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56: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人口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归纳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
A.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B.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高纬度地区人口稀少
D.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2.甲地区人口稠密,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势平坦,气候湿润②农牧过渡带,商业活动频繁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④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D
【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从图中人口密度可知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甲位于我国的成都平原,其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历史悠久,但并非黑土广布,也不是农牧过渡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的区位条件的有关知识。
(2018·全国·南安华侨中学高三课时练习)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④⑥ D.②④
4.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答案】3.A 4.C
【分析】3.根据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abc分别表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地租水平,地租水平高的地段为商业区,图中①③地段地租水平明显较高,可能形成商业区。故选A。
4.结合图和上题分析可知,③和⑤为地租次高峰处,且距离市中心较远,应位于主干道交汇处,C正确,市中心地租最高,街道两侧和城市绿地不会形成地租次高峰,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A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B 住宅区 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常分化形成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C 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中国西北地区某城市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四地中租金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地建成一个大型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 )
A.临近高速公路 B.客流量大 C.环境优美 D.地价低廉
7.若在四地选择一处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对城区意义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D 6.A 7.D
【解析】5.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租金最高。读图,四地中丁是位于城市中心,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处,租金最高,D对。甲、乙不在主要街道处,交通条件较差,A、B错。丙地只有一条主要道路,租金较高,不是最高,C错。故选D。
6.甲地位于城市边缘,在甲地建成一大型批发市场,应是根据交通最优原则,选择建在城市边缘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所以甲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临近高速公路,A对。 客流量、地价、环境不是影响交通最优原则的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
7.若在四地选择一处建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应是要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将绿地建在城市的中心的丁地,更利于减轻热岛效应,对城区意义最大,D对。其它地点不是城市中心,影响较小,A、B、C错。故选D。
【点睛】城市地租的变化,由中心向外缘郊区逐渐降低。受交通能达度的影响,所以在主要道路的十字路口 处,地租最高。城市绿地建设,目的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在市中心,效果更明显。商业区的布局原则分析优势,交通最优原则布局,考虑的主要是交通便利。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基于需求层次、产业结构等,乡村转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措施、特征和简称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阶段 措施 特征 简称
第I阶段 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耕地平整集中,提高生产效率 工程化
第Ⅱ阶段 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 非粮化
第Ⅲ阶段 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 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非农化
第IV阶段 提升市政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乡镇功能,促进集约发展 社区化
8.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
B.第Ⅱ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种粮面积
C.第Ⅲ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
D.第Ⅳ阶段-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
9.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粮食种植比重太高 B.耕地零星分散
C.农业收益相对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较大
【答案】8.B 9.C
【分析】8.表格信息表明,第Ⅰ阶段,当地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A正确; 第Ⅱ阶段的特征是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由于粮食生产附加值低,因此增强发展动力不是为了扩大种粮面积,B不正确;第Ⅲ阶段的发展措施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导致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说明第四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C正确;第Ⅳ阶段的发展措施是提高市场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因此第Ⅳ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B。
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过程。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C正确;粮食种植比重太高,可以发展经济作物,不一定要发展非农产业,A错误;表格信息表明,当地第Ⅰ阶段曾经开展土地整治,做到了耕地平整集中,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因此这不是乡村发展非农产业的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乡村转型的相关知识。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岭南某村落示意图,该村落在选址时遵循“有山靠山,无山靠岗”的原则,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按照“梳式布局”(形似梳子的布局方式)进行建造,一般建筑面积较小,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南北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1.2至2.0m,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地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影响该村落选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人口
11.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最主要反映了当地( )
A.人多地少 B.地高林密
C.河宽岸窄 D.船多车少
12.从安全角度考虑,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居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范( )
A.山体滑坡 B.台风
C.火灾 D.洪涝
【答案】10.B 11.A 12.C
【分析】10.该村落在选址时遵循“有山靠山,无山靠岗”的原则,影响该村落选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最主要反映了当地人多地少,为了节省土地,A正确。地高林密必须空隙较大、主要是依山建设,跟河宽岸窄无关、古村落,船少、车也少,跟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无关,BCD错。故选A。
12.从安全角度考虑,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居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范火灾,因为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一旦发送火灾,会连片着火,非常危险,C正确;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和数值可知,该村落位于丘陵地区,后山树木茂密,坡度不大,不易发生山体滑坡,A错误;村落的地势高于稻田,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洪涝,台风影响带来的危害少,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村镇选址的相关知识。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图中最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该城市汽车4S店靠近( )
A.工业区
B.客流中心
C.交通干道交会处
D.货源地
15.下列地租水平曲线能正确反映沿图中POM一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13.C 14.C 15.B
【分析】1.本题考查高级住宅区的布局。根据高级住宅区的选址要求回答该题。
2.本题考查汽车4S店的布局。根据图示信息即可解答。
3.本题考查区域地租水平线的相关知识。城市地租的高低取决于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13.③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依山靠湖,环境优美,最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故C正确。
