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3.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
【答案】1.C 2.A 3.C
【分析】1.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塑造城市风貌,可以体现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5.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的主要功能为艺术功能
【答案】4.A 5.C
【分析】4.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A正确;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文化的烙印,BCD错误。故选A。
5.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环境中,A错误;酒桥建在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因素,B错误;卢沟桥建在北方平原环境,已经由交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观,C正确;风雨桥为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现在已成为旅游景观,D错误。故选C。
【点睛】在中国西南地区深谷遍布、激流如箭,两岸之间相连的绳索、铁索便成为过河的最佳选择。
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徽派居民多具“白墙黑檐小窗”的特点判断,下列四幅图中属徽派民居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读图,A反映的是圆形的客家土楼,A错误;B反映的是吊脚二层竹楼,位于云南地区,B错误;C反映了白墙黑檐小窗,属徽派民居,C正确;D反映的是四合院,位于华北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C。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 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
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 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
8.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
C.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答案】7.D 8.A
【解析】7.该地区气候湿热,远离地面主要是为了通风防潮,不需要防寒保暖,A错误。采光与建筑物朝向有关系,与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关系不大,B错误。吊脚楼一般借用地形依山临水而建,利用地势高差随坡就坎,顺势而建,C错误。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D正确。故选D。
8.湘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袪风湿,A正确。与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保存、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 、原料丰富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10.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答案】9.A 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城市功能分区,属基础知识考察。
9.摩天大楼首次兴起于19世纪末美国纽约市与芝加哥地价昂贵用地不足的区域,为了城市商业发展,增加更多营业面积而兴建,一般位于市区中心,BCD错,A项正确。故选A。
10.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商业中心的建筑物一般较低,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市中心多现代化的摩天大楼,A项错误,B项正确。摩天大楼会引起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等问题,与城市环保意识强烈不一致,C项错。摩天大楼为城市商业区规划,不能说明城市规划不合理,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摩天大楼的修建属于城市商业用地规划,为了节约城市中心用地应运而生,今天的摩天大楼也被当做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象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石库门是清末民初时期出现的深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区。当时的该类建筑多由国外开发商修建,大量吸收江南民居的样式,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下图为石库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上海
A.中西方地域文化融合( )
B.长江入海口优越地理位置
C.内敛保守的文化性格
D.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优势
12.石库门民居蕴含了上海人的( )
A.包容性和开放性 B.老幼尊卑的文化传统
C.温柔含蓄的性格 D.团结合作的精神气质
【答案】11.A 12.A
【解析】11.据材料石库门出现的时期、建筑多由国外的开发商修建、吸收了江南民居的样式等信息可知,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上海中西方地城文化的融合。所以选A。
12.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中西方地域文化融合,也蕴含了上海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性格。所以选A。
【点睛】此题需要获取和解读材料中有用的地理信息,然后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作答,难度不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 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如图所示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采光和防风 B.通风和排水 C.御寒和防沙 D.防潮和防盗
14.岭南地区民居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多地少 B.地高林密 C.河宽岸窄 D.船多车少
【答案】13.B 14.A
【分析】13.由所学知识可知,岭南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水、防潮,故B正确;御寒和防沙、防盗不是“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排除C、D。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大,利于采光,但“梳式布局”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A错误。故选B。
14.由所学知识可知,岭南地区多低山丘陵,多湖泊和池塘,人口多而稠密,土地资源较少,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民居建设多缩小前后建筑之间的空隙,A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主要目的”、“主要原因”的要求。
1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内蒙古满洲里市(49°35 N,117°29 E)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区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中俄蒙日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于城市中。下图为满洲里城市及建筑风格发展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满洲里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根本原因在于( )
A.不同的城市规划 B.建筑条件与技术
C.特殊的地理环境 D.多元的移民文化
【答案】D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满洲里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该区域来自中、俄、蒙等三国移民较多,深受多文化的影响,因此可知是多元的移民文化造就了该地中俄蒙日不同风格共存的建筑景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满洲里市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该市的来自境外的移民较多,其文化的多元性比较强,因此该区域的城区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
二、综合题
16.(2021·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从采光条件分析,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
【答案】(1)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穿堂风明显。
