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2.1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期中)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读2010年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异图,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
A.陕、黔、鄂 B.滇、渝、闽
C.黔、川、鄂 D.皖、赣、桂
【答案】B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可平衡年限为0~5年(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台湾省)有北京、天津、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上海、浙江、福建、海南等,分别简称京、津、陕(或秦)、川(或蜀)、渝、云(或滇)、贵(黔)州、沪、浙、闽、琼等,而选项中鄂(湖北)、皖(安徽)、赣(江西)、桂(广西)不是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期中)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3亿吨增加到6.6亿吨。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竞争力强
3.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4.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C 3.C 4.D
【分析】2.由材料“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但玉米和稻谷的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说明农业生产没有面向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C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及农业竞争力强的信息,ABD错误。故选C。
3.由材料信息“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可知,我国粮食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C正确。玉米、稻谷库存量大不能体现粮食流通问题,A错误。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地区集中,B错误。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与粮食进口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4.由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大豆进口,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误,AC错误。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增加大豆产量,从而减少大豆进口,②正确;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耕地质量,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不利于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误,B错误。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减少大豆进口的可行性措施: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大豆的单产,提高粮食产量。
(2022·山西英才学校高二期中)我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下图为我国2013—2018年大豆生产量、消费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外大豆品质低 B.国内大豆产量不断下降
C.加强大豆战略储备 D.国内大豆供需缺口大
6.为了减少大豆贸易风险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我国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拓宽大豆进口渠道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
C.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 D.减少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答案】5.D 6.B
【分析】5.由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并没有关于大豆品质的相关信息,A错误。据图可知,大豆产量中上升的趋势,并没有不断下降,B错误。我国85%以上的大豆依赖国际市场,进口大豆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并不是为了加强战略储备,C错误。据图可知,我国大豆的消费量远大于生产量,即我国大豆供需缺口大,因此我国大量进口国外大豆,D正确。故选D。
6.由所学知识可知,拓宽大豆进口渠道不能减少贸易风险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A错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有利于增加国内大豆供给量,B正确。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可能会压缩我国其他粮食种植面积,不利于粮食安全,C错误。减少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2022·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二期中)2017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角15°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资源分布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8.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答案】7.B 8.C
【分析】7.摸清耕地资源分布可通过科技方法测算,统筹我国城乡规划无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A、D项错误;我国人口众多,划定全国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项正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便于国家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但这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故选B。
8.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可为城市农副产品供应提供保障,但这不是主要目的,A项错误;农业人口迁入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受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限制,B项错误;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可以作为城市发展框架中的绿化隔离带,有利于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C项正确;基本农田有利于都市农业健康发展,但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优先把城镇周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严控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耕地尤其是对城市周边地区优质耕地的挤占,给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
(2021·山东临沂·高二期中)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表示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1949—2016年间,我国粮食( )
A.进口数量不断下降 B.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C.播种面积持续减少 D.单位面积产量加速上升
10.我国“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有( )
①增加劳动力投入②治理农田环境污染③建设高标准农田④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B 10.C
【分析】9.由图可得,进口数量材料和图中没有信息,无法判断,A错误。总产量折线一直上升,所以总体呈增加趋势,B正确。播种面积先增后减又增,C错误。单位面积产量先加速上升后有减缓趋势,并不是一直加速上升,D错误。故选B。
10.根据题目设问可知要选有效途径,四个选项都是途径,但要选择有效的、符合我国实际的途径。增加劳动力投入不一定会提高粮食产量,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①错误;治理农田环境污染可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产量, “藏粮于地”,②正确;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产量从而“藏粮于地”,③正确;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所以很难扩大耕地面积,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点睛】“藏粮于地”就是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实现粮食生产稳产高产。
(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非粮化”是指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主要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鲁中南“非粮化”率明显高于“鲁西北”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多样 B.河流众多 C.政策支持 D.技术先进
12.能够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
①增加粮食种植补贴,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②严格耕地用途管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商品粮储备制度④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1.A 12.C
【解析】1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造成鲁中南“非粮化”率明显高于“鲁西北”的根本原因是地形多样,A正确;由图片可以看出,鲁中南河流较少,B错误;政策、技术的差异较小,CD错误。故选A。
12.为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可以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①正确;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②正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商品粮储备制度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增大产量,但是现实不允许,③错误;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守耕地红线。(2)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降低种粮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3)发展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4)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2022·山东·胶州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高二期末)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保护土壤肥力 B.减少粮食需求量 C.保障粮食供给 D.增加农药使用量
14.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提高( )
A.复种指数 B.垦殖指数 C.耕地质量 D.农业科技
15.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实行精耕细作 B.采取耕地轮作休耕 C.种植绿肥作物 D.发展鱼塘台田农业
【答案】13.A 14.C 15.D
【解析】13.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更加强调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因此,“藏粮于地”会保护土壤肥力,A正确;“藏粮于仓”与“藏粮于地”都无法减少粮食需求,且都能很好的保障粮食的供给,BC错误;“藏粮于地”更加注重耕地可持续发展,农药用量相对较小,D错误,所以选择A。
14.通过我国耕地等级结构可以看出中低等田占比较大,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需要提高耕地质量,才能更好的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提高复种指数、垦殖指数不利于提升耕地质量,AB错误;农业科技的提高有利于“藏粮于技”的实施,D错误,所以选择C。
15.盐碱化土壤需要淋盐去碱,鱼塘台地农业,能够很好的降低土壤盐碱化,D正确;实行精耕细作、采取耕地轮作休耕属于普通农田耕作措施,对于盐碱地的质量提升作用不大,AB错误;种植绿肥作物能够提升土壤肥力,但应该在去盐碱后,C错误,所以选择D。
【点睛】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2)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可得实惠。(3)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4)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浪费惊人的现实要求节约粮食,着重解决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粮食浪费问题,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二、综合题
