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20: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特朗伯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2.特朗伯墙在黑龙江地区使用效果较华北地区差的原因可能是该地( )
A.雨雪天气多 B.日照时间短 C.太阳高度小 D.地势高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含氧量对人体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
A.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 B.地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
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 D.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
4.我国以下省区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及原因正确的是( )
A.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 B.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
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 D.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本土某次“黑风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黑风暴”本质上是一种( )
A.土壤侵蚀 B.土壤盐碱化 C.土地污染 D.土壤酸化
6.引起“黑风暴”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 B.过度垦殖 C.温室效应 D.不合理灌溉
7.关于图示“黑风暴”主要发生地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落基山区 B.土壤——红壤 C.植被——温带草原 D.土地利用——棉产区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生物质能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面积/104 km2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薪柴总量/104 kg
浙江 10.18 可满足两个月 380.6
江苏 10.26 可满足一个月 14.2
新疆 166 严重缺乏区 79.9
8.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省级行政区面积差异较大
9.新疆的生物质能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采集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区分别是( )
A.平原地区、沿海地区 B.丘陵山地地区、平原地区
C.沿海地区、丘陵山地地区 D.沿海地区、油田附近地区
11.在工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 )
A.沿海、城市和矿产地 B.丘陵、山地和平原
C.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D.风景优美的地区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
13.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铜仁市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山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的岩溶槽谷区,耕地资源破碎,地形复杂多变。近年来,该地撂荒耕地数量多。下图为撂荒地与当地坡度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坡度≤6°的耕地中( )
A.水田数量接近旱地的一半 B.水田的数量大约为400块
C.旱地撂荒率是水田的2倍 D.旱地的数量远大于5000块
15.该地坡度>25°地带撂荒水田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撂荒旱地数量较多 B.水田种植效益较高
C.耕地中水田比重低 D.水田破碎程度较低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人们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也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好紫外线。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下表示意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紫外线指数与等级 紫外线强弱 对人体的影响及对策
0-2:1级 阴或雨天,最弱 安全,可以不采取措施
3-4:2级 多云天气,弱 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
5-6:3级 少云天气,中等 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擦防晒霜
7-9:4级 晴天无云,强 避免在10-16时外出;外出时尽可能在遮阴处,或采取防护措施等
大于10:5级 夏季晴日,很强 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1)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____。
(2)下列地区,紫外线指数最高的是( )(选择填空)。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3)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说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试举出两个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利用紫外线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来问题
材料一: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曾是玉林市唯一的深度贫困镇。位于江宁镇最西角的四联村,地处博白、合浦、浦北三县交会处,村前是面积达70余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库,村后是连绵的群山,库区不少山岭形成小岛,常有白鹭在这里繁殖,有着“风景秀丽、青山绿水千鹤岛”的美誉。长期以来,水库和大山如同一把大锁,锁住了发展出路,近年来,在玉林市及博白县大力支持下,四联村依靠山林、水库资源,成立合作社,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先后引进了恒生养殖等多家农业科技企业,从无到有打造了肉鸽、走地鸡、鲈鱼以及柠檬、桑葚、菠萝蜜等特色产业,并规划建设了两个扶贫车间。2020年,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元,位居博白县前列。
材料二:柠檬性喜温暖,耐阴,不耐寒,也怕热, 适宜于年平均温17~19℃,极端低温大于-3℃的湿润地区栽培,对土壤、地势要求不严,平地、丘陵坡地都适宜栽培,但以土层深厚、疏松、含有机质丰富、保湿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pH值在5.5~6.5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近年来,江宁镇四联村建立“柠檬+药材”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利用荒山坡地改造林地,种植300亩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附加值的柠檬(优利克),中间套种长中短期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目前,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1)结合材料,从地理的角度推测江宁镇四联村曾深度贫困的原因。
(2)分析四联村种植柠檬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四联村的脱贫经验,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肃及相邻地区的地图
材料二:瓜州因盛产瓜果而得名,它地处安敦盆地内,地势南北高,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疏勒河、榆林河河岸绿洲,为瓜州县主要农牧业区。下表是2010-2011年瓜州县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单位:万亩)变化情况
年份 粮食作物 棉花 瓜类 特色经济作物
2010年 11.12 8.49 8.08 25.14
2011年 8.34 10.86 9.38 34
材料三:玉门有“世界风口”之称,近年来,玉门市围绕石油化工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向“增采、扩炼、改造、延伸”方向挖掘发展潜力,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
(1)指出兰州和瓜州的气候特征差异。
