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58: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1亩≈666.67m2)。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统计图。据此完成问题。
1.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人口总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低 D.自然灾害多发
2.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陕西——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 B.吉林——改良酸性土壤,退耕恢复植被
C.江苏——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 D.河北——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1.B 2.A
【解析】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农业属于基础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并不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A选项错误。我国人口总量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B选项正确。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农业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高,排除C选项。我国自然灾害确实多发,但这并不是严守农业红线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仍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对农业的需求较为高。故选B。
2.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以保持水土,A选项正确;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选项错误;江苏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较充足,节水灌溉描述不准确,而且全部使用农家肥不现实,C选项错误;虽然河北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但是大规模更换表土易破坏生态环境,工程量大,成本高,做法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A。
【点睛】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仅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中,农业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保障;同时农业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条件。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涵盖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下图)等方面。“田保姆”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全过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更适用于( )
A.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B.务农务工兼业农民
C.经营自家耕地农民 D.常年外出务工农民
4.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③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D 4.A
【分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过程委托的田保模式,农户基本上不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因此更适用于常年外出务工农民,D正确;跨村种田大户农民,自己参与农事活动,不需要托管土地,A错误;务农务工兼业农民应属于个别环节托管,不需要全过程委托,B错误;经营自家耕地农民不需要托管,C错误。故选D。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①②正确;减少农民数量,与粮食流通无关,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田保姆”整合社会专业资源服务农业生产,农田托管、专家看田,既提高了种植品质,也节省了种植成本。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力种田的奇怪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村劳动力不足 B.农业产量不稳定 C.城乡经济差距大 D.土地退化严重
6.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 )
①实行土地分散承包②推广精耕细作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④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C 6.D
【分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C正确;本质上是人口流动的结果,不是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原因,A错误;农业产量不稳定和土地退化严重没有材料提及,BD错误。故选C。
6.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使土地集中,扩大生产规模,推进农业机械化,解决土地抛荒现象,③④正确;土地分散承包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种植;推广精耕细作,需要劳动力太多,不利于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①②错误。故选D。
【点睛】土地抛荒的危害: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导致农村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耕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安全难以保障;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劳动力过度外流,许多乡村出现人员和人才“空洞”;引发出各种社会问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读2010年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
A.陕、黔、鄂 B.滇、渝、闽
C.黔、川、鄂 D.皖、赣、桂
8.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大
B.现有耕地的利用率低
C.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D.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答案】7.B 8.C
【分析】7.读图可知,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陕西(陕)、四川(川)、重庆(渝)、云南(滇)、贵州(黔)、浙江(浙)、福建(闽),台湾(台)、北京(京)、海南(琼)、天津(津)都在0~5年时间,B正确,湖北(鄂)可平衡年限为16~20年,较长,AC错误;安徽(皖)可平衡年限为75~255年,最长,D错误。故选B。
8.新疆可平衡年限为75~255年,较长,说明耕地的紧张程度较低,是因为新疆地广人稀,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C正确;新疆荒漠广布,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小,新疆现有耕地的利用率较高,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与西部大开发无关,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土地资源主要有5个特点: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等。4、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的土地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 D.保障粮食供给
10.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
11.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台田 B.种植绿肥
C.轮作休耕 D.扩建大棚
【答案】9.B 10.D 11.A
【分析】9.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A错误。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 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B正确。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C错误。两种方式都是储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D错误。故选B。
10.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D正确。提高农业科技和实行精耕细作是“藏粮于技” ,AB错误。藏粮于地是着眼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不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C错误。故选D。
11.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治理盐碱地,发展台田可以控制地下盐分向地表土壤的迁移,治理土地盐碱化,提高土壤生产能力,A正确。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肥,对盐碱地治理作用不大,B错误。 轮作休耕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对治理盐碱地作用不大,C错误。扩建大棚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生产,粮食生产不适于大棚生产,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保障粮食供给的战略措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民”。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改变地球陆地表面的覆被状况,以满足需求、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争夺与冲突日趋激烈。图为2000年—2010年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类型相互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
A.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 B.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为水域
C.增加的林地主要由水域转化 D.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林地转化
13.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①建设用地扩张②退耕还林工程③石漠化综合治理④耕地撂荒闲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2.D 13.D
【解析】12.读图分析,耕地负半轴林地比重大,说明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成林地,故A选项错误;草地负半轴林地比重大,说明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成林地,故B选项错误;林地正半轴草地比重大,说明增加的林地主要由草地转化成,故C选项错误;草地正半轴林地比重大,说明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林地转化成,故D选项正确。所以选D。