16.(2021·北京海淀·高二期末)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下图为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河南省水田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 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单位:km2)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表中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年至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2)描述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并说明原因。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意在统筹粮食主产区发展和粮食安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粮食综合保障能力。2020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河南省正在推进由“中原粮仓”到“主食厨房”的转变。
(3)为有效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简述河南省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淮河流域(或:东南部)的面积较大。
(2)变化:部分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耕地;总体看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原因:城市发展,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湿;开发未利用的土地、草地。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或:挖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粮食产业附加值;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完善粮食市场的营销体系。
【分析】本题以河南省土地利用状况为材料,主要涉及河南水田分布、耕地变化以及应对粮食安全的措施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表格信息提取能力,区域分析以及地理知识提取整合表达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河南省水田面积小,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和东南部的淮河沿岸;淮河流域的水田面积高于黄河流域沿岸的水田面积。
(2)读表格信息可知,耕地转出的有:部分耕地转化成了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部分耕地转化成了林地,部分耕地转化成了水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工矿居民用地占用大量耕地;退耕还林还水域,改善生态环境。耕地转入的有:草地和未利用地转化成耕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人们开垦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使耕地面积有无所增加。
(3)为有效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简述河南省可采取的措施:延长产业链,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粮食储备机制,提高粮食安全性;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良种,发展粮食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完善粮食市场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等。
17.(2022·北京·高三专题练习)图左为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图右为“黄龙入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盐碱地综合利用为基本任务,在盐碱地特有品种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说明建设“黄三角农高区”的意义。
【答案】通过改造盐碱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盐碱地质量;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到其它地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安全
【分析】本题以盐碱地的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背景,设置1道题目,知识点涉及粮食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有限,但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分布广,利用难度大,粮食产量低。挖掘盐碱地潜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粮食安全有着特殊意义。“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盐碱地综合利用为基本任务,积极探索实践,创造的盐碱地治理新技术,实现了把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不仅增加了耕地数量,而且提高盐碱地质量、产量;培育的适宜在盐碱地生长的特有品种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因此“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治理新技术及培育的优良品种对于我国其它盐碱地粮食产量的提高及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8.(2022·北京·高三专题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盐碱地的形成过程是可溶性盐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新疆喀什地区平均年降水量61.5毫米,年蒸发量2100毫米,盐碱地分布广,很难生长农作物。
岳普湖县地处喀什地区最低处,整个县90%耕地受到盐碱化的侵害,属于重度盐碱地。自2018年始,袁隆平团队在该县试验海水稻(即抗盐碱水稻)种植,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在的良田,现亩产量可达500公斤,成为盐碱地治理的样板。
说明发展海水稻种植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意义。
【答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后备耕地资源,缓解耕地资源紧张;增加粮食总产量,提高粮食自给能力,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分析】本题以海水稻种植为背景,设置1道题目,知识点涉及粮食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我国盐碱地面积广,发展海水稻种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后备耕地资源,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局面;海水稻“现亩产量可达500公斤”,因此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我国粮食自给能力,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2.1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期中)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读2010年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异图,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
A.陕、黔、鄂 B.滇、渝、闽
C.黔、川、鄂 D.皖、赣、桂
(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期中)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3亿吨增加到6.6亿吨。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竞争力强
3.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4.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有(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养专业的大豆种植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2·山西英才学校高二期中)我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下图为我国2013—2018年大豆生产量、消费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外大豆品质低 B.国内大豆产量不断下降
C.加强大豆战略储备 D.国内大豆供需缺口大
6.为了减少大豆贸易风险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我国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拓宽大豆进口渠道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
C.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 D.减少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2022·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高二期中)2017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角15°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资源分布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8.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2021·山东临沂·高二期中)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表示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1949—2016年间,我国粮食( )
A.进口数量不断下降 B.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C.播种面积持续减少 D.单位面积产量加速上升
10.我国“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有( )
①增加劳动力投入②治理农田环境污染③建设高标准农田④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非粮化”是指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主要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鲁中南“非粮化”率明显高于“鲁西北”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多样 B.河流众多 C.政策支持 D.技术先进
12.能够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
①增加粮食种植补贴,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②严格耕地用途管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商品粮储备制度④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2·山东·胶州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高二期末)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
A.保护土壤肥力 B.减少粮食需求量 C.保障粮食供给 D.增加农药使用量
14.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提高( )
A.复种指数 B.垦殖指数 C.耕地质量 D.农业科技
15.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实行精耕细作 B.采取耕地轮作休耕 C.种植绿肥作物 D.发展鱼塘台田农业
二、综合题
16.(2021·北京海淀·高二期末)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下图为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河南省水田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 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单位:km2)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表中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年至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2)描述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并说明原因。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意在统筹粮食主产区发展和粮食安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粮食综合保障能力。2020年,河南省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河南省正在推进由“中原粮仓”到“主食厨房”的转变。
(3)为有效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简述河南省可采取的措施。
17.(2022·北京·高三专题练习)图左为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图右为“黄龙入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盐碱地综合利用为基本任务,在盐碱地特有品种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说明建设“黄三角农高区”的意义。
18.(2022·北京·高三专题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盐碱地的形成过程是可溶性盐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新疆喀什地区平均年降水量61.5毫米,年蒸发量2100毫米,盐碱地分布广,很难生长农作物。
岳普湖县地处喀什地区最低处,整个县90%耕地受到盐碱化的侵害,属于重度盐碱地。自2018年始,袁隆平团队在该县试验海水稻(即抗盐碱水稻)种植,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在的良田,现亩产量可达500公斤,成为盐碱地治理的样板。
说明发展海水稻种植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