(2)简述瓜州地区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3)说明玉门确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据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徐州作为百年煤城,曾为江苏省贡献80%以上的煤炭,从“一城煤灰半成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实现了城市面貌的华丽转身。徐州市政府利用煤炭区废弃地大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下图)。打破以往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方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铜山区大彭镇,重点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为主,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服务于徐州城区(危废覆盖全市城),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1)分析徐州市煤炭开采对该市发展的影响。
(2)说明徐州市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地理原因。
(3)根据材料推测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可采取的产业发展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特朗伯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2.特朗伯墙在黑龙江地区使用效果较华北地区差的原因可能是该地( )
A.雨雪天气多 B.日照时间短 C.太阳高度小 D.地势高
【答案】1.C 2.B
【解析】1.冬季白天,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到特朗伯墙上,墙被加热,并有一部分热量蓄积在墙体内。当上下风口打开时,房间内的冷空气由下风口进入双层玻璃窗和墙体间的空腔,在空腔中受热上升,再由上风口回到房间,通过热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C图环流方向正确,C对;B、D图在太阳照射墙时热空气不升反降,与实际不符,B、D错;A图室内空气运动方向与墙内气流运动方向无法形成环流,A错。故选C。
2.由图可知,特朗伯墙取暖效果主要取决于墙被太阳照射的时间,东北地区较华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日照时间短,因此集热效果较差,B对;冬季是温带季风气候的少雨季节,东北华北雨雪天气都比较少,A错;图中并未强调太阳高度对取暖效果的影响,C错;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是以平原为主,D错。故选B。
【点睛】特朗伯墙是以热力环流为原理设计的,此墙将向阳的外表面涂以深色的选择性涂层以加强吸热,并减少辐射散热,使该墙体成为集热器,通过气孔的开闭和可动绝热层的移动来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冬天白天通过温室效应加热集热墙以及空气间层,打开气孔以对流方式供暖;夜间关闭气孔,玻璃和墙体将设置隔热窗帘或百叶,墙体则向室内辐射供暖,夏季情况正好相反。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含氧量对人体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
A.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 B.地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
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 D.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
4.我国以下省区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及原因正确的是( )
A.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 B.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
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 D.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
【答案】3.D 4.A
【解析】3.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之所以成绩优秀,主要是这些国家地处高原地区,其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有适宜的缺氧环境,利于长跑运动员训练,D正确。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气候较为凉爽,高温环境不明显,B错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和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不是主要原因,AC错误。故选D。
4.通过上题分析可知,高原有适宜的缺氧环境是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而云南海拔较高,正好具备这一条件,A正确。内蒙古的地形平坦和海南的高温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BC错误;西藏海拔过高,高原反应明显,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D错误。故选A。
【点睛】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是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本土某次“黑风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黑风暴”本质上是一种( )
A.土壤侵蚀 B.土壤盐碱化 C.土地污染 D.土壤酸化
6.引起“黑风暴”的根本原因是( )
A.砍伐森林 B.过度垦殖 C.温室效应 D.不合理灌溉
7.关于图示“黑风暴”主要发生地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落基山区 B.土壤——红壤 C.植被——温带草原 D.土地利用——棉产区
【答案】5.A 6.B 7.C
【分析】5.读图可知,美国“黑风暴”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原有较好的植被覆盖,后来美国在向西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地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从而使地表失去了植被的保护,造成了当地的疏松土壤被风力侵蚀,因而出现了“黑风暴”,因此此种灾害本质上是一种土壤侵蚀,而不是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和土壤酸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结合上题分析,“黑风暴”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大面积开垦西部草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B正确;美国中部平原以草原植被为主,A错误;温室效应与“黑风暴”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不合理灌溉是引起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而“黑风暴”的本质是土壤侵蚀,D错误。故选B。
7.“黑风暴”主要发生在美国西部地区,该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土壤属于棕壤,土地利用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黑风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沙漠化加剧的象征。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使草原枯萎、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生物质能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面积/104 km2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薪柴总量/104 kg
浙江 10.18 可满足两个月 380.6
江苏 10.26 可满足一个月 14.2
新疆 166 严重缺乏区 79.9
8.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省级行政区面积差异较大
9.新疆的生物质能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答案】8.A 9.B
【分析】8.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浙江丘陵多、林地多,江苏平原多、耕地多,A正确;江苏人口远多于浙江,B错;浙江与江苏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差异不大,这不是主要原因,C错;根据图示数据,省区面积差异不大,D错。故本题选A。
