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答案】1.C 2.A
【分析】1.北京是我国古代帝王的都城,以皇宫为中心,沿中轴线排列其他建筑物,东西格局对称,C正确;许多国家的首都都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AD错误;目前城市建成区并不呈“凸”字形,且不是城市鲜明特色,B错误。故选C。
2.图示景观是在历史基础上传承发展的,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历史因素,A正确;该地为市中心,地价高,若考虑经济因素,应为商业区,B错误;图示功能区对环境影响小,也不是近年的行政规划,是延续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CD错误。故选A。
【点睛】图示为北京故宫景观,所在功能区是历史文化区;这里是古代建筑,是历史文化景观区,只可以参观、游览,不是居住区,也不是中心商务区、科教文化区。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谷地在城市建筑风格、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时代
B.地域文化的形成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
C.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地点
D.地域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同之处
【答案】B
【详解】本题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印度河谷为背景,考查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体会材料中独到之处的含义,说明地域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其形成要受到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故B正确;地域文化形成于不同时代,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域文化可能不同,A错误;题干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印度河谷的地域文化各有特色,故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不同,C错误;地域文化往往在世界各地有不同之处,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共享村落"是指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出租村落中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权,出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年。交易完成后,90%出租费用分配给个人,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2018年7月,西安市高陵区正式对外发布首批"共享村落"通告,推出一批出租房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高陵区推出的"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形式,非常适于发展( )
A.休闲居住、养老业 B.高科技产业
C.房地产业 D.劳动密集型工业
5.高陵区推出的"共享村落",能够更好地( )
A.吸引农民工返乡 B.提高工业化水平
C.加快城镇化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4.A 5.D
【分析】4.共享村落模式村民可以出租闲置住宅的使用权给企业,更加适合发展休闲居住和养老产业,故A项正确。农村地区技术并不发达,且劳动力也迁入城镇较多,故B项、D项错误。共享村落出租时间有一定的限制, 并不适合房地产开发,故C项错误。故选A。
5.相比城市的就业环境,共享村落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度较小,故A项错误。共享村落并不能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加快城镇化速度,故B项、C项错误。共享村落可以实现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共享村落”的相关知识。属于一个新的概念题。解答本题时首先明确“共享村落”的概念是什么,其房子的来源是什么,然后进行答题即可。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距今已有5000~3000年历史。三星堆青铜纵目像、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等最为著名。青铜大立人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他右手被证明握有玉琮。玉琮外方内圆,反映了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在距今5250~4150年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中就能见到。青铜神树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有果实,果上站立一鸟,象征神树“扶桑”,这被《山海经》所记录。下图为三星堆著名文物和良渚玉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三星堆文物特点鲜明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在地区( )
A.气候特征较独特 B.受古埃及文化的影响较大
C.地理环境较闭塞 D.古人对外来文化排斥性强
7.三星堆文物昭示了我国文化( )
A.多源一体的特点 B.多源独立性地发展 C.主体是长江文化 D.地域性强于主体性
【答案】6.C 7.A
【解析】6.根据材料“玉琮外方内圆,反映了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再结合四川省盆地地形特征可知,三星堆文物特点鲜明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在地区地理环境较闭塞,C正确;这些文物特征与当地气候无关,A错误;当地并未受到古埃及文化影响,B错误;也并不能体现古人对外来文化排斥性强,D错误;故选C。
7.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文物与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有相似之处,说明其多源一体的特点,A正确;三星堆文物与其他地区文物具有相似性,并没有独立发展,B错误;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主体不属于长江文化,C错误;三星堆文物特征并没有反应当地明显的地域特征,说明地域性强于主体性的说法错误,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仔细阅读材料,并明确三星堆文物的鲜明特征所代表的当地地理特征,三星堆文化地处我国四川盆地,考古发现意义重大,既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又丰富了旅游资源的种类,又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迂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题。
8.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 C.水灾多发 D.耕地划片
9.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答案】8.C 9.D
【解析】8.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以防御洪灾,C正确。西江南、北两岸都水源丰富、水运便利,A、B错误。八卦村是居住用地的布局形式,与耕地划片无关,D错误。故选C。
9.由图乙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D正确。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A、C错误。由图可知,排水系统呈放射状, 而道路既有放射状又有环状,B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珠三角的环境特点(地势低平、降水丰富),进而理解八卦村如此布局的目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可知,该村庄(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11.该村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辽东丘陵 D.西北内陆
【答案】10.A 11.D
