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水质较好 B.土壤肥沃 C.人口迁移 D.地缘优势
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市场 D.技术
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甲、戊 B.乙、甲 C.丁、乙 D.戊、丙
【答案】1.C 2.B 3.B
【解析】1.文字材料描述豆腐发明于西汉,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宋代之前,豆腐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所以福建省出现豆腐生产中心很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迁移带去了豆腐的生产工艺和消费习惯,而福建省的水质和土壤与北方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这两个因素也不是豆腐生产的最关键因素,地缘优势就更加谈不上了,因为豆腐最开始并不是发源于福建省周边地区,故选C。
2.温度高,泡豆子时,豆子容易膨大,研磨时豆粒细腻,温度低,泡豆子时豆子膨大速度慢,研磨时豆粒不易磨细,决定泡豆子时长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市场不会导致泡豆子时间差异;泡豆子不是晒豆子,与光照关系不大;文字材料中并未提及泡豆子这一环节的南北技术差异,所以不是技术的原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烹饪方式反映地域文化的差异,煨、炖、煲为主的烹饪方式主要是为了驱寒,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寒冷的地区,图中乙地区地处我国东北,气候寒冷,驱寒功能为主;饼类方便携带,主要分布在需要游牧地区,甲地区为游牧业分布地区,游牧期间食物需要方便携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题中以食材的传播与烹饪反映各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进而分析地域文化差异的背后反映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地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饮食,服饰和建筑等属于物质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形式等属于非物质文化。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暑假小张随某旅行团对我国某省份进行研学旅游,在研学过程中发现某区域居民的传统劳作方式是用海滩晒盐;而有的区域传统民居的主屋多属于“半穴”结构建筑,房屋一般位于地下约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被称为“地下屋”。下面左图示意该省份区域状况,右图示意“半穴”结构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省份某区域适合海滩晒盐的条件有( )
①寒流流经盐度高 ②盛行风的背风坡
③广阔平坦的滩涂 ④工业发展较晚,污染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半穴”结构建筑主要是为了规避( )
A.台风 B.地震 C.洪涝 D.风暴潮
6.“地下屋”最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4.C 5.A 6.D
【解析】4.读图,台湾地区适合晒盐的区域为图中的乙地,因处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位于亚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加上位于西部平原地区,滩涂地势平坦、面积大,提供了较大晒盐空间,②③正确,C正确。图示区域无较大寒流流经,且该区域工业发展早于其它地区,①④错误,排除ABD。故选C。
5.此种半穴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夏季酷热难当;而且夏秋多台风,风力大,破坏力强。当地人营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优点突出,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A正确;读图可知,该建筑采用石质地基,不符合防震减震要求,不是为了规避地震,B错误;该建筑位于地下约2米处,不利于规避洪涝和风暴潮,CD错误。故选A。
6.依据上题,既然半穴建筑是为了规避台风灾害,其位置肯定是在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方。比较四地可知,丁处位于台湾岛东南海域中的一个小岛上,周围临海,缺少天然屏障保护,每年夏季易受台风侵袭,当地人为躲避风灾,因此会建设此地下屋,D正确。甲乙丙三地主要位于台湾山脉背风坡,能够减弱台风影响,不会建设此种房屋,排除ABC。故选D。
【点睛】我国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存在穴居方式,至今都可以看到它进留的衍生建筑,如被称为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的地坑院,陕北的窑洞、东北满、赫哲、鄂伦春等民族的“地窨子”等。
(2022·贵州·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东南亚苏门答腊岛托巴湖畔的巴塔克人居住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巴塔克式房屋。当地全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共分三层,底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间层是竹木搭建的生活区;而顶层屋脊呈马鞍形,上覆棕榈叶编织的草毡,远看犹如一艘倒扣的木船。房屋之间划分等级,最高级房屋表面雕刻或绘画有蕴含象征意义的图案。下图为巴塔克“船形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巴塔克“船形屋”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
A.佛教文化 B.开放文化 C.等级文化 D.军事防御
8.巴塔克“船形屋”顶层屋脊呈马鞍形的作用是( )
A.防风防潮 B.增强通风 C.收集雨水 D.易于排水
【答案】7.C 8.D
【解析】7.根据材料可知,房屋之间划分等级,最高级房屋表面雕刻或绘画有蕴含象征意义的图案,直接表现出当地的等级文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此处位于东南亚的苏门答腊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盛行上升气流,当地全年高温多雨。船形屋,顶层屋脊呈马鞍形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2022·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各文化区景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形崎岖
B.江南水乡文化区——林海雪原、河湖密布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D.华南妈祖文化区——平原辽阔、沃野千里
10.关于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低,年较差大
B.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现象显著
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
11.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答案】9.C 10.B 11.A
【解析】9.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在1000~1200米地势起伏较小,A错误;林海雪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B错误;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人口分布在绿洲地区,其地形为三山夹两盆,C正确;平原辽阔,沃野千里,表示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景观,D错误,故选C。