9.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植被稀疏,B项正确;新疆矿物能源丰富,A错;交通落后、运输不便不是主要原因,C错;新疆以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高,雪山面积较大,D错。故本题选B。
【点睛】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生物质能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1) 制取沼气。主要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秆、水、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2) 利用生物质制取酒精;(3)直接燃烧,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采集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区分别是( )
A.平原地区、沿海地区 B.丘陵山地地区、平原地区
C.沿海地区、丘陵山地地区 D.沿海地区、油田附近地区
11.在工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 )
A.沿海、城市和矿产地 B.丘陵、山地和平原
C.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D.风景优美的地区
【答案】10.B 11.A
【分析】10.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野果和野兽提供的食物,山麓和丘陵地区更有利于采集和狩猎,图示石器时代活动遗址多分布在山东丘陵和西部太行山山麓地区,所以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于山麓和丘陵地带;农业社会阶段主要是在平原地区耕作,B正确。沿海地区、油田附近地区不是采集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区,ACD错误。故选B。
11.资源和交通条件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沿海或海岛的港口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的地区,往往成为人类活动集中分布区;而大江大河的源头一般位于地形崎岖的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A正确。丘陵、山地和平原、 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是 农业主要分布区,风景优美的地区是后工业化人口、高技术工业的集聚地,BCD错误。故选A。
【点睛】采集和狩猎阶段在材料中为石器时代,关键要抓住不同时期的人类生产活动的特征,进而判断主要的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
13.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答案】12.D 13.C
【解析】12.随着社会推进,智力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故③为智力资源。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减弱,故②为矿产资源。剩下的①则为空间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由题意分析可知,①曲线为空间资源。结合题中信息,空间资源在这里主要指区位条件,工业文明时期,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人们掠夺式开发空间资源,开始征服自然,此时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人地矛盾激化,C正确。资源、劳动力为单一因素,而①为空间资源,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区位选择,故ABD错。故选C。
【点睛】智力资源是从智力活动效能方面对人力资源的一种特殊规定,指经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育以后,能够从事脑力劳动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个人或群体。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铜仁市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山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的岩溶槽谷区,耕地资源破碎,地形复杂多变。近年来,该地撂荒耕地数量多。下图为撂荒地与当地坡度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坡度≤6°的耕地中( )
A.水田数量接近旱地的一半 B.水田的数量大约为400块
C.旱地撂荒率是水田的2倍 D.旱地的数量远大于5000块
15.该地坡度>25°地带撂荒水田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撂荒旱地数量较多 B.水田种植效益较高
C.耕地中水田比重低 D.水田破碎程度较低
【答案】14.D 15.C
【分析】14.由图中信息可知,在坡度≤6℃的耕地中,撂荒水田数量接近撂荒早地的一半,但由于撂荒水田比例要高于撂荒旱地的比例,可以判断水田数量远不到旱地的一半,A错;图中撂荒水田的数量约400块,总水田数量远大于400块,B错;水田撂荒率约是早地撂荒率的2倍,C错;旱地撂荒地块约900块,撂荒率低于10%,由此可以计算旱地地块在9000块以上,远大于5000块,D正确。所以本题选D。
15.撂荒早地多不是撂荒水田数量少的原因,A错;图中显示在坡度>25°地带撂荒水田地块少,但比重高,说明水田在耕地中的数量少、比重低,主要是由于海拔高,不利于水田耕作,C正确;在坡度>25°地带,由于坡度陡,种植水田难度大,成本投入量大,水田种植效益较低,B错;在坡度>25°地带,受地势起伏大的影响,耕地更加破碎,D错。所以本题选C。
【点睛】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地表缺水,且灌溉效率低,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阳光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适当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
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按照预报发布的紫外线指数,人们可以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也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有效地利用好紫外线。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下表示意紫外线指数、等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紫外线指数与等级 紫外线强弱 对人体的影响及对策
0-2:1级 阴或雨天,最弱 安全,可以不采取措施
3-4:2级 多云天气,弱 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
5-6:3级 少云天气,中等 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擦防晒霜
7-9:4级 晴天无云,强 避免在10-16时外出;外出时尽可能在遮阴处,或采取防护措施等
大于10:5级 夏季晴日,很强 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1)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____。
(2)下列地区,紫外线指数最高的是( )(选择填空)。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3)为了减少紫外线的伤害,说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试举出两个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利用紫外线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答案】(1)臭氧
(2)B
(3)关注紫外线指数预报,安排相应的外出活动,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避免在10:00~16:00外出办事;必须出门时应注意涂抹防晒霜、戴墨镜、穿长袖衣服、戴防护帽等。
(4)在下午4点后晒太阳,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在晴天晒被褥,杀菌消毒等。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组成以及大气的热力性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大气成分主要是平流层中的臭氧。
(2)根据材料“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可知,高原地区紫外线指数高,AC排除;由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高,可知,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紫外线指数应最高;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夏季降水丰富,因此较青藏高原的紫外线指数相对较低,B正确,D错误。故选B。
