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24: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完成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丙地区—土地沙漠化 B.乙地区—水土流失
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答案】C
【详解】甲地区为我国两广丘陵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石漠化严重,D不符合题意;乙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B不符合题意;丙地区处于我国西北,气候干旱,其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故A不符合题意;丁地区为长江流域,其主要生态问题为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气候湿润,不易出现土壤盐碱化,故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下游河道淤积 ②粮食产量下降 ③土壤盐渍化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3.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持续性
【答案】2.A 3.B
【分析】2.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变大,流水淤积量大,导致下游河道淤积(Ⅰ),河床抬升,河水水位升高,促进河水补给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然后土壤水分在蒸发过程中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Ⅱ),同时,河道淤积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Ⅲ处填洪涝灾害增多,洪涝灾害增多和土壤盐渍化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Ⅳ处填粮食产量下降,故方框中Ⅰ、Ⅱ、Ⅲ、Ⅳ对应①③④②,A正确,BCD错误。所以本题选A。
3.据图可知,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河道淤积,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和洪涝灾害增多,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从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产量下降会使人们增加开垦荒地的数量,又会导致植被破坏。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统—的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
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建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答案】D
【详解】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和深耕改土都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水土流失,但都不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是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故造林种草是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植被是( )
A.草原 B.苔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6.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5.A 6.B 7.C
【分析】5.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位于我国的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份,均为非季风区,结合已有知识,以上四省份为我国的四大牧区,因此该植被最有可能是草原。A正确,苔原分布的纬度更高,阔叶林和针叶林在牧区较少,BCD错误。故选A。
6.该植被分布区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荒漠化严重,B正确,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是过度灌溉导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区域,与土地荒漠化相比,生物多样性减少有的区域明显有的可能不明显,ACD错误。故选B。
7.该植被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所以既有高寒气候区,也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但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气候较干旱,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3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二)环境污染。譬如: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三)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的现象。下图示意石漠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南方丘陵
9.该地区石漠化的持续扩展会( )
A.扩大当地生产空间 B.加快全球气候变化
C.减轻洪涝灾害威胁 D.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8.C 9.D
【分析】8.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石漠化现象,最有可能是在云贵高原,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故C正确;华北平原主要是土壤盐碱化,故A不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但是由于黄土覆盖较厚,基岩裸露现象几乎没有,故B不选;东南丘陵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形成红漠化,故D不选。答案选择C。
9.该区域石漠化如果持续扩展,将导致区域内植被更加稀少,裸露的岩石面积扩大,生产力迅速下降,故A错误;石漠化只会导致区域内气候有所变化,故B不选;由于表层土壤流失,基岩裸露逐渐增多,地表径流增多,将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威胁,同时地表径流迅速流走,水资源缺乏,故C不选,D正确。答案选择D。
【点睛】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石漠化的形成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人为因素是: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放牧。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图是“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为牲畜提供食物来源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11.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
A.建筑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答案】10.C 11.A
【分析】10.①宁夏草方格沙障是为了避免包兰铁路被沙掩埋,故①对;②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面摩擦力,从而减弱风力,故②对;③草方格沙障不能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故③错;④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牲畜提供食物,故④错;⑤草方格沙障可以截留一部分水汽,从而增加沙层含水量,故⑤对。①②⑤正确。故选C。
11.该地人烟稀少,不适合发展建筑产业,故A符合题意;该地有独特的沙漠景观,可以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故B不合题意;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丰富,可以发展光伏发电,故C对,不合题意;D该地区可以种植一些中药材,如肉苁蓉,故D对,不合题意。因为本题选择不适合的沙产业。故选A。
【点睛】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黏土沙障是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间距1~2 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 )
A.人口密度 B.植被密度
C.交通线密度 D.湖泊密度
【答案】12.D 13.B
【分析】12.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故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不包括土壤退化过程,②③④正确,故选D。
13.读图可知,图中湿润系数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多少与植被覆盖率关系密切,我国植被密度也大概为东南密,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在沙漠中有水源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湿润稀疏也较低,B正确。湿润系数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交通线密度及湖泊密度关联度较小,ACD错误。故选B。
【点睛】湿润系数是指表示气候湿润程度的指标。湿润系数是干燥度的倒数,通常用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的比值表示,即K=P/E(湿润系数K,降水量P,蒸发量E),P≥E,表明水分收入≥支出,属于湿润状况;P(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女人们将麦草均匀地铺在沙子上,男人们拎起铁锹把麦草从中间扎下去,入沙10厘米,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间距1米。”这就是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的草方格治沙,如下图所示。后期生长起来的柠条、沙棘等沙生植物将彻底稳住沙丘。
14.利用草方格治沙,( )
A.加大摩擦,降低高空风速 B.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C.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D.背风坡应加大麦草使用量以固沙
15.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选择不同治沙方法,主要考虑( )
A.热量条件不同 B.降水条件差异 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导向
【答案】14.B 15.B
【分析】14.题意表明,草方格中的麦草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因此草方格可以加大摩擦,降低近地面风速,不能降低高空风速,A错误。当地降水较少,荒漠广布,草方格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B正确。草方格对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非常有限,C错误。迎风坡风力更大,对麦草损坏大,应加大麦草使用量,D错误。故选B。
15.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不同,塞罕坝距离东部海洋近,腾格里沙漠距离东部海洋远,受到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大小不同,也就是降水条件差异,治沙方法不同,B正确。两地纬度差不多,热量差别不大,A错误。治沙跟经济水平关系不大,C错误。都在我国,政策导向一样,D错误。故选B。
【点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⑤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A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说出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常发生沙尘暴的气候原因。
(3)针对A周边地区常发沙尘暴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疏,地表多疏松沉积物;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分析】(1)A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生态系统脆弱。再加上该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使得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
(2)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在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3)在干旱地区,沙漠的边缘,防治沙尘暴的出现,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环境的保护。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在沙漠边缘种植耐旱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
【点睛】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沙尘物质、大风以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三个必要条件。由于冬春季节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很少。并且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也非常弱。所以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利亚依托帕拉诺阿湖而建设,该市行政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和绿地等功能区布局合理,实现了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相处。下图为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1)甲、乙两功能区,表示工业区的是 ,说明其布局的合理性。
