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23:28:29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怄气(òu)   窥望(guī) 聒噪(guō) 怨怅(chàng)
B.嗔怒(chēn) 拜谒(yè) 趱行(zǎn) 愧赧(nǎn)
C.筵席(yán) 作揖(qǐ) 名讳(huì) 桑梓(zǐ)
D.岔气(chà) 拙病(zhuó) 星宿(xiù) 颠倒(diān)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依次订正。(4分)
面面厮觑  顿开矛塞  如雷惯耳  自暴自弃
不尤分说  悔人不倦  剜口割舌  尖嘴猴鳃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和几位同学去唱歌,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
C.生活窘迫的沈复,自芸娘殁后常到城郊探望爱妻墓,每次都哭得不省人事,日落山头后才踉跄而回。
D.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我们这册语文课本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②既有一篇篇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又有几幅与课文相应的插图。③画面的映衬,文字的搭配,确实叫人看了不觉得单调。④每个单元都选录了国内和国外的许多名作,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知识面。⑤此外,这册书还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使我们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1)第④句,修改意见:
(2)第⑤句,修改意见:
5.名著导读。(4分)
(1)“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便不饶你!”句中的“洒家”是中国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他具有
的性格。(2分)
(2)下列故事出自《水浒传》,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2分)
A.大闹桃花村    B.汴京城卖刀  
C.智取生辰纲    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6分)
(1)行人莫问当年事, 。(许浑《咸阳城东楼》)
(2)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8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及卓尔之气质。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有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地、唯利是图地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下面是前进中学“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2分)
(2)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每则不超过20字)(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3)根据下面记者的提问作答,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3分)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请问,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2分)
9.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锦鳞游泳    鳞: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岳阳楼记》中说“此乐何极”,《醉翁亭记》中说“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不是范进中举
龙会吟
①别人早上练歌,秋芸早上练哭,每天天一亮,她就在院子里扯开喉咙大嚎,嚎得满世界都以为她家里死了人。只有丈夫知道,她这是在为加入表嫂的哭丧队练功。
②现在的老人去世了,后辈好像没以前那么悲伤,没有几个哭的。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后人不孝,计划生育搞了几十年,家家的儿女都不多,独生子女占多数,既无叔伯兄弟,又无姑表舅亲,长辈死了,哭的就那么一两个亲人,气氛太淡。于是,有人就顺应时势,组织起一批能哭的女子,代人哭丧,生意还挺火爆。秋芸的表嫂就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哭丧队,见秋芸的嗓门大,就动员她参加。
③秋芸练了七天,就跟着表嫂外出哭丧了。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人家哭都是干哭,没有眼泪,再怎么哭也引不起别人的悲伤。而秋芸哭声未起,泪已先下,再哭上几句,旁人的眼泪都跟着哗哗地流,灵堂里悲声四起,真的像个灵堂了。
④秋芸的哭丧生意就特别火,方圆几十里死了人,都要请她哭。
⑤秋芸哭丧前,先要谈好价,哭一场多少钱,中间还要“散花”。就是哭到一定程度,她就停下来,等孝子给她一些小费后,再接着哭。哭一场丧,散花要散五六次,钱多钱少,凭孝子给,三五元不少,十来元不多,不散,她就不哭了。孝子一般不在乎那几个钱,只要她哭得起劲,哭得悲切,哭得灵堂里的人都流泪,就高兴,就出手大方。
⑥久而久之,这成了秋芸的习惯。
⑦那一天秋芸正为一丧事人家哭丧,手机里传来噩耗,她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边的丧事还没结束,她不能半途离开,否则就拿不到钱,她没有把老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强忍悲痛,继续哭下去,越哭越悲切,哭得肝肠寸断,声泪俱下,哭得旁边的人都泪流不止。孝子大受感动,为她多散了几次花,每次都是二十元钱以上。谁也不知道她其实在哭自己的老父亲。
⑧丧事结束,她一路悲悲戚戚回到娘家,趴在灵堂前放声号哭,哭着,哭着,突然抬起头来东张西望,像在寻找什么。别人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办丧事的老板,还没说好哭一场丧多少钱呢。一屋子的人都面面相觑,眼神怪怪地打量着她,说,你哭你老子,还要哭丧费?她说,除了哭丧费,还要散花。旁人见她这个样子,都说她是伤心过度,疯了。有人就想起《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连喊扇她两个耳光。没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不解,问扇她耳光干什么?那个喊扇耳光的人就解释,范进因老来中举喜极而疯,岳父胡屠夫给他扇两个耳光就清醒了。秋芸是悲极而疯,扇她两个耳光,她也会清醒的。于是就有人走过去,在秋芸脸上左右开弓,扇了她两个响亮的耳光。
⑨秋芸被打蒙了,泪水似小溪奔流,嘴里大声叫嚷,不是范进中举,不是范进中举。