(3)根据材料“紫外线指数预报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的预报”可知,关注紫外线指数预报,安排相应的外出活动,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由材料“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时间段里,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可知,如避免在10:00~16:00外出办事;必须出门时应注意涂抹防晒霜、戴墨镜、穿长袖衣服、戴防护帽等。
(4)根据材料“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比如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佝偻病、贫血等患者恢复健康有一定益处”可知,选择合适时间到户外晒太阳,如在下午4点后晒太阳,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根据材料“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可知,在晴天晒被褥,杀菌消毒等。
【点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来问题
材料一: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曾是玉林市唯一的深度贫困镇。位于江宁镇最西角的四联村,地处博白、合浦、浦北三县交会处,村前是面积达70余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库,村后是连绵的群山,库区不少山岭形成小岛,常有白鹭在这里繁殖,有着“风景秀丽、青山绿水千鹤岛”的美誉。长期以来,水库和大山如同一把大锁,锁住了发展出路,近年来,在玉林市及博白县大力支持下,四联村依靠山林、水库资源,成立合作社,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先后引进了恒生养殖等多家农业科技企业,从无到有打造了肉鸽、走地鸡、鲈鱼以及柠檬、桑葚、菠萝蜜等特色产业,并规划建设了两个扶贫车间。2020年,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元,位居博白县前列。
材料二:柠檬性喜温暖,耐阴,不耐寒,也怕热, 适宜于年平均温17~19℃,极端低温大于-3℃的湿润地区栽培,对土壤、地势要求不严,平地、丘陵坡地都适宜栽培,但以土层深厚、疏松、含有机质丰富、保湿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pH值在5.5~6.5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近年来,江宁镇四联村建立“柠檬+药材”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利用荒山坡地改造林地,种植300亩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附加值的柠檬(优利克),中间套种长中短期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目前,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1)结合材料,从地理的角度推测江宁镇四联村曾深度贫困的原因。
(2)分析四联村种植柠檬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四联村的脱贫经验,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地处三地交界处,远离县城区;多山地丘陵,交通不便;有水库的阻隔,对外联系少,信息闭塞;山地多平地少,为水库库区,淹没土地,耕地减少;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类型单一;农民缺乏农业科学技术。
(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冬季温和无严寒;地处库区,夏季凉爽;地处东南丘陵地区,多为酸性土壤;排水条件好,不易滞涝。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丘陵山地和水库),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果树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农业类型;村企合作,加强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运用(套种、间种)等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量、加强规模化和专业化,建立现代化农业园区或基地;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政府给予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等。
【分析】本题以深度贫困的四联村脱贫为载体,考查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农业区位、可持续发展途径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曾经四联村作为深度贫困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后来四联村如何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摆脱贫困的,值得借鉴。分析其曾经贫穷落后的原因,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展开。①从地理位置看,地处三县交界处,远离博白县主城区,较难获得政策支持;②从地形条件看,村后是连绵的群山,村前是面积很大的大型水库,极大限制了人们的出行;③从地域联系看,由于交通不便,对外联系少,信息闭塞,难以获得先进的思想、技术、市场信息等;④从资源条件看,虽然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山地多,水库占地大,导致耕地资源不足;⑤从产业结构看,当地长期农业为主,产值不高,且农业结构较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经济发展缺乏活力;⑤从劳动力看,农民素质不高,缺乏农业科学技术,观念也较为保守。
(2)此题考查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展开。①气候:该地在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较为充足,而冬季温和无严寒,满足柠檬生长对热量的需要,而且不容易受到冻害影响;地处库区,水库调节能力大,使夏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温和,满足柠檬怕热不耐寒的要求;②土壤:地处东南丘陵地区,多为酸性土壤,利于柠檬生长;③地形:柠檬对地势要求不高当地山地丘陵多,都可种植,而且排水条件良好,不会受涝害影响。
(3)此题要求总结脱贫启示,探索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措施,应该抓住资源、产业、科技、政策、交通等方面展开。①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绵延的群山、广阔的水库、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环境),认识资源价值,挖掘资源潜力。②产业: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果树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农业类型;引进科技企业,村企合作,加强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青山绿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③技术: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建立扶贫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④政策:政府大力扶持,给予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等。
【点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答案】(1)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2)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人们还遵循至今还在执行的一套严格的用水制度。(按照食用—淋浴—洗衣、洗器皿—灌溉果园和农田顺序使用,避免浪费)
(3)法拉吉是阿曼人发明的灌溉系统,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灌溉方法。它不但为阿曼人带来了宝贵的水源,而且使阿曼村庄形成了独特布局,并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分析】本题以阿曼水渠灌溉系统一-法拉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地理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