13.由图例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和水域,故耕地减少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建设用地扩张,①正确;由图例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和水域,故耕地减少的原因原因之一是退耕还林,②正确;石漠化综合治理是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恢复林草植被,建设畜牧业发展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治理措施,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导致原有耕地减少,故③正确;图中的部分草地增加就是土地撂荒的结果,故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由于荒漠化、水土流失,每年都要使耕地肥力降低或丧失严重,导致地力衰竭,可耕地面积减少;有的地方由于干旱缺水,使大量耕地荒芜;我国宜农荒地较少,开垦投入大、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效,还有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启动,导致可以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极其有限。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中国自 1996 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目前 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中美经贸摩擦后,美国豆农损失惨重,但我国国内大豆市场未受到明显冲击,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下图示意我国 2017 年、2018 年(1-10 月)大豆进口占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中美经贸摩擦后,我国国内大豆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主要得益于
A.国内大豆需求大幅降低 B.国内大豆生产全面丰收
C.美国大豆替代进口增加 D.将大豆库存投放于市场
15.为减少大豆进口区域集中所带来的贸易风险,我国应
①开辟多元大豆进口渠道
②减少对大豆生产国投资
③利用技术提高大豆品质
④严令禁止国外大豆进口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4.C 15.A
【解析】14.中美经贸摩擦后,经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进口大豆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据图分析可知,巴西已成为我国大豆进口的最主要国家,此外俄罗斯大豆进口比重也提高了;我国大豆市场运行平稳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豆替代进口增加,特别是大量采购巴西大豆,有效缓解了供应压力,故C项正确。
15.中国大豆市场需求量巨大,但如果进口区域过于集中,则必然会带来贸易风险。为此,通过技术投入,可以提高大豆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减少对国外的依赖,但禁止国外大豆进口不仅影响国内市场需求,也不符合我国贸易政策,应开辟多元渠道增加大豆进口,或加大对大豆生产国的投资,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结合选项A项正确。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全球占比接近1/4,但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左图为我国四大主粮与世界平均单产的比较。
材料二:根据自然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农业部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规划为五大优势区,旨在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右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如表中数值代表我国部分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 黄淮海地区
2016年 0.87 1.71 1.68 0.74 0.16
2020年 0.8 1.64 1.76 0.82 0.17
(1)从地形、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
(2)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分析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
(3)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1)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或地势第二阶梯的)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
(2)两地区马铃薯种植规模大,集中度高,商品性强;土地贫瘠,与其他主粮相比,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较高;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种植马铃薯可节约水资源;西南地区可利用冬闲地种植,提高耕地利用率。
(3)相比我国传统的三大主粮,马铃薯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可增加我国粮食供给数量;马铃薯营养丰富,且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占用优质耕地少,不与其他主粮争地抢水,有利于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
【分析】本题以马铃薯的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分析和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读图可知,从地形方面来说,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主要集中在地势第二阶梯上海拔较高的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从土地资源优势来说,结合材料信息“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可知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且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这些地区大多不适宜发展其他粮食作物,实现了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结合前面地形和土地资源,我国马铃薯优势区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
(2)图中显示,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优势区分布面积大,表明马铃薯的种植规模大,集中度高,所以总产量多,进而导致商品率高;西南和西北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土地贫瘠,不适宜种植其他主粮,而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与其他主粮相比,马铃薯生长较好,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较高;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缺水,一般的粮食作物需水量较大,种植马铃薯则可以节约水资源;西南地区冬季土地闲置,利用冬闲地种植马铃薯,提高了当地土地的利用率。
(3)根据左图可知,相比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的三大主粮,马铃薯单产高,且与世界平均单产比较,可知,我国马铃薯单产较低,所以增产潜力较大,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其广泛种植可显著增加我国粮食供给数量;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可知,马铃薯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种植并食用马铃薯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而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占用优质耕地少,“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有利于提高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不仅有楼兰古城、罗布泊南故城、石头城堡等众多旅游资源,“若羌红枣”也非常著名,堪称枣中极品。近年来红枣成为若羌县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若羌90%以上的红枣加工为干果形式,进行普通包装,销往外地。
请描述2005年以后若羌县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原因。
【答案】特点:从2005年到2008年快速上升,2008年之后变化不大,呈缓慢下降趋势。
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用地结构变化,大量的耕地变为枣树地,为保持后续资源,开垦新的荒地,耕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受水资源的限制,耕地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变化不大;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标的判读、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读图可知,总体而言,2005年以后,若羌县耕地面积呈增大趋势(注意耕地面积的图例),具体来说,从2005年到2008年,耕地面积曲线坡度较大,表明若羌县耕地面积快速上升,2008年之后,耕地面积曲线平稳且呈下降趋势,表明若羌县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呈缓慢下降趋势。原因分析:从2005年到2008年,随着区域人口不断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大,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同时,随着红枣成为若羌县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大量的耕地变为枣树地,为保持后续资源,需要开垦新的荒地,耕地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之后,若羌县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呈缓慢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耕地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变化不大,同时,为了加大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其红枣品质,逐步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使得其耕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一 选修6:环境保护]
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虽然开发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翻地耕作。近年来,东北的一些地方采用免耕法(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收割后留下作物的根、茎、叶,覆盖土壤表层)种植农作物。下图示意地面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减弱作用。