故选C
14.读图可知,该城市汽车4S店位于市区边缘交通干道的交会处。故C正确。
故选C
15.沿POM一线,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M处位于交通干道的交会处,交通通达度好,可形成地租次高峰。故B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各类土地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____;表示住宅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____;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____。
(2)在图中OA、AB、BC分别代表城市的三大功能区中的哪一个功能区?OA____、AB____、BC____。
(3)据图,说明商业区在一般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特点:____;原因:____。
(4)城市中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答案】 a b c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分布在市中心 原因:市中心地租高,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划分及依据。
【详解】(1)市中心商业的支付地租能力最强,所以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a;郊区工业的支付地租能力最高,所以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c;表示住宅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b。
(2)OA范围内,商业支付能力最高,所以OA表示商业区;AB范围内,住宅支付能力最高,所以AB表示住宅区;BC范围内,工业支付能力最高,所以BC表示工业区。
(3)市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消费人群最多,对商业吸引力最大,所以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市中心。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中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分布最广的功能区是____影响该城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
(2)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地____,理由是____、____。
(3)图中PQ两地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理由____。
(4)E处成成为工业区的选址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住宅区 经济因素 A 地处郊外,地价便宜 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Q Q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环境质量好 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 地处郊外,地价较低 交通便利(或接近交通干线)
【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形成、区位、特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住宅用地是城市最基本的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读图可知,该城市分布最广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影响该城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 A地处郊外,地价便宜,且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是最佳选址。BC位于城区内部,城区内部用地紧张,且地价较高,D占用耕地,且交通不便,都不适宜建立大型批发市场。
(3)高级住宅区一般要建在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地势高,环境好,风景优美的地区。图中P地紧邻工业区,污染严重,不适宜建高级住宅区;Q地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且地势较高,环境质量好,适宜建立高级住宅区。
(4)工业区的选址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好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地处郊外,地价较低;接近交通干线,交通便利;环境效益方面,远离城区,位于河流下游、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环境污染小。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1985年-2013年,该城市0~6千米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2004年后该城市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上述变化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何影响。
【答案】(1)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
(2)变化:该城市制造业企业向城市近郊区甚至远郊区迁移。原因:城市中心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突出。
(3)影响:使城市原有的工业用地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城市地域结构发展成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等。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1)小题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从图形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然后进行简单数学运算是解答的关键。
【详解】(1)该城市1985年企业总数是310家,在0-6km的中心城区占比为60%,故在0-6km的企业数量为310×60%=186家;2004年企业总数是4733家,在0-6km的中心城区占比约为20%,则2004年在0-6km的企业数量约为4733×20%=947家;2013年企业总数是6045家,在0-6km的中心城区占比约为8%,则2013年在0-6km的企业数量约为6045×8%=484家;由此可得出在该市0-6km的中心城区,1985--2004年企业数量增多,2004--2013年企业数量减少。
(2)由上一小题可知,2004年后该城市企业数量增加,但0~6千米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减少,说明该城市制造业企业向城市近郊区甚至远郊区迁移。由该城市企业数量的变化可知,该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若企业在中心城区聚集,会造成城市中心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突出,为了缓解上述问题的出现,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等多向外迁移。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中心为商业区,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扇形模式: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多核心模式: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形成次级商业区。由第(1)、(2)小题可知,该城市2004年后该城市制造业企业向城市近郊区甚至远郊区迁移,使城市原有的工业用地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等;企业多沿交通线分布,企业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地域结构发展成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等。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四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C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根据材料1,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攀枝花建市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推测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
(3)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简述未来该市的发展举措。
【答案】(1)国家政策;开发矿产资源。
(2)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阳光花城”,环境优越;水果等农产品丰富、优质;交通便利。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减少重工业所占比重;调整工业布局,大力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而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从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亚热带至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特别适宜冬季避寒旅游。
【详解】(1)题意表明,攀枝花建市的主要原因应结合材料信息从人口迁移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因此攀枝共建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家政策和矿产资源开发。
(2)题意表明,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结合材料从环境条件、物质供应、交通等方面进行推测说明。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表明攀枝花市适合养老,适合旅游。攀枝花市海拔较高,夏季不热,受山地阻挡,当地冬季受冷气团影响较小,攀枝花冬季气温暖和,适合养老和旅游;材料信息表明,攀枝花市实现了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环境优越,适合养老和旅游;攀枝花市所在地区水果等农产品丰富、优质,适合养老和旅游;图中显示,攀枝花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便利,适合养老和旅游。
(3)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未来该市的发展举措应从产业、环境等角度提出。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让来养老定居的老人生活方便,生活舒心,因此应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养老定居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而攀枝花过去以重工业为主,环境压力大,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减少重工业所占比重;还可以通过调整工业布局,如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远离市区,远离河流上游,远离上风地带等,大力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对老人来此定居的吸引力。
【点睛】