(1)由材料可知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而法拉吉是阿曼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因此建设法拉吉是为了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读法拉吉景观图,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可知,阿曼当地降水稀少,需要引水,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等水源引到村落中,其中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有的水渠藏于地下,减少水的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人们还遵循至今还在执行的一套严格的用水制度:按照食用—淋浴—洗衣、洗器皿—灌溉果园和农田顺序使用,避免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3)由材料可知阿曼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严重影响区域的发展。阿曼人因地制宜发明了灌溉系统一-法拉吉,法拉吉不但为阿曼人带来了宝贵的水源,解决了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而且使阿曼村庄形成了独特布局,影响了聚落景观,并在使用法拉吉的过程中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点睛】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肃及相邻地区的地图
材料二:瓜州因盛产瓜果而得名,它地处安敦盆地内,地势南北高,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疏勒河、榆林河河岸绿洲,为瓜州县主要农牧业区。下表是2010-2011年瓜州县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单位:万亩)变化情况
年份 粮食作物 棉花 瓜类 特色经济作物
2010年 11.12 8.49 8.08 25.14
2011年 8.34 10.86 9.38 34
材料三:玉门有“世界风口”之称,近年来,玉门市围绕石油化工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向“增采、扩炼、改造、延伸”方向挖掘发展潜力,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
(1)指出兰州和瓜州的气候特征差异。
(2)简述瓜州地区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3)说明玉门确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据
【答案】(1)相同:气候大陆性都较强;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不同:兰州的年降水量大于瓜州;瓜州的昼夜温差大于兰州;瓜州大风天气多于兰州。
(2)变化特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产生影响: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减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缓解生态恶化。
(3)新能源的依据: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多晴天,太阳能丰富;新能源的市场需求扩大。
【分析】本题以兰州和瓜州为为背景材料,考查两地的气候异同点、能源开发、农业特色等,考查对区域的认知等核心素养。
(1)由图的地理位置可知,两地均处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气候类型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气温的年较差较大。但由于瓜州但靠内陆,受夏季风影响更少,降水少于兰州,昼夜温差大于兰州,风力也大于兰州。
(2)变化:由表格的数据可知,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瓜果、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中特色经济作物增加最明显。影响:粮食面积减少,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缓解当地不资源的紧张局面;减少抽取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同时,可以减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缓解生态恶化,改善生态环境。
(3)依据,当地多大风天气,风力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风电;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可发展光伏发电;靠近能源消费市场,新能源的市场需求扩大。
【点睛】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徐州作为百年煤城,曾为江苏省贡献80%以上的煤炭,从“一城煤灰半成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实现了城市面貌的华丽转身。徐州市政府利用煤炭区废弃地大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下图)。打破以往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发展方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铜山区大彭镇,重点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为主,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服务于徐州城区(危废覆盖全市城),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1)分析徐州市煤炭开采对该市发展的影响。
(2)说明徐州市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地理原因。
(3)根据材料推测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可采取的产业发展措施。
【答案】(1)有利影响:徐州市是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基地,煤炭开采有力支撑了其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不利影响:引起大面积的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和污染。
(2)煤炭资源枯竭及能源地位下降,产业结构单一,限制了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较发达,人口众多,环保产业市场广;徐州市煤炭区废弃地再改造的实际需要;政府统一规划。
(3)依托煤炭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规避市场竞争压力,发展特色产品;依托徐州产业环境,融入徐州经济发展;面向中心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把握新农村建设契机,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分析】本题以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煤炭开采对徐州市发展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方面,徐州作为百年煤城,曾为江苏省贡献80%以上的煤炭,属于典型的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的开采有力的促进了徐州市的经济发展,为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同时,煤炭等相关产业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不利影响方面,根据材料信息“一城煤灰半城土”可推测,煤炭的开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污染,同时,煤炭的开采引起了大面积的地表塌陷,对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2)徐州市极为适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是由于区位条件的变化使得其传统产业面临转型,二是由于当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大。徐州市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枯竭以及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其单一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其产业面临转型,其节能环保产业符合当地煤炭区废弃地在改造的实际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得到政府的统一规划实施。同时,徐州市经济较发达,人口多,市场对环保产业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大。
(3)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模式,应依托煤炭资源,加大技术投入,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结合图示信息,通过发展环保文化创意及旅游特色产品,规避市场竞争压力,发展特色产品,并依托徐州的产业环境,融入徐州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废弃物处理,服务于徐州城区,面向中心城市,发展第三产业。另外,循环产业园还可以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