14.秋芸的表嫂的哭丧队成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5.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⑦段中,秋芸哭丧“哭得肝肠寸断”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请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的理解。(2分)
19.本文与《范进中举》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③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④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⑤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⑦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⑧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⑨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
20.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2个字)(2分)
① →收画和挂画→② →
21.小说第⑦段写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2.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①乐善好施,不计回报。父亲热心帮助陈画家,出机票钱,让他回老家看望病危的母亲,当陈画家来感谢他时,父亲让他不要放在心上。②尊重他人,敬畏艺术。父亲不懂艺术,但很尊重搞艺术的人,对艺术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③重情义,不贪婪。父亲把陈送的画一直保留着,并且喜欢看它倒挂的样子,说明父亲很看重跟陈的情谊;即使那幅画价值百万,他也绝不卖掉,可以看出父亲不贪财。
23.小说结尾写道:“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请问:这里的“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有何关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24.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位列于世界民族之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白话小说。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怄气(òu)   窥望(guī) 聒噪(guō) 怨怅(chàng)
B.嗔怒(chēn) 拜谒(yè) 趱行(zǎn) 愧赧(nǎn)
C.筵席(yán) 作揖(qǐ) 名讳(huì) 桑梓(zǐ)
D.岔气(chà) 拙病(zhuó) 星宿(xiù) 颠倒(diān)
(解析:A.“窥”应读作“kuī”;C.“揖”应读作“yī”;D.“拙”应读作“zhuō”。)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依次订正。(4分)
面面厮觑  顿开矛塞  如雷惯耳  自暴自弃
不尤分说  悔人不倦  剜口割舌  尖嘴猴鳃
矛—茅 惯—贯 尤—由 鳃—腮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和几位同学去唱歌,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
C.生活窘迫的沈复,自芸娘殁后常到城郊探望爱妻墓,每次都哭得不省人事,日落山头后才踉跄而回。
D.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解析:D.“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与语境不符。)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我们这册语文课本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②既有一篇篇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又有几幅与课文相应的插图。③画面的映衬,文字的搭配,确实叫人看了不觉得单调。④每个单元都选录了国内和国外的许多名作,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知识面。⑤此外,这册书还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使我们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1)第④句,修改意见:删去“和我们的知识面”或在“我们的知识面”前加“拓宽”(“拓展”“丰富”)。
(2)第⑤句,修改意见:把“从中”和“使我们”对调。
5.名著导读。(4分)
(1)“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便不饶你!”句中的“洒家”是中国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鲁达(鲁智深、鲁提辖),他具有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性格。(2分)
(2)下列故事出自《水浒传》,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2分)
A.大闹桃花村    B.汴京城卖刀  
C.智取生辰纲    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C 杨志一行人因为内部不团结,缺少合作,失了生辰纲。(吴用一行八人精心策划,相互合作,劫取了生辰纲) 【示例二】D 三打祝家庄中,孙立等人和宋江里应外合,顺利打下祝家庄。
6.古诗文默写。(6分)
(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综合性学习。(8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及卓尔之气质。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有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地、唯利是图地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下面是前进中学“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2分)
(2)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每则不超过20字)(3分)
材料一: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
材料二:反复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
材料三:吸精华,去糟粕,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
(3)根据下面记者的提问作答,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3分)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请问,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为什么?