10.云贵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海拔高,气候温和,年较差小,A错误;华北平原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故B正确;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为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C错误;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 D错误。故选B。
11.上海出现徽派民居建筑,特色地域文化景观在城市建筑中出现,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A正确;整体迁移的徽派民居建筑不是政府主导的行为,B错误;徽派民居建筑不是现代化色彩,C错误;题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说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而不是哗众取宠,D错误。故选A。
【点睛】一个文化区区内即使目然地埋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在文化特征方面仍具有共同的空间属性。一般将文化区分为形式文化区和机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机能文化区是在政治上、社会上或经济上具有某种机能作用的地区,如一个行政区、教区或经济区都可视为一个机能文化区。实现机能作用的组织的所在地,即文化核心区。由于机能作用的范围比较明显,机能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界。但有些文化现象有具体的中心,亦有一定的功能范围,但却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功能区,如报纸。还有人划分出第三种文化区,即乡士文化区或感性文化区。它是存在于其居民意识中的一种地区"概念,既无一致的文化体系,也无实现某种机能的组织,只能根据流行文化或民间文化的地区间差异特征来加以划分。
(2022·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地域文化景观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人类活动产物。地域文化景观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浙江水乡乌镇、重庆过江索道”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
①建筑风格②生活水平高低
③宗教信仰④消费习惯
⑤习俗⑥教育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 )
A.地形地势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植被状况不同 D.耕作方式不同
【答案】12.C 13.A
【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地域文化景观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人类活动产物。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建筑风格、宗教信仰、习俗都是地域文化,而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教育水平不属于地域文化的范围,①③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乌镇地处江南,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河汊纵横,形成特有的水乡特点,而重庆地势起伏大,多大江大河,所以河流两岸交通依赖索道,因此“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地形地势不同,A正确。乌镇和重庆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耕作方式均为水田,一年两熟到三熟,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2022·湖南· 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坑”;烟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
A.隔热效果好 B.材料来源多 C.坚固耐侵蚀 D.建造速度快
15.“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站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烟囱高度 B.减小施工难度
C.增强取暖效果 D.防止发生火灾
【答案】14.B 15.D
【解析】14.依据材料可知,“口袋房是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所以口袋房不需要具备隔热效果,A错误。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材料来源多,B正确。木材不具备坚固耐侵蚀的特点,C错误。口袋房建造程序较多,早期建造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B。
15.满族老房的两侧各有一个高高的烟囱,满族人把这个叫“呼兰“,烟囱底下有一个窝风巢,用来挡逆风,防止火灾发生,D正确。降低烟囱高度、减小施工难度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屋内主要靠火炕取暖,而不是烟囱,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各个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石家庄·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区人口约13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0%和全国城市人口的40%,且仍有大量农村人口持续涌入,城市核心地区用地已接近饱和,因此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用刚果河河底清理出的淤泥,整体垫高新城建设用地:设计修建一些小型人造景观湖泊,像串珠一样分布在整个新城用地中。刚果(布)工业不发达,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1)说明新城区内清淤垫地、设计串珠状人工湖泊的自然地理背景条件及其作用。
(2)分析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的益处。
(3)新城建设过程中需就地同步配套建设适量产业园区,简析其原因。
【答案】(1)背景条件:东北新城位于滨河湿地,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内涝。作用:清理河底淤泥,垫高新城建设用地,利于河流行洪,减少洪涝对新城区威胁;串珠状湖泊在汛期可自动蓄水,减少城区内涝;人工湖泊与环水景观、绿道相结合,提供优美开放空间;改善新城区居住和办公环境,提高湖泊周边土地商业价值。
(2)刚果(布)属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各群体支付能力;装配式住宅可拆卸,利于未来对新城用地进行再开发。
(3)新城建设就地同步配套建设适量产业园区,可以扩充就业岗位,缓解因大量农业人口涌向首都,造成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问题。
