17.6% 23.6% 55.1% 66.2%
6.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答案】6.D 7.D
【分析】6.辽宁省属于老工业区,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①错误;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②正确;广东省的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发展。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③错误;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但是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④正确;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两省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劳动力成本、地价成本都在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有限,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为促进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D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严格的户籍制度不是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原因:①农村劳动力过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长过快;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速度不相适应;③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城市用地密度指不同半径内城市用地占可建设面积的比例。将不同规模城市用地密度进行比较,可以分析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和形态差异。下图为“一带一路”沿线3个不同规模城市用地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三类城市中( )
A.小城市用地密度曲线呈反“S”型衰减趋势
B.大城市用地密度曲线呈“S”型衰减趋势
C.小城市形态较为分散
D.中等城市扩张相对较快
9.针对不同规模城市扩张速度的差异,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制定低碳城镇化策略 B.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
C.控制中小城市规模 D.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答案】8.C 9.B
【分析】8.大城市用地密度曲线最接近反“S”型,城市用地密度较高,在靠近城市中心的地方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呈反“S”型衰减趋势,故B错误;小城市城市用地密度曲线反“S”型并不明显,呈线性下降趋势,直至达到稳定的城市用地密度,故A错误;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用地密度低,说明相同半径内小城市的城市用地占可建设面积比例较小,城市形态较为分散,C正确;大城市的城市用地密度曲线间隔较大,表明大城市扩张相对较快,D错误,所以该题选C。
9.根据上题大城市扩张速度较快,中小城市发展较慢,城市化问题严重,所以应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城市的扩张速度快慢,都应制定低碳城镇化策略,故ACD错误,B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根据图示判断城市发展的速度,图示大城市用地密度曲线间隔较大,表明大城市扩张速度相对较快。中小城市用地密度曲线间隔较小,表明中小城市扩张速度相对较慢。城市化的发展应均衡发展,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推进中小城市的发展。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1980年 1995年 1999年 2003年 2007年 2011年 2018年
N/%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M/% 9.47 12.26 16.32 28.20 34.94 43.50 51.50
β 5.28 3.36 2.73 1.61 1.35 1.14 1.06
10.根据材料可以推断,该区域( )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
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11.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答案】10.B 11.D
【分析】10.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协调度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工业化发展超前,城市经济结构失调,A、C、D项错误;城市化协调度β的值不断接近0.5,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B项正确。故选B。
11.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B项错误;工业化进程超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项错误;工业化发展过快,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⑴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⑵发达国家: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洼”、“淀”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地名用语,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我国白洋淀地区传统民居(下图)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平顶式屋顶,屋檐一侧留出缺口便于架设木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白洋淀典型民居特点,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地震多发 B.森林广布 C.气候干燥 D.雨洪频繁
13.当地采用平顶式屋顶的设计,主要功能是( )
①晾晒食物②加快散热③躲避洪水④收集雨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2.D 13.C
【分析】12.据材料,“洼”、“淀”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由此推测当地降水较集中,雨洪频繁,C错误,D正确;地震多发无法判断,A错误;浅湖遍布不可能森林广布,B错误。故选D。
13.根据上题分析,当地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缺乏晾晒食物的空间,平顶式屋顶设计可以晾晒食物,①正确;当地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洪水多发,屋檐一侧留出缺口便于架设木梯,方便躲避洪水,③正确;平定设计不能加快散热,收集雨水,②④错误。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民居与地理环境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
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防止和外界交换热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的辣文化与当地气候多阴湿寒冷有关 B.b地的醋文化与当地水土中的磷含量多有关
C.c地的辣文化与当地地处盆地,气候湿热有关 D.d地的甜文化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15.中国的传统民居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下图中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门窗很大,坐北朝南 B.b地开凿窑洞,冬暖夏凉
C.c平顶瓦房,晾晒小麦 D.d地斜顶瓦房,通风排水
【答案】14.B 15.C
【分析】14.读图可知,a地位于黑龙江省,纬度较高,多阴湿寒冷,食辣椒有利于祛寒;b地位于山西省,食醋与当地水土中的钙含量多有关;c地位于重庆市,地处盆地,气候潮湿,食辣椒有利于祛湿;d地位于广东省,纬度低,水热充足,盛产甘蔗,促进甜文化的形成。ACD正确,B错误。题目设问错误的是,故选B。
15.读图可知,a地门窗大,民居坐北朝南便于采光,位于北方地区;b地为窑洞,冬暖夏凉,位于黄土高原地区;c地民居多依山势而建,山地多;d地位于南方地区,降水多且集中,民居多为斜顶房,通风排水。ABD正确,C错误。题目设问错误的是,故选C。
【点睛】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特点1、方言文化;2、饮食文化;3、民间信仰、4、建筑;5、自然,地理环境等。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等级由早期不如宁波、南京、广州,到后来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这得益于它的位置与交通条件的优越性。
材料二石家庄原本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现在已发展成为特大城市,而正定县还是几十万人的小城镇。
材料三大庆市由原来的北大荒发展成为300多万人的大城市。安徽省合肥市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后来成为安徽的省级行政中心,迅速发展为特大城市。
(1)结合图I,分析上海市的发展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石家庄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
(3)结合材料三,说明影响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因素。
【答案】(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及长江的入海口,对内、对外联系方便,扩大了辐射范围;上海市作为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石家庄的发展变化,说明发达的交通条件是提升城市规模等级和扩大辐射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