据图分析翻地耕作对黑土肥力的影响,并说明免耕法对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案】翻地耕作的影响:使土壤变疏松,并破坏土壤表面的作物茎叶覆盖层,加剧风力和流水(雨水)对表土的侵蚀,黑土肥力下降。免耕法的作用:少翻动土壤和覆盖率增加,减轻有机质淋失和黑土流失;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减少土壤和空气接触,减缓土壤有机质分解和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肥条件;根、茎、叶腐烂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分析】本题考查黑土肥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及免耕法对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
【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黑土虽然开发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翻地耕作。说明翻地耕作对黑土肥力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翻地耕作使土壤变疏松,翻地耕作将土壤表面的作物茎叶覆盖层部分翻至地下,破坏了土壤表面的作物茎叶覆盖层,地面覆盖率减小,侵蚀加强,会加剧风力和流水(雨水)对表土的侵蚀,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免耕法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收割后留下作物的根、茎、叶,覆盖土壤表层,提高了地面覆盖率,侵蚀减弱,减轻有机质淋失和黑土流失;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土壤不会变疏松,减少土壤和空气接触,从而减缓土壤有机质分解和水分蒸发,进而改善土壤水肥条件;作物的根、茎、叶,覆盖土壤表层,根、茎、叶腐烂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点睛】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最重要农产品。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1)请说出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简析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耕地面积减少,2005年以后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减缓。
(2)实行惠农政策,人们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导致粮食产量上升;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3)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普及优良品种等。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调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结合图示可看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2005年以前我国的耕地面积下降快,2005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
(2)结合材料,2003年以后,国家对农民税收减免,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增加的粮产。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高也是重要原因。
(3)“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是: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普及优良品种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3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1亩≈666.67m2)。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统计图。据此完成问题。
1.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人口总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低 D.自然灾害多发
2.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陕西——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 B.吉林——改良酸性土壤,退耕恢复植被
C.江苏——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 D.河北——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涵盖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下图)等方面。“田保姆”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全过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更适用于( )
A.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B.务农务工兼业农民
C.经营自家耕地农民 D.常年外出务工农民
4.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③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力种田的奇怪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村劳动力不足 B.农业产量不稳定 C.城乡经济差距大 D.土地退化严重
6.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 )
①实行土地分散承包②推广精耕细作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④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读2010年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
A.陕、黔、鄂 B.滇、渝、闽
C.黔、川、鄂 D.皖、赣、桂
8.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大
B.现有耕地的利用率低
C.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D.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 D.保障粮食供给
10.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
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
11.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台田 B.种植绿肥
C.轮作休耕 D.扩建大棚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改变地球陆地表面的覆被状况,以满足需求、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争夺与冲突日趋激烈。图为2000年—2010年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类型相互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黔桂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
A.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 B.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化为水域
C.增加的林地主要由水域转化 D.增加的草地主要由林地转化
13.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①建设用地扩张②退耕还林工程③石漠化综合治理④耕地撂荒闲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中国自 1996 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目前 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中美经贸摩擦后,美国豆农损失惨重,但我国国内大豆市场未受到明显冲击,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下图示意我国 2017 年、2018 年(1-10 月)大豆进口占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中美经贸摩擦后,我国国内大豆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主要得益于
A.国内大豆需求大幅降低 B.国内大豆生产全面丰收
C.美国大豆替代进口增加 D.将大豆库存投放于市场
15.为减少大豆进口区域集中所带来的贸易风险,我国应
①开辟多元大豆进口渠道
②减少对大豆生产国投资
③利用技术提高大豆品质
④严令禁止国外大豆进口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全球占比接近1/4,但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左图为我国四大主粮与世界平均单产的比较。
材料二:根据自然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农业部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规划为五大优势区,旨在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右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如表中数值代表我国部分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
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 黄淮海地区
2016年 0.87 1.71 1.68 0.74 0.16
2020年 0.8 1.64 1.76 0.82 0.17
(1)从地形、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
(2)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分析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
(3)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不仅有楼兰古城、罗布泊南故城、石头城堡等众多旅游资源,“若羌红枣”也非常著名,堪称枣中极品。近年来红枣成为若羌县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红枣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若羌90%以上的红枣加工为干果形式,进行普通包装,销往外地。
请描述2005年以后若羌县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原因。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一 选修6:环境保护]
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虽然开发历史不长,但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翻地耕作。近年来,东北的一些地方采用免耕法(不翻动或少翻动土壤,收割后留下作物的根、茎、叶,覆盖土壤表层)种植农作物。下图示意地面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减弱作用。
据图分析翻地耕作对黑土肥力的影响,并说明免耕法对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最重要农产品。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1)请说出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简析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