【分析】本题以刚果(布)新城区建设为背景,涉及湿地的功能,住宅选材的原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刚果(布)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刚果(布)规划建设的新城位于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城区降水多,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易发生城市内涝。河底清理出的淤泥,整体垫高新城建设用地,清理河底淤泥,可以疏通河道,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湖泊像串珠一样分布在整个新城中,湖泊面积大,蓄洪能力强,当城区降水量过大时,湖泊可蓄积洪水,减轻城市内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串珠状的湖泊景观与环水景观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新城区的的生态环境,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湖泊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刚果(布)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钢筋、水泥等基础建筑材料稀有且昂贵;刚果(布)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木质建筑的原料丰富,可就地取材,而且与昂贵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相比,木质材料廉价,可极大地降低住宅的建设成本;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判断出,O、P区应属于中、低级住宅区(O区位于城区两侧、临近工业及仓储区,P区位于城区边缘),居住对象的收入较低,廉价的木质建筑可满足居住群体的需求,居住群体可以负担得起房价;装配式住宅拆卸方便,利于未来对新城用地进行再开发。
(3)根据所学和知识,新城建设就地同步配套适量产业园区,可为大量涌向首都的农业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城区就业有压力。
17.(2022·河南河南·高二阶段练习)[选修3:旅游地理]
“五大道”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是迄今为止我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五大道”拥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是人们旅行游览、品尝美食、研究文化、健身休憩的好去处,备受市内外游客的欢迎。下图示意“五大道”景观航拍。
分析天津“五大道”备受游客欢迎的原因。
【答案】位于天津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可以借助市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好,接待能力强;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建筑类型多样,共同组成建筑群,集群状况好;景点异域风情突出,景观差异性明显,对游客吸引力强;旅游项目丰富,活动多样,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
【分析】该题结合图文材料设问,涉及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旅游发展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大道位于元津市的中心城区,交通非常便利,通达度好,出入方便;且市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接待能力很强;材料显示其拥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且这些建筑多样化,形成了建筑群体,具有一定的建筑群景观效应,集群状况好;区域内的这样洋楼建筑群有别于我国的风情,景观差异非常明显,对旅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材料显示其区域是人们旅行游览、品尝美食、研究文化、健身休憩的好去处,因此旅游项目丰富,活动多样,可以分别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游客。
18.(2022·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嘉兴市地处河网密布和农业发达的杭嘉湖平原。嘉兴城萌芽于秦汉,初建于三国,成形于唐。尤其隋代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从老城区穿过,嘉兴城得以快速发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城区和工业区多集中在铁路西北侧发展。2000年以来,嘉兴市政府及诸多机关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将原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南部地区也成为近年来大型住宅区的集中建设区,使得嘉兴市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嘉兴市及老城区范围。
(1)分析嘉兴市早期建城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2)解释近年来嘉兴市大型住宅区集中建设于南部地区的原因。
材料2:承载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宛若一幅绸缎轻柔的铺在嘉兴大地上。嘉兴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荣。运河是孕育嘉兴的“母亲河”,是流动的重要文化遗产。茅盾先生在《大地山河》中留下了乡情浓郁的文字。文中描绘的嘉兴乌镇水阁(下图左)是独特的水乡建筑。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水阁三面有窗,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河中。
(3)据图文资料,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指出乌镇水阁建筑结构发挥的作用。
乌镇水阁建筑结构特点 发挥的作用
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 ①____
沿河的水阁三面有窗 ②____
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河中 ③____
【答案】(1)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建城;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京杭大运河和沪杭铁路穿过,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粮食供给充足。
(2)嘉兴市南部地区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距离主城区和工业区远,环境优美;距离高铁站较近,交通便利。
(3) 便于船的停靠与栓系 夏季天气炎热,便于空气流通,临河起到纳凉作用;冬天利于采光,可在水阁里晒太阳 便于上下船只;方便取水用水、洗衣洗菜等。
【分析】本题目以嘉兴市及老城区范围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区位、功能区分布及地域文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信息“嘉兴市地处河网密布和农业发达的杭嘉湖平原。”可知,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能够提供大量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根据材料信息“尤其隋代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从老城区穿过,嘉兴城得以快速发展。”可知,嘉兴毗邻京杭大运河,水运交通便利;位于杭嘉湖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嘉兴市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型住宅区的建设;嘉兴市南部地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相对较低;距离主城区和工业区较远,环境污染较小,环境优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嘉兴市南部地区距离高铁较近,交通便利等。
