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诗词,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会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关注诗词,想象画面,能描述出诗中呈现的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展开想象,描述诗中呈现的情景。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课前:
1、朗诵诗词:
女生:《池上》、《村居》
男生:《渔歌子》《忆江南》
2、有没有发现男孩女孩朗诵的诗在句式上不太一样?
3、师:这种句子长短不一的文体就是——词。又叫长短句。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名有的是乐曲名称;有的选自词中的内容,如“忆江南”;还有的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咏唱渔家生活的。你能把这些词牌名读正确吗?(菩萨蛮、水调歌头、南乡子、渔歌子、如梦令、念奴娇、沁园春、破阵子)
4、今天我们要学一首词,它的词牌名是——清平乐,词的题目是——村居。作者是——南宋,辛弃疾。
5、出示资料,认识诗人辛弃疾以及主要作品。
一、解题,激趣导入
1、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
(想到房子,想到家。)
2、板书:村。看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乡村,茅草屋、潺潺的小溪、茂密的树林、连绵的山脉,一望无际的稻田)
3、小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诗词,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走进诗的意境,感受浓浓的诗情画意。
二、初读感知,朗诵背诵
1、师:据说这首词是辛弃疾到一户农家做客后,写给主人作为礼物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让我们来朗诵吧!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村居》,相机指导朗读。
翁媪 吴音 锄豆 鸡笼 莲蓬 卧剥
翁媪:老翁、老妇人。
吴音: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轻细、柔软,常称“吴侬软语”。“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锄豆:给豆苗锄草。
莲蓬:荷花凋谢后结的果实。
师:为什么念bō?(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ō。)
3、指导朗读:
师:词一般有节奏,划斜线的地方稍作停顿;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可以深吸一口气再读下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师生齐读)
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师:能读能背,还只是品诗赏词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带着思考,带着想象走进诗的意境,品出诗词的味道。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上阕,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画面呢?
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从哪里看出?(贫穷:茅草屋,又低又小。)
“低”“小”,读起来拉长一些。
(2)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潺潺流淌、丁丁咚咚……)
(3)“青青草”和“青草”比较:“青青草”形容草很茂盛。此时正是盛夏,草长得浓郁茂盛。
(4)溪中还开着怎样的花?
(5)这样的美景,令人陶醉。齐读这两句话。
2、可是这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醉”“相媚好”(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相媚好”的?)
(2)再读句子:这两句话让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老俩口喝了点酒,有点醉了,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用方言演一演
(引导不仅夸赞美貌和英俊,还要夸赞对家的贡献)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生之中最浪漫的事就是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慢慢变老。他们虽然贫穷,虽然有了白发,起了皱纹,步履蹒跚,但他们一起恩恩爱爱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此刻你还认为他们贫穷吗?(幸福、天伦之乐,美)
3、虽然平平淡淡,但是就这样让人醉了。齐读上阕。
(二)学习下阕。
1、读着诗句,展开想象,这寥寥数字,就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有声有色有情的画面。就用这种方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俩口的三个儿子吧!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诗句,指名说。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儿正在豆田里忙着锄草,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假如你是大儿子,不觉得热吗?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中体会大儿子怎样?(勤劳孝顺)
(3)中儿正编织鸡笼,会想些什么?体会到?(专心致志、心灵手巧)
(4)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哪个字用得最妙?
理解“卧”的意思。(趴)
师: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天真活泼,惹人喜爱。
3、交流,评价。
4、老俩口最喜欢哪个儿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大儿子勤勤恳恳地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调皮可爱,为家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突显小儿的调皮可爱?哪个词最能反映对小儿的喜爱?(卧剥、亡赖)
(2)重点理解“亡赖”。
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吗?
5、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翁媪: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苦不苦?这么苦,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
6师: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和睦、和谐、幸福……)。
四、总结全文
1、整首词三幅画:生机盎然的乡景图、温馨的相媚图、三儿生活图。
2、词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溪上、溪东、溪头。古人做文章最忌讳重复,本文出现了三个“溪”,是不妥当吗?(“溪”是整首词的线索,串成整首词的脊梁。)
3、用词中的一个字形容看到画面的感受:醉。(理解“醉”)在这幅画中,谁先醉了?(翁媪、小儿、词人)词人沿溪而行,周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脚步飘飘然,怎一个“醉”字了得呀!
4、配乐诵读全词。
五、升华主题
1、这样温馨幸福的家庭,即使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的我们,依然十分羡慕。何况在那金兵入侵的战乱年代?让我们朗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中间多少行人泪”,这里的“行人”就是指——逃难的人。战乱年代作者写下《清平乐·村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呢?
(渴望和平,渴望对乡村田园幸福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我们的《古诗文诵读》上有很多经典的诗词,多读多背,我们也会变得明智,变得聪慧!变得更加热爱生活!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环境 茅檐 低小 乡村之美
溪上 青青草 喜爱
翁媪 相媚好
大儿 锄豆 人情之美 向往
中儿 织鸡笼
小儿 卧剥莲蓬
(安宁、温馨、悠闲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