(2)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大门朝南(“坐北朝南”)的设计,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
【分析】本题以四川传统民居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利于空气流通,所以穿堂风明显。
(2)四川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光照较少,因此民居建设应考虑采光需求。四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南,从采光角度考虑,“坐北朝南”的设计,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获得采光时间最长。
17.(2022·江苏苏州·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的阿者科哈尼古村落,坐落于哀牢山的半山腰,海拔1920米,距离最远的城镇28千米,2014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蘑菇房”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势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柱和横梁,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村落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
(1)简述阿者科古村落保存完好的理由。____
(2)分析“蘑菇房”选址在森林带之下的原因。____
(3)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蘑菇房”大量被废弃。你是否赞同大量废弃阿者科村的“蘑菇房”,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
【答案】(1)种植历史悠久,农耕生活保存至今;位置偏僻,受现代文化影响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
(2)便于水土保持,减少滑坡、洪涝等灾害;为村落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为居民提供建筑材料;提供食材、药材等。
(3)赞同。蘑菇房具有易发生火灾、易被大风吹翻、茅草易腐烂等局限;蘑菇房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
或:不赞同。蘑菇房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且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或旅游价值,应加以保护。
【分析】本题以云南“蘑菇房”选址为材料,涉及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以及森林的作用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古村落要保存完好一般是要较为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才能保存的较好。要较为封闭一般是较为偏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受外面的 文化影响小。种植历史悠久,利于农耕生活保存至今。
(2)根据图中信息,森林带位于村庄的上方,森林对于村落的益处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村落和农业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可减少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森林可为村落建设提供建筑材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里面生物物种丰富,可以给村落提供食物和药材。
(3)赞同,根据材料可知,蘑菇房为木材修建,容易腐烂虫蛀、易被大风吹翻、易发火灾等等,且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不赞同,蘑菇屋是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良好适应的典型代表,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具有民俗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可作为旅游景观加以利用,应当加以维护和保护。
18.(2022·河南安阳·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徽州地处皖南,该地区丘陵起伏,土地贫瘠,地少人多,常见的徽州民居都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宅院。最常见的徽州民居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两三井院落,多数在院中设置水池或安置“太平缸”,盛满水时,还可养鱼。下图为天并景观图。
(1)简述徽州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出天井的主要功能。
(2)说出徽州民居在天井中设置水池的主要目的。
【答案】(1)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天井的主要功能:通风、散热、采光。
(2)储水防火;美化环境;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蓄水排污等。
【分析】本题以徽州民居中天井的文化景观为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文化景观形成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简述徽州地区的气候特征,徽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表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天井的主要功能,结合材料内容回答,天井是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能够通风、散热、采光。
(2)天井中设置水池的主要目的,结合材料内容,水池可以储水防火,木质房屋易失火,可用于救火;在水池中养鱼,可以美化房屋环境;水池能够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打造较为舒适的环境;水池可以在夏季雨水丰沛时蓄水,用于清洁等作用。
19.(2022·河南郑州·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徽州地处皖南,该地区丘陵起伏,土地贫瘠,地少人多,常见的徽州民居都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宅院。最常见的徽州民居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两三井院落,多数在院中设置水池或安置“太平缸”,盛满水时,还可养鱼。下图为天井景观图。
(1)简述夏季徽州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出天井的主要功能。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天井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
(3)说出徽州民居在天井中设置水池的主要目的。
【答案】(1)夏季气候特征:潮湿闷热(湿热)或高温多雨。作用:透(采)光,通风,散热,防潮(除湿)。
(2)昼:天井受阳光照射,温度高,天井空气上升;空气由室内流向天井。夜:室外天井隆温快,温度低,天井空气下沉;空气由天井流向室内。
(3)取(用)水方便;改善局部小气候,调节室内湿度和温度;解决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问题;增加宅院景观。
【分析】本大题以天井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地域文化差异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徽州地处皖南,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闷热潮湿。根据材料可知,徽州古民居多是封闭的,以天井为中心的宅院。天并作为天然的天窗,阳光可通过天井到达院内,起到采光的作用。同时,通过局部热力环流,天井还能够起到内外大气交换的作用,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屋内的潮湿空气可通过热力环流排出,达到防潮除湿的功能。
(2)天井位于庭院中央,白天,天井直接受阳光照射,地面升温快,温度高,天井处盛行上升气流,天井近地面附近气压相对较低,空气由室内流向天井。夜晚,天井处降温快,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天井近地面气压相对较高,空气由天井流向室内。
(3)因为宅院以天井为中心,所以在天井处设置水池,各个房间取水均较方便,便于取水。其次,天井中中放置水池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通过天井与室内的空气交换,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徽州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天井中央设置水池,可解决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问题,取水方便。另外,天井中央设置水池还能够增加宅院景观,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院内都建有水窖,说明水窖水的来源。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