【示例】记者阿姨(叔叔),你好!我最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抒发了苏轼豪放潇洒,寄情于壮美河山,穷且益坚,徜徉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读它,我能够树立信心,陶冶胸襟,能够涵养乐观的心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2分)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9.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锦鳞游泳    鳞:代指鱼
(2)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2.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岳阳楼记》中说“此乐何极”,《醉翁亭记》中说“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分)
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不是范进中举
龙会吟
①别人早上练歌,秋芸早上练哭,每天天一亮,她就在院子里扯开喉咙大嚎,嚎得满世界都以为她家里死了人。只有丈夫知道,她这是在为加入表嫂的哭丧队练功。
②现在的老人去世了,后辈好像没以前那么悲伤,没有几个哭的。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后人不孝,计划生育搞了几十年,家家的儿女都不多,独生子女占多数,既无叔伯兄弟,又无姑表舅亲,长辈死了,哭的就那么一两个亲人,气氛太淡。于是,有人就顺应时势,组织起一批能哭的女子,代人哭丧,生意还挺火爆。秋芸的表嫂就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哭丧队,见秋芸的嗓门大,就动员她参加。
③秋芸练了七天,就跟着表嫂外出哭丧了。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人家哭都是干哭,没有眼泪,再怎么哭也引不起别人的悲伤。而秋芸哭声未起,泪已先下,再哭上几句,旁人的眼泪都跟着哗哗地流,灵堂里悲声四起,真的像个灵堂了。
④秋芸的哭丧生意就特别火,方圆几十里死了人,都要请她哭。
⑤秋芸哭丧前,先要谈好价,哭一场多少钱,中间还要“散花”。就是哭到一定程度,她就停下来,等孝子给她一些小费后,再接着哭。哭一场丧,散花要散五六次,钱多钱少,凭孝子给,三五元不少,十来元不多,不散,她就不哭了。孝子一般不在乎那几个钱,只要她哭得起劲,哭得悲切,哭得灵堂里的人都流泪,就高兴,就出手大方。
⑥久而久之,这成了秋芸的习惯。
⑦那一天秋芸正为一丧事人家哭丧,手机里传来噩耗,她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边的丧事还没结束,她不能半途离开,否则就拿不到钱,她没有把老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强忍悲痛,继续哭下去,越哭越悲切,哭得肝肠寸断,声泪俱下,哭得旁边的人都泪流不止。孝子大受感动,为她多散了几次花,每次都是二十元钱以上。谁也不知道她其实在哭自己的老父亲。
⑧丧事结束,她一路悲悲戚戚回到娘家,趴在灵堂前放声号哭,哭着,哭着,突然抬起头来东张西望,像在寻找什么。别人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办丧事的老板,还没说好哭一场丧多少钱呢。一屋子的人都面面相觑,眼神怪怪地打量着她,说,你哭你老子,还要哭丧费?她说,除了哭丧费,还要散花。旁人见她这个样子,都说她是伤心过度,疯了。有人就想起《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连喊扇她两个耳光。没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不解,问扇她耳光干什么?那个喊扇耳光的人就解释,范进因老来中举喜极而疯,岳父胡屠夫给他扇两个耳光就清醒了。秋芸是悲极而疯,扇她两个耳光,她也会清醒的。于是就有人走过去,在秋芸脸上左右开弓,扇了她两个响亮的耳光。
⑨秋芸被打蒙了,泪水似小溪奔流,嘴里大声叫嚷,不是范进中举,不是范进中举。
14.秋芸的表嫂的哭丧队成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现在的老人去世了,后辈好像没以前那么悲伤,没有几个哭的。独生子女占多数,既无叔伯兄弟,又无姑表舅亲,长辈死了,哭的就那么一两个亲人,气氛太淡。于是,秋芸的表嫂就顺应时势成立了哭丧队。
15.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夸张、对比。表现了秋芸哭功之高,能营造悲伤的氛围。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7.第⑦段中,秋芸哭丧“哭得肝肠寸断”的原因是什么?(2分)
她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18.请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的理解。(2分)
小说结尾具有戏剧性,秋芸要哭丧费是出于职业习惯,秋芸的挨打,讽刺了社会上有些人,只认钱财,不讲亲情的不良现象,小说结尾发人深省。
19.本文与《范进中举》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示例】相同点:都是讽刺小说;主人公都是因疯而被打。不同点:秋芸因哭自己的父亲要哭丧费而被打,范进是因考中举人因喜发疯而被打。本文讽刺了金钱至上,亲情冷漠的现象,《范进中举》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罪恶。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③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④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⑤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⑦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⑧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⑨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
20.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2个字)(2分)
①赠画(或送画)→收画和挂画→②赏画(或看画)→正画(把画扶正)
21.小说第⑦段写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内容上:表现了画的魅力;表现了家人对画家和画的尊重。结构上:为后文写该