(2)概述帕拉诺阿湖作为城市生态功能区的环境效益。
【答案】(1)乙 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空气污染小;地处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2)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
【分析】本题以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和城市地域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原则,工业区因占地面积大,且对交通需求量大,要求低价较低且交通便捷的地方,同时对城区的污染要最小。读图比较甲乙两功能区位置可知,乙功能区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空气污染小;地处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2)湖泊水域面积大,有调节局地气候、美化环境、蓄洪滞洪、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据材料“巴西利亚依托帕拉诺阿湖而建设”可知,帕拉诺湖对城市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的功能。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近10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统计资料还显示,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60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浮尘天气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在21世纪初出现不过几次,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
材料二:我国生态破坏严重区分布示意图
(1)①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分析】本题以我国生态破坏严重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地表以沙质沉积物为主,造成荒漠化进程快。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点睛】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晴隆县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山上石头与野草伴生,几乎没有高大乔木,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材料二 下图为晴隆县地形图。
(1)简述晴隆县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回答)。
(2)说明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径流量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植被稀疏);土层薄。
(2)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樵采;过度开矿。
(3)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农矿产品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分析】本题以晴隆县为背景,涉及区域自然特征描述、石漠化成因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1)该地位于贵州,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等高线特征可知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结合所学知识及当地纬度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大,地表水易渗漏;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当地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地表植被稀疏。
(2)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从成因来讲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由于长期以来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对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增多,大面积的陡坡开荒,过度樵采、过度开矿等活动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李强,大量水土流失后,基岩逐渐裸露,出现“石漠化”现象。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地石漠化问题严重,发展农业的基础自然条件较差,因此要从治理生态环境入手,退耕还林还草,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发展立体农业,当地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加强对农矿产品的综合开发;当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可以适度开发水能资源;当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可以开发旅游业。
【点睛】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漠化是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市)石漠化土地面积
(1)我国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两广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________,石灰岩广布,地形________,土层薄,________侵蚀作用明显。人为原因:人均耕地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低,________破坏严重。
(3)石漠化带来的危害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石漠化?危害: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 大 崎岖 流水 少 植被
(3) 灾害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减产 保护植被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活能源消费结构
【分析】本题考查石漠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考查对区域自然环境的认知及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云贵高原,原因以石灰岩为主,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严重,A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地势平坦,土壤深厚,没有石漠化现象;两广丘陵以红壤为主,以红漠化现象较多,BCD错误。故选A。
(2)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当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强,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不足,过度开垦和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
(3)石漠化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使河流河床上升,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地层变薄,土壤贫贫瘠,农业减产。措施:保护植被,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调整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植被的砍伐;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改善生活条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完成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丙地区—土地沙漠化 B.乙地区—水土流失
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下游河道淤积 ②粮食产量下降 ③土壤盐渍化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3.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持续性
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建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植被是( )
A.草原 B.苔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6.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的现象。下图示意石漠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南方丘陵
9.该地区石漠化的持续扩展会( )
A.扩大当地生产空间 B.加快全球气候变化
C.减轻洪涝灾害威胁 D.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图是“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为牲畜提供食物来源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11.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
A.建筑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材料中提及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在我国,与湿润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接近的是( )
A.人口密度 B.植被密度
C.交通线密度 D.湖泊密度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女人们将麦草均匀地铺在沙子上,男人们拎起铁锹把麦草从中间扎下去,入沙10厘米,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间距1米。”这就是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的草方格治沙,如下图所示。后期生长起来的柠条、沙棘等沙生植物将彻底稳住沙丘。
14.利用草方格治沙,( )
A.加大摩擦,降低高空风速 B.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C.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 D.背风坡应加大麦草使用量以固沙
15.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选择不同治沙方法,主要考虑( )
A.热量条件不同 B.降水条件差异 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导向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A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说出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常发生沙尘暴的气候原因。
(3)针对A周边地区常发沙尘暴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利亚依托帕拉诺阿湖而建设,该市行政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和绿地等功能区布局合理,实现了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相处。下图为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1)甲、乙两功能区,表示工业区的是 ,说明其布局的合理性。
(2)概述帕拉诺阿湖作为城市生态功能区的环境效益。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近10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统计资料还显示,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60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浮尘天气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在21世纪初出现不过几次,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
材料二:我国生态破坏严重区分布示意图
(1)①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晴隆县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山上石头与野草伴生,几乎没有高大乔木,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材料二 下图为晴隆县地形图。
(1)简述晴隆县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回答)。
(2)说明导致晴隆县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
(3)为加快该县脱贫致富步伐,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漠化是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市)石漠化土地面积
(1)我国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两广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________,石灰岩广布,地形________,土层薄,________侵蚀作用明显。人为原因:人均耕地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低,________破坏严重。
(3)石漠化带来的危害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石漠化?危害: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