(3)乌镇水多地少,“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可以拓宽人们的生活空间,方便船的停靠与栓系。沿河的水阁三面有窗,炎热的夏季,可以起到通风纳凉的作用,也方面人们更好的观赏风景。冬天利于采光,可在水阁里晒太阳。“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河中”,在水阁下的河埠可以临河打水,也可以洗衣洗菜等。
19.(2022·湖北·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下图)
材料二: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徙,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缘于“明成化十四年,流贼钟三等啸聚溪南,巡抚奏折置县镇之”)。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层二层不开窗,顶部有瞭望台。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1)说明从过去到现在,客家土楼功能发生了那些变化?
(2)客家土楼建筑结构体现了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试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1)由居住和安全防卫功能向旅游功能和文化保护功能转变。
(2)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型野兽多,气候潮湿,多蛇虫),一层二层不设窗户,屋顶呈环形,土楼可防御猛兽入侵,防潮;环形结构,中空有利于阳光照射,屋面向两边倾斜,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
【分析】本大题以福建土楼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楼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1)由材料“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和材料“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可知,早期土楼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和安全防卫功能。由材料“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可知,目前土楼可作为旅游景点,具有旅游功能,同时土楼可反映建造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文化保护功能。故其功能发生了变化,由居住和安全防卫功能向旅游功能和文化保护功能转变。
(2)由材料“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可知,永定山地多,平地少,为节约土地,土楼向上要空间,土楼层数多;根据材料“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和“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可知,客家人居住于山区或深汕中,当时建筑材料匮乏,但山区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修建土楼;山区多豺狼虎豹,蛇虫叮咬等,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型野兽多,气候潮湿,多蛇虫),为抵御猛兽入侵,防潮等,土楼一层、二层不设窗户,屋顶呈环形;该地降水多,环形结构的土楼中空,有利于阳光照射,屋面向两边倾斜,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
20.(2022·云南·玉龙一中高一阶段练习)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幅图示景观截然不同,反映了城市鲜明的____________特征,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示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3)a图所示的城市有深刻的__________文化烙印,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城市生活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也是这些城市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 地域文化 城市中的建筑
(2) 建筑布局 建筑结构 建筑风格
(3) 宗教 灵魂 核心 基础
【分析】本题以两幅建筑景观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地域文化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突出体现在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上,具体表现为影响建筑布局、结构、风格。
(2)从图示可以看出,a图为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清真寺,而b图是现代城市中的高大密集的大楼,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3)a图为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宗教文化是该类城市生存的基础,宗教文化成为这些城市生活的灵魂、核心和基础;而b图是现代城市中的高大密集的大楼,具有典型的现代城市的风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水质较好 B.土壤肥沃 C.人口迁移 D.地缘优势
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市场 D.技术
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甲、戊 B.乙、甲 C.丁、乙 D.戊、丙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暑假小张随某旅行团对我国某省份进行研学旅游,在研学过程中发现某区域居民的传统劳作方式是用海滩晒盐;而有的区域传统民居的主屋多属于“半穴”结构建筑,房屋一般位于地下约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被称为“地下屋”。下面左图示意该省份区域状况,右图示意“半穴”结构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省份某区域适合海滩晒盐的条件有( )
①寒流流经盐度高 ②盛行风的背风坡
③广阔平坦的滩涂 ④工业发展较晚,污染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半穴”结构建筑主要是为了规避( )
A.台风 B.地震 C.洪涝 D.风暴潮
6.“地下屋”最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贵州·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东南亚苏门答腊岛托巴湖畔的巴塔克人居住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巴塔克式房屋。当地全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共分三层,底层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间层是竹木搭建的生活区;而顶层屋脊呈马鞍形,上覆棕榈叶编织的草毡,远看犹如一艘倒扣的木船。房屋之间划分等级,最高级房屋表面雕刻或绘画有蕴含象征意义的图案。下图为巴塔克“船形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巴塔克“船形屋”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
