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28: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3.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地区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5.河南正阳县土地整理成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土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下列措施中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的是( )
A.旧村归并 B.退宅还耕 C.植树造林 D.塌陷区土地复垦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3亿吨增加到6.6亿吨。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竞争力强
7.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8.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小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0.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世界相比,我国耕地的特点非常突出。读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中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损毁耕地 B.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 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
12.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占用②大面积围湖造田③加强基本农田建设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18·广西·课时练习)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材料二中,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A或B)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5)为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为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转变,应采取哪些措施?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下表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部分数据。(1亩~666.7m2)
“三调”总量(亿亩) 变化量(亿亩)
耕地 19.18 比“二调”减少1.13
建设用地 6.13 比“二调”增加1.28
园地 3.03 耕地净流向园地0.63
林地 42.62 耕地净流向林地1.12
材料二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数量仍减少,请说明原因。
(2)指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措施。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季,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农业科研活动。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
(1)与甘肃、四川相比,说明海南育种制种的特点及原因。
(2)分析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3.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答案】1.B 2.B 3.D
【解析】1.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紧张,不能直接减少耕地,①错;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场退化,加剧荒漠化,是草地的问题,不是耕地减少的原因,②错;人口不断膨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④对;不合理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耕地减少,⑤对;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土地肥力丧失,耕地减少,⑥对;故A、C、D错误,B正确。
2.我国面积广大,但是山区多平地少,导致耕地比重小,B对;人口多是人均耕地少的原因,不是耕地比重小的原因,A错;退耕还林,是将以前开垦的林地恢复,与耕地比重关系不大,C错;城建占用耕地,有一定影响,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不是耕地比重小的原因,D错,所以该题选B。
3.根据上题我国耕地面积小,后备耕地不足,所以不易大规模扩大耕地面积,应积极稳妥开发宜农荒地,故①错误,⑥正确;切实保护耕地,使耕地面积不在减少并通过发展科技提高单产,进而提高粮食产量,故②③正确;毁林开荒和大力开垦草原会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肥力下降,从而降低了粮食产量,故④⑤错误,所以该题选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地区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5.河南正阳县土地整理成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土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下列措施中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的是( )
A.旧村归并 B.退宅还耕 C.植树造林 D.塌陷区土地复垦
【答案】4.B 5.C
【解析】4.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后备资源少,宜耕、宜林荒地面积不大,A错误。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B正确。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C错误。南方降水多,但是水田受地形、河流影响,比较分散,D错误。故选B。
5.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整理的背景: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可以通过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等恢复土地生长功能,或作为后备耕地,ABD不符合题意 ,错误。植树造林对增加耕地面积作用不大,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点睛】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资源不足。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3亿吨增加到6.6亿吨。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竞争力强
7.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8.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6.C 7.C 8.D
【分析】6.由材料“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但玉米和稻谷的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说明农业生产没有面向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C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及农业竞争力强的信息,ABD错误。故选C。
7.由材料信息“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可知,我国粮食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C正确。玉米、稻谷库存量大不能体现粮食流通问题,A错误。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地区集中,B错误。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与粮食进口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8.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大豆进口,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误,AC错误。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增加大豆产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②正确;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耕地质量,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不利于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误,B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减少大豆进口的可行性措施: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大豆的单产,提高粮食产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小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0.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答案】9.A 10.A
【分析】9.据图可知,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占有耕地少,A正确,B错误。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CD错误。故选A。
10.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A正确。人均耕地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少均属于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耕地少;土地类型齐全,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世界相比,我国耕地的特点非常突出。读我国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中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损毁耕地 B.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 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
12.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占用②大面积围湖造田③加强基本农田建设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1.C 12.C
【分析】11.读图可知,自2012—201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耕地大量被占用,人均耕地面积减小,C正确。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不是主要原因,AD错误;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错误。故选C。
12.禁止建设用地占用,不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①错误,A错误。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加剧生态环境破坏,②错误,BD错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有利于耕地保护,③正确;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损坏耕地,有利于坚守耕地红线,减少灾害毁坏耕地,④正确,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矿、乡村等)占用耕地;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我国宜农荒地较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3.D 14.C
【解析】13.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水土流失,②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影响产量,不能直接影响耕地,①错。赤潮发生在水体中,不直接影响耕地,③错。沙尘暴可能直接掩埋耕地,④对。D对,A、B、C错。故选D。
14.我国必须保证基本农田面积,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违背科学发展观,①违背。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是因地制宜生产,②不违背。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应合理发展城市规模,③违背。绿洲是干旱区的主要农业区,不能建设为生物工程防护体系,④错。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
15.(2018·广西·课时练习)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答案】B
【详解】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5.2%,但水资源占全国总水资源的80%;北方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9.2%,但水资源占全国总水资源的14.7%。因此,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分析】本大题以粮食问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耕地面临的问题、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及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察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读图,a地区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湿地破坏,水土流失等。所以治理措施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沼泽等湿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
(2)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3)根据图例分析,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警戒线之间,也就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所以不容乐观。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材料二中,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A或B)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5)为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为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转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B 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1)由材料二分析可知,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比较吻合B线,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2)读图分析可知,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黑土流失,土壤的肥力下降,湿地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解决的措施应该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恢复湿地等方面进行。例如:植树造林,保护沼泽、湿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保持土壤肥力等。
(3)读图分析可知,b、c、d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均为东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均耕地数量较少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稠密;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较少;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比重较大。
(4)读图分析可知,我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而且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
(5)为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转变,我们应该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等措施。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下表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部分数据。(1亩~666.7m2)
“三调”总量(亿亩) 变化量(亿亩)
耕地 19.18 比“二调”减少1.13
建设用地 6.13 比“二调”增加1.28
园地 3.03 耕地净流向园地0.63
林地 42.62 耕地净流向林地1.12
材料二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数量仍减少,请说明原因。
(2)指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措施。
【答案】(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国土绿化;灾毁耕地等。
(2)在耕地充足的地区进行休耕,休耕的土地可种植绿肥作物、花卉等增加土壤肥力并开展生态旅游;在耕地短缺的地区进行休耕时,国家应提供经济补贴或粮食供应;培养农业科技人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分析】本题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材料,涉及耕地减少以及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耕地数量减少,主要考虑耕地向其他用地的转化。根据材料可知,耕地净流向林地和园地,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林地和园地生态效益高,使得部分耕地发展林业和茶园、橡胶园等经济作物种植;耕地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生态退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2)藏粮于地,既要确保耕地的数量,也要保证耕地的质量。在耕地数量充足的地区,有计划的进行休耕,恢复土壤肥力;休耕的土地可以种植花卉等,发展旅游,提高收益;在耕地资源不足的地区,进行休耕时,应给予农民适当的补助,提的当地农民的积极性等。藏粮于技,即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农业技术人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季,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农业科研活动。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
(1)与甘肃、四川相比,说明海南育种制种的特点及原因。
(2)分析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答案】(1)特点:海南育制种周期更短,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
原因:海南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育制种历史更久、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2)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自贸港政策支持。
(3)丰富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依托全球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详解】本大题以海南育种制种基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和粮食与国家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作物生长快,育制种周期更短,与甘肃、四川相比,海南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说明海南育制种历史长、知名度高,经验丰富,技术更先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海南为自贸港,有政策支持。
(3)根据材料,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因此,海南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可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是向全球引进优质的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可提高我国的粮食单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