【分析】10.本题考查聚落的空间分布。从图上可以看出,公共用地位于村庄的中心,目的是方便村民进行活动,A正确。根据图可知,住宅沿县级公路分布较少,主要沿河流分布,B错误。农用地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灌溉便利,C错误。住宅东岸多,西岸少,并不对称,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说明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说明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墙体厚可以减小温差;“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说明该地夏季气温高,需要在地下室避暑。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气候干旱,降水少,与该地传统民居特点相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乡村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随着高度的升高,每层扭曲近1度。外墙设计成双层且存在一定空间间隔的玻璃幕墙,即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管子外面套着另一个管子。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及270台雨水收集器,是一座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高层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色主要得益于( )
A.先进的设计理念 B.充足的资金
C.国家政策支持 D.高昂的地租
13.该建筑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立面,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创意设计,美化建筑 B.风力发电设备启动的需要
C.使结构合理,方便游览体验 D.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14.双层玻璃外墙的设计是为了( )
A.收集雨水 B.美化外观
C.扩大空间 D.降低能耗
【答案】12.A 13.D 14.D
【分析】12.注意题干关键词“建筑特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海中心大厦高度高,外观圆润,成螺旋状,建筑特色鲜明,这主要得益于先进的设计理念,A正确;资金为该中心大厦的建成提供了保障,但不是使得上海中心大厦呈现该种建筑“特色”的主要原因,B错;材料并无信息表明有国家政策支持,C错;高昂的地租使得该区域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但不是促使该中心大厦呈现该种建筑特色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A。
13.根据材料“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可知,该建筑中上部风力较大;建筑外观圆润(摩擦力较小),且呈螺旋状立面(减少与风的正面接触)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D正确;体现创意设计,美化建筑不是主要目的,A错;与“风力发电设备启动的需要”无关,B错;该大厦并非为游客游览体验所修建,C错。故选D。
14.双层玻璃外墙设计使得双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间隔,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外层玻璃进入,双层之间的空气气温升高之后,长波辐射无法透过玻璃散失,从而对建筑起到保温的作用,以降低能耗(该中心大厦高度高,且风力较大,冬季室内需要保暖。且注意材料信息“节能环保”),D正确;收集雨水是顶层270台雨水收集器的功能,并不是双层玻璃外墙的功能,A错;美化外观并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采用双层玻璃结构,使得双层玻璃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间隔,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空间,C错。故选D。
【点睛】本题组难度较大,需要抓住对材料信息以及题干关键词的获取与解读。如“风力发电设备”、“节能环保”、“建筑特色”、“主要目的”等信息。
1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第22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的主体建筑——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畔。下图为“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景观图”,图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 B.绿色植被
C.太阳能电池板 D.水库大坝
【答案】A
【分析】试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详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居民心理、风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凯宾斯基酒店为建筑。地域文化对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A正确。绿色植被、太阳能电池板、水库大坝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特征,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的阿者科哈尼古村落,坐落于哀牢山的事山腰,海拔1920米,距离最远的城镇28千米,2014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蘑菇房”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势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柱和横梁,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村落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
(1)简述阿者科古村落保存完好的理由。
(2)分析“蘑菇房”选址在森林带之下的原因。
(3)分析“蘑菇房”房顶修成平顶和斜面的作用。
(4)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蘑菇房”大量被废弃。你是否赞同大量废弃阿者科村的“蘑菇房”,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种植历史悠久,农耕生活保存至今;位置偏僻,受现代文化影响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2)便于水土保持,减少滑坡、洪涝等灾害,为村落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为居民提供建筑材料;提供食材、药材等。
(3)山地地区,地形崎岖;平顶便于晾晒粮食等;气候湿润,降水多;,斜面屋顶便于排水(或者防漏)。
(4)赞同。蘑菇房具有易发生火灾、易被大风吹翻、茅草易腐烂等局限;蘑菇房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不赞同。蘑菇房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且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或旅游价值,应加以保护。
【解析】本题考察地域文化当中的建筑文化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反映。
【详解】(1)古村落要保存完好一般是要较为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才能保存的较好。要较为封闭一般是较为偏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受外面的 文化影响小。种植历史悠久,利于农耕生活保存至今。
(2)森林带对于村落的益处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村落和农业发展提供水源,减少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为村落建设提供建筑材料,森林里面生物物种丰富,可以给村落提供食物和药材。
(3)修成平顶应该是为了晾晒谷物,因为当地地势陡峭,平地较少,斜面屋顶应当是为了排水防漏,因为当地降水较多。
(4)赞同:蘑菇房木材修建,容易腐烂虫蛀、易被大风吹翻、易发火灾等等,居住环境差。不赞同:蘑菇屋是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良好适应的典型代表,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民俗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且冬暖夏凉,应当加以维护和保护。
【点睛】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北京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重点保护一批中心城区“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4)规划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的关系,你认为对“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4)依法保护;“护旧建新,同步发展”;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旧建筑。
【解析】本题以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为背景,考查地域文化对建筑景观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知,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都是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宗法制建造的,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内向性、封闭性和长者为尊的特点,而且民居是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设计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是在我国农业文明中发展形成的。