20.(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硬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足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____;③一一一。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____。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__ ,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的发展,该铁路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说出其不利影响。
【答案】(1)临近河流,水源丰富 水运便捷
(2)商业区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便捷(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3)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4)铁路穿城而过;城市南北联系不便;铁路沿线产生噪音污染(任答两点)
【分析】老城区位于河流沿岸,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河流水运便捷。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③位于城市外缘,盛行风的下风向,代表工业区。化学工业园区有大气污染,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
【详解】(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位于河流沿岸,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河流水运便捷。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①位于城市中心,代表商业区。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③位于城市外缘,盛行风的下风向,代表工业区。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位于城市中心。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A。原因是城市盛行风是东北风,A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城市,对城区污染少。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且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以仓储区和原工业区做隔离带,对居住区影响小。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足生态保护用地,不适宜做化学工业园区,C错。BD距住宅区太近,污染严重。
(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向东南发展,该铁路成了穿城铁路。铁路东西向穿城而过,城市铁路南北联系不便。铁路沿线产生噪音污染,影响居民生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地人口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归纳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
A.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B.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高纬度地区人口稀少
D.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2.甲地区人口稠密,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势平坦,气候湿润②农牧过渡带,商业活动频繁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④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全国·南安华侨中学高三课时练习)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④⑥ D.②④
4.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中国西北地区某城市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四地中租金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地建成一个大型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 )
A.临近高速公路 B.客流量大 C.环境优美 D.地价低廉
7.若在四地选择一处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对城区意义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基于需求层次、产业结构等,乡村转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措施、特征和简称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阶段 措施 特征 简称
第I阶段 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耕地平整集中,提高生产效率 工程化
第Ⅱ阶段 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 非粮化
第Ⅲ阶段 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 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非农化
第IV阶段 提升市政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乡镇功能,促进集约发展 社区化
8.关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
B.第Ⅱ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种粮面积
C.第Ⅲ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
D.第Ⅳ阶段-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
9.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粮食种植比重太高 B.耕地零星分散
C.农业收益相对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较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岭南某村落示意图,该村落在选址时遵循“有山靠山,无山靠岗”的原则,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按照“梳式布局”(形似梳子的布局方式)进行建造,一般建筑面积较小,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南北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1.2至2.0m,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地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影响该村落选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人口
11.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最主要反映了当地( )
A.人多地少 B.地高林密
C.河宽岸窄 D.船多车少
12.从安全角度考虑,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居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范( )
A.山体滑坡 B.台风
C.火灾 D.洪涝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图中最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该城市汽车4S店靠近( )
A.工业区
B.客流中心
C.交通干道交会处
D.货源地
15.下列地租水平曲线能正确反映沿图中POM一线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各类土地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____;表示住宅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____;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曲线是____。
(2)在图中OA、AB、BC分别代表城市的三大功能区中的哪一个功能区?OA____、AB____、BC____。
(3)据图,说明商业区在一般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特点:____;原因:____。
(4)城市中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____和____两个方面。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分布最广的功能区是____影响该城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
(2)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地____,理由是____、____。
(3)图中PQ两地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理由____。
(4)E处成成为工业区的选址原因是____、____、____。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1985年-2013年,该城市0~6千米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2004年后该城市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上述变化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何影响。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四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C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根据材料1,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攀枝花建市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推测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
(3)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简述未来该市的发展举措。
20.(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硬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足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____;③一一一。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____。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__ ,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的发展,该铁路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说出其不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