(3)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4)说明北京四合院的住宅结构能反映出的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并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原因。
【答案】(1)大气降水。
(2)B
(3)当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当地地表水匮乏,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用水不足的问题。
(4)当地冬季寒冷且多风沙。四合院可以挡风御寒;南面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详解】(1)根据当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和“农户院内都建有水窖”,可知水窖主要是用来收集雨水,故其水源来自于大气降水。
(2)农作物占地面积大,一般分布在院外的土地上,A错误。山西水资源较少,“肥水不流外人田”,用向内倾斜的屋脊来收集雨水,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B正确。“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勤俭持家和对水“敬若神灵”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3)当地民居的建筑特点是“屋脊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其主要目的是方便收集雨水。设计这种屋顶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虽然当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但是由于距海洋较远,所以水汽到达的比较少,降水量较少,当地缺少河流,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因此水资源比较紧缺。屋脊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可以收集大气降水,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流进自家的水窖,保证日常生活用水。
(4)华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控制时间长,影响大,所以冬季寒冷,多大风和风沙。四合院相对比较封闭,能够挡风御寒;南面开窗大,冬季可采光取暖。这反映出华北冬季寒冷且多风沙的气候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3.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5.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的主要功能为艺术功能
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徽派居民多具“白墙黑檐小窗”的特点判断,下列四幅图中属徽派民居的是( )
A. B.
C. D.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 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
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 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
8.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
C.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10.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石库门是清末民初时期出现的深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区。当时的该类建筑多由国外开发商修建,大量吸收江南民居的样式,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下图为石库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上海
A.中西方地域文化融合( )
B.长江入海口优越地理位置
C.内敛保守的文化性格
D.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优势
12.石库门民居蕴含了上海人的( )
A.包容性和开放性 B.老幼尊卑的文化传统
C.温柔含蓄的性格 D.团结合作的精神气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 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如图所示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采光和防风 B.通风和排水 C.御寒和防沙 D.防潮和防盗
14.岭南地区民居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多地少 B.地高林密 C.河宽岸窄 D.船多车少
1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内蒙古满洲里市(49°35 N,117°29 E)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区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中俄蒙日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于城市中。下图为满洲里城市及建筑风格发展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满洲里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根本原因在于( )
A.不同的城市规划 B.建筑条件与技术
C.特殊的地理环境 D.多元的移民文化
二、综合题
16.(2021·青海·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从采光条件分析,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
17.(2022·江苏苏州·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的阿者科哈尼古村落,坐落于哀牢山的半山腰,海拔1920米,距离最远的城镇28千米,2014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蘑菇房”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势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柱和横梁,屋顶由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村落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
(1)简述阿者科古村落保存完好的理由。____
(2)分析“蘑菇房”选址在森林带之下的原因。____
(3)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蘑菇房”大量被废弃。你是否赞同大量废弃阿者科村的“蘑菇房”,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
18.(2022·河南安阳·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徽州地处皖南,该地区丘陵起伏,土地贫瘠,地少人多,常见的徽州民居都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宅院。最常见的徽州民居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两三井院落,多数在院中设置水池或安置“太平缸”,盛满水时,还可养鱼。下图为天并景观图。
(1)简述徽州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出天井的主要功能。
(2)说出徽州民居在天井中设置水池的主要目的。
19.(2022·河南郑州·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徽州地处皖南,该地区丘陵起伏,土地贫瘠,地少人多,常见的徽州民居都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宅院。最常见的徽州民居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两三井院落,多数在院中设置水池或安置“太平缸”,盛满水时,还可养鱼。下图为天井景观图。
(1)简述夏季徽州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出天井的主要功能。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天井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
(3)说出徽州民居在天井中设置水池的主要目的。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院内都建有水窖,说明水窖水的来源。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
(3)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4)说明北京四合院的住宅结构能反映出的华北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并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和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