(2)从西关大屋的整体建筑来看,广州西关大屋既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又有对西方建筑的借鉴,具有兼容性;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具有商业文化特征。
(3)根据建筑特征分析,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追求多代同堂,以显家族之兴旺的人文思想。这样的人文思想有助于促进我国人口的增长。
(4)城市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破坏后难以再生。弘扬城市特色,珍惜城市遗产,提升城市品位,应正确处理新城建设与老城保护的关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护旧建新,城市建设应与老城保护同步发展,应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旧建筑。
【点睛】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西关大屋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趟拢门,以及独特的布局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西关大屋和北京的四合院都是农业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经海水长期浸泡后盐分较重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如图所示)。受地形和海岸线影响,海草房聚落多呈紧凑的空间形态。在长期适应北方滨海气候的过程中,当地渔民常选择在海草房向阳面种植绿色植物。胶东半岛现存许多海草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保存较好。
(1)从气温角度分析海草房聚落布局紧凑的有利影响。
(2)推测在海草房向阳面一般种植的植物(自然带)类型及其高度特征,并说明理由。
(3)从海草房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能够保存较好的原因。
【答案】(1)夏季,紧凑的布局利于遮阳,产生较大阴影,降低室内温度;冬季,紧凑的布局利于降低街巷内风速,减少热量损失。
(2)植物类型:落叶阔叶植物。理由:夏季为建筑阻挡强烈日晒,冬季叶落后利于街巷接受太阳辐射。高度特征:树木高度较矮。理由:当地常年多大风,树木低矮避免被风吹倒。
(3)海草含有大量盐分,能有效防虫蛀防霉烂;屋顶坡度大,夏季便于排水,冬季减少积雪覆盖;海草屋顶层层叠压,并有防风网保护,抗风性好。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详解】(1)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所以紧凑的布局可以在夏季起到遮阴的作用,减少光照,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降低空气的流动,减少热量损失。
(2)北方滨海气候冬冷夏热,风力较大,所以种植的植被需要满足夏季遮阳,冬季落叶,并且能够适应大风的环境,植株的高度需要矮小,所以植被为矮小的落叶阔叶植物。
(3)海草房屋顶的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的保存;屋顶的海草有五六十层之多,并且含盐量高,不易受到虫子的啃食;屋顶的顶部具有防风网,抗风性好。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大风等,并将自然环境特点与房屋的特点相互结合对比。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犹如一条玉带从风景区中央飘过,展现出一幅幅热带风光的图画。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
(1)图中风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2)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简要说明云南傣族竹楼如何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
(3)要把该风景区建设成为著名旅游区,首先应做好哪些建设
【答案】(1)热带雨林
(2)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散热。
(3)建设好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完善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分析】本题以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为材料,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详解】第(1)题,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纬度较低,且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故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主要是热带雨林。
第(2)题,竹楼是在西双版纳湿热的气候下形成的。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野生动物较多,架空可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散热。
第(3)题,从基础设施、景观建设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好交通运输,缩短旅游时间,完善通讯设施,方便对外宣传与交流;完善景区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质量;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发展。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至明嘉靖九年形成集梁桥、浮桥于一体的格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图1)。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1989年11月,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了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
汕头小公园是汕头老城区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区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图2为汕头市位置示意图及汕头老城区骑楼景观和街道格局图。
(1)分析明代广济桥集浮桥与梁桥于一体的设计有哪些好处。
(2)分析船型桥墩和开放式桥亭的设计对桥梁安全的作用。
(3)说出汕头老城区路网格局的优点及骑楼建筑体现的当地气候特征。
【答案】(1)梁桥稳定坚固,抗风浪能力强;梁桥桥墩密集,行洪能力差;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动脉,梁桥不利于船只通行;浮桥在汛期开启可以快速排洪;浮桥开启可通行大型船只;浮梁结合,既可以提高桥梁安全性,又便于水陆通行。
(2)汛期,河流水量大,船型桥墩可有效分解径流,保护桥梁;靠近河口,船型桥墩可减弱海潮对桥的冲击;当地易受台风侵袭,开放式桥亭利于通风,减弱台风损害;桥亭增加了桥身重量,增强桥的稳定性。
(3)放射状线路利于旧城中心和周围地区联系;环形线路可避免旧城中心交通拥堵;当地高温,骑楼可遮阳防晒;当地多雨,骑楼可挡雨。
【分析】本题分别以潮州广济桥、汕头市骑楼景观和街道格局图为背景,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解】(1)由图1可知,“广济桥集浮桥与梁桥于一体”,使得梁桥稳定坚固,抗风浪能力增强;图中梁桥桥墩密集,可知河道行洪能力差;“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动脉,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可知梁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而浮桥的开启既可以在汛期快速排洪,也可以通行大型船只;这种浮梁结合的方式,既提高桥梁安全性,又方便水陆通行。
(2)由材料1和图中信息可知,河流进入汛期,水量大,船型桥墩可有效分解径流,使河水对桥梁的冲击减弱;靠近河口位置,船型桥墩海潮对桥的冲击力可减弱;当地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开放式桥亭利于通风,将台风分流,减弱台风损害;桥亭使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增强。
(3)由图2的街道格局图中可以看出,放射状线路利于联系旧城区中心和周围地区;环形线路可以分散车流,避免旧城中心交通拥堵;由图2汕头市位置示意图及汕头老城区骑楼景观图可以看出,汕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高温多雨,走在骑楼下方,可以阻挡风雨的侵袭,挡避炎阳的照射,造成凉爽的环境。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谷地在城市建筑风格、宗教、民俗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时代
