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16:3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诗词,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中呈现的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展开想象,描述诗中呈现的情景。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乡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交流。
2、那么在诗人笔下,乡村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一下南宋三位诗人通过诗词描绘的田园美景吧。(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读古诗,自学生字,做到读通读顺。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宿新市徐公店。
(2)解题:
①“杂兴”就是各种兴致。 “四时”表示一年四季。
《四时田园杂兴》整个诗题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②宿:住宿、投宿。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题目的意思就是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3)指名读诗,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读时要做到声断而意连,注意体会古诗的停顿规律。指导展示朗读。
(4)出示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交流学习方法。
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徐、杂”的教学,可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名、报纸杂志标记。“篱”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疏”可用“蔬”字减偏旁的方法。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引导。
二、品悟想象,精读古诗
1、先来重点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2、交流前两句诗的学习情况。
(1)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
预设: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从中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3)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理解“菜花稀”: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这两句诗描写了初夏江南乡村的景色。菜花已稀而杏花正肥,麦花雪白而梅子金黄。以民歌风格写成对偶语句,有形有色,景色优美。
3、交流后前两句诗的学习情况。
(1)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侧面描写)
师小结:诗人只用了“无人过”这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人们早出晚归,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句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充满了魅力!
(2)品读:“惟有蜻蜓蛱蝶飞”,诗中这一句是动态描写,运用特写镜头,通过刻画蜻蜓、蛱蝶的翻飞来反衬乡村生活的幽静,以动衬静。随着蜻蜓蛱蝶的飞过,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3)引导学生读好全诗,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法迁移,自学自悟。
(1)现在来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但主要是大家自己运用掌握的方法自己学。小结前一首诗的学法:自由读诗,想象画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品读重点,深情诵读。
(2)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自学自悟。
(3)学生汇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的乡村景象。
前两句: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后两句: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
整首诗动静结合,浑然天成。
(3)品读:“树头新绿未成阴”,这只是暮春时节短期内的景物特征,但被细心的诗人发现了。
还有学过的类似的诗句吗?(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引导学生读好全诗,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之情。
三、通览拓展,研读古诗
1、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七言绝句;都是南宋诗人;都描绘了淳朴自然的田园乡村生活,以及诗人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描写的季节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前一首喜悦,后一首忙碌。
2、学生自由练习读背两首诗。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课外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指导书写个别难的生字。
如:“疏”左右宽窄相当,但要注意右边的撇要穿插到左下方。“杂”的下部不是“木”,需将“木”的撇捺变为两点,竖画变为竖钩。
4、本课学的两首写乡村生活的诗都是原有组诗中的一首,大家可以再了解一下组诗中的其它诗。
《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选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共两首,此其二)
[宋]杨万里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板书: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梅子、杏子、麦花、菜花 篱落、小径、新绿、菜花 动静结合
蜻蜓、蛱蝶 儿童、黄蝶 侧面描写
喜爱乡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