A.佛教文化 B.开放文化 C.等级文化 D.军事防御
8.巴塔克“船形屋”顶层屋脊呈马鞍形的作用是( )
A.防风防潮 B.增强通风 C.收集雨水 D.易于排水
(2022·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各文化区景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形崎岖
B.江南水乡文化区——林海雪原、河湖密布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D.华南妈祖文化区——平原辽阔、沃野千里
10.关于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低,年较差大
B.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现象显著
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
11.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2022·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地域文化景观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人类活动产物。地域文化景观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浙江水乡乌镇、重庆过江索道”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
①建筑风格②生活水平高低
③宗教信仰④消费习惯
⑤习俗⑥教育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 )
A.地形地势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植被状况不同 D.耕作方式不同
(2022·湖南· 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型大土坯炕,叫作“万字坑”;烟由安装在距墙壁半米以上的房西地面上,以一段横烟道与灶屋相连。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及其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
A.隔热效果好 B.材料来源多 C.坚固耐侵蚀 D.建造速度快
15.“口袋房”的烟囱安装在站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烟囱高度 B.减小施工难度
C.增强取暖效果 D.防止发生火灾
二、综合题
16.(2022·河北石家庄·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区人口约13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0%和全国城市人口的40%,且仍有大量农村人口持续涌入,城市核心地区用地已接近饱和,因此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用刚果河河底清理出的淤泥,整体垫高新城建设用地:设计修建一些小型人造景观湖泊,像串珠一样分布在整个新城用地中。刚果(布)工业不发达,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1)说明新城区内清淤垫地、设计串珠状人工湖泊的自然地理背景条件及其作用。
(2)分析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的益处。
(3)新城建设过程中需就地同步配套建设适量产业园区,简析其原因。
17.(2022·河南河南·高二阶段练习)[选修3:旅游地理]
“五大道”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是迄今为止我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五大道”拥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是人们旅行游览、品尝美食、研究文化、健身休憩的好去处,备受市内外游客的欢迎。下图示意“五大道”景观航拍。
分析天津“五大道”备受游客欢迎的原因。
18.(2022·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嘉兴市地处河网密布和农业发达的杭嘉湖平原。嘉兴城萌芽于秦汉,初建于三国,成形于唐。尤其隋代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从老城区穿过,嘉兴城得以快速发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城区和工业区多集中在铁路西北侧发展。2000年以来,嘉兴市政府及诸多机关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将原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南部地区也成为近年来大型住宅区的集中建设区,使得嘉兴市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嘉兴市及老城区范围。
(1)分析嘉兴市早期建城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2)解释近年来嘉兴市大型住宅区集中建设于南部地区的原因。
材料2:承载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宛若一幅绸缎轻柔的铺在嘉兴大地上。嘉兴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荣。运河是孕育嘉兴的“母亲河”,是流动的重要文化遗产。茅盾先生在《大地山河》中留下了乡情浓郁的文字。文中描绘的嘉兴乌镇水阁(下图左)是独特的水乡建筑。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水阁三面有窗,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河中。
(3)据图文资料,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指出乌镇水阁建筑结构发挥的作用。
乌镇水阁建筑结构特点 发挥的作用
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 ①____
沿河的水阁三面有窗 ②____
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河中 ③____
19.(2022·湖北·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下图)
材料二: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徙,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缘于“明成化十四年,流贼钟三等啸聚溪南,巡抚奏折置县镇之”)。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层二层不开窗,顶部有瞭望台。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1)说明从过去到现在,客家土楼功能发生了那些变化?
(2)客家土楼建筑结构体现了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试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20.(2022·云南·玉龙一中高一阶段练习)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幅图示景观截然不同,反映了城市鲜明的____________特征,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示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3)a图所示的城市有深刻的__________文化烙印,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城市生活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也是这些城市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