B.地域文化的形成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
C.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分地点
D.地域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相同之处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共享村落"是指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出租村落中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权,出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年。交易完成后,90%出租费用分配给个人,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2018年7月,西安市高陵区正式对外发布首批"共享村落"通告,推出一批出租房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高陵区推出的"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形式,非常适于发展( )
A.休闲居住、养老业 B.高科技产业
C.房地产业 D.劳动密集型工业
5.高陵区推出的"共享村落",能够更好地( )
A.吸引农民工返乡 B.提高工业化水平
C.加快城镇化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距今已有5000~3000年历史。三星堆青铜纵目像、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等最为著名。青铜大立人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他右手被证明握有玉琮。玉琮外方内圆,反映了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在距今5250~4150年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中就能见到。青铜神树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有果实,果上站立一鸟,象征神树“扶桑”,这被《山海经》所记录。下图为三星堆著名文物和良渚玉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三星堆文物特点鲜明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在地区( )
A.气候特征较独特 B.受古埃及文化的影响较大
C.地理环境较闭塞 D.古人对外来文化排斥性强
7.三星堆文物昭示了我国文化( )
A.多源一体的特点 B.多源独立性地发展 C.主体是长江文化 D.地域性强于主体性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迂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题。
8.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 C.水灾多发 D.耕地划片
9.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可知,该村庄(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11.该村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辽东丘陵 D.西北内陆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随着高度的升高,每层扭曲近1度。外墙设计成双层且存在一定空间间隔的玻璃幕墙,即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形象地说,就是一个管子外面套着另一个管子。顶层安装有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及270台雨水收集器,是一座具有节能环保特色的高层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色主要得益于( )
A.先进的设计理念 B.充足的资金
C.国家政策支持 D.高昂的地租
13.该建筑外观圆润且呈螺旋状立面,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创意设计,美化建筑 B.风力发电设备启动的需要
C.使结构合理,方便游览体验 D.降低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14.双层玻璃外墙的设计是为了( )
A.收集雨水 B.美化外观
C.扩大空间 D.降低能耗
1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第22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的主体建筑——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畔。下图为“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景观图”,图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 B.绿色植被
C.太阳能电池板 D.水库大坝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的阿者科哈尼古村落,坐落于哀牢山的事山腰,海拔1920米,距离最远的城镇28千米,2014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蘑菇房”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势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柱和横梁,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村落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
(1)简述阿者科古村落保存完好的理由。
(2)分析“蘑菇房”选址在森林带之下的原因。
(3)分析“蘑菇房”房顶修成平顶和斜面的作用。
(4)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蘑菇房”大量被废弃。你是否赞同大量废弃阿者科村的“蘑菇房”,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北京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重点保护一批中心城区“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4)规划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的关系,你认为对“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应遵循什么原则?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经海水长期浸泡后盐分较重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这就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如图所示)。受地形和海岸线影响,海草房聚落多呈紧凑的空间形态。在长期适应北方滨海气候的过程中,当地渔民常选择在海草房向阳面种植绿色植物。胶东半岛现存许多海草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保存较好。
(1)从气温角度分析海草房聚落布局紧凑的有利影响。
(2)推测在海草房向阳面一般种植的植物(自然带)类型及其高度特征,并说明理由。
(3)从海草房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能够保存较好的原因。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犹如一条玉带从风景区中央飘过,展现出一幅幅热带风光的图画。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
(1)图中风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2)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简要说明云南傣族竹楼如何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
(3)要把该风景区建设成为著名旅游区,首先应做好哪些建设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年间,至明嘉靖九年形成集梁桥、浮桥于一体的格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图1)。韩江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1989年11月,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了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
汕头小公园是汕头老城区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区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图2为汕头市位置示意图及汕头老城区骑楼景观和街道格局图。
(1)分析明代广济桥集浮桥与梁桥于一体的设计有哪些好处。
(2)分析船型桥墩和开放式桥亭的设计对桥梁安全的作用。
(3)说出汕头老城区路网格局的优点及骑楼建筑体现的当地气候特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