(3)资源和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等级提升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等级的提升不仅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还与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政策因素等密切相关。涉及基础知识考查,难度较低。
(1)由长三角的区域位置图可知,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方的中间位置,也是东部沿海航线的中点,还是长江的入海口,经济腹地广阔,既方便联通南北方,也联通沿海和内陆,同时也方便国内外的交通联系,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运输使得上海的城市等级迅速提升。
(2)从图中可看出石家庄有多条铁路经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判断石家庄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后将该地命名为大庆,因此可知大庆的崛起主要是因为石油资源的开发。材料中指出,合肥成为省级行政中心之后才迅速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因此是国家政策促进了合肥的发展。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A市拟在右图所示①②地区分别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和大型超级市场。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2)A市计划在周围地区建一旅游度假区。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1)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大型超级市场: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2)A市临近海洋,附近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
【分析】本题以区域地图为载体,涉及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
【详解】(1)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货物运输量大,所以要布在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低的地方,①地区靠近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便利,同时,位于郊区,地租相对较便宜;大型超级市场适宜布局在消费市场大的城市中心附近,②地区接近市中心,市场条件较好。
(2)结合图示信息判断,A市临近海洋,且有大面积的沙滩,自然环境优美,可以在此地建设旅游度假场所。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淓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不同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区 675 270 337 68
郊外平原区 644.5 377.5 96 171
(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
(2)依据材料,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列举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答案】(1)城市中心降水大于郊外平原。在城郊环流中,城市中心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城市中心降水量大,年平均蒸发量小,下渗量少,转化成地表径流量大;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3)提高绿化面积;铺设透水地面;增加人工湿地面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分析】本题考查城郊降水的差异和城市内涝成因,防治措施等。非条件反射知识的运用和调用能力。
【详解】(1)据材料二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因为城市人口多,交通工具多,人为释放热量多,所以气温较郊区高,由城市热力环流可以知道,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且城市粉尘、尘微粒多,为降水提供丰富的凝结核。
(2)据材料二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因为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不足,形成内涝。
(3)措施可以从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加强排水等角度分析。增加城市绿地,增加雨水的政下渗;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增加城市湿地面积,增强对调蓄能力。
【点睛】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_地;
(2)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城区五地中的_______处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3)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E 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空气污染较小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交通管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城市规划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较容易。
【详解】(1)大型批发市场商品的运输离不开便捷的交通条件,因此宜布局在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位置;大型批发市场占用土地面积较大,宜布局在城市外围,低价较低。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四地中最合适的是A地。
(2)化学工业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布局时需要考虑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化学工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方向(或盛行风的下风向),以减少对城市大气污染;河流的下游,以减少对居民区水源的污染。根据风频图可知,该地西南风为盛行风向,东北风为最小风频,因此E处合理;根据河流流向可知,E处位于城区的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E处布局化学工业园较为合理。
(3)路网不畅、设施不足、出行车辆过多、不规范停车等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应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出行。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象征。“四”指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围墙,“合”指合在一起,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雅致,结构巧妙,数量众多。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老人住北房,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住后院。
(1)根据图文材料提取信息,说明北京四合院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①信息:____结论:____②信息:____结论:____
(2)仔细观察图片,说出这两种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民居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竹楼 建筑材料以____为主,便于就地取材;一层____(住,不住)人 地势起伏____气温____,降水____,空气湿度____
蒙古包 结构简单,方便____,便于____ 冬季____,隔风保暖;可随时迁移,适应____生活
【答案】(1)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围墙,“合”指合在一起 内敛性(封闭性) 老人住北房,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住后院 尊卑有序
(2) 竹子 不住 大 高 丰富 大 拆装 运输 寒冷 游牧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由材料信息““四”指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围墙,“合”指合在一起,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可得出四合院反映出封闭性或内敛性的地域文化特征;由材料信息“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老人住北房,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住后院”,可得出四合院反映出尊卑有序的地域文化特征。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竹楼是傣族的标志性民居,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以竹子为主,一层一般不住人。因为当地地势起伏大,气温高,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竹楼建筑有利于通风防潮。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代表性民居,因为当地冬季寒冷,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有利于隔风保暖;为适应游牧生活,可随时迁移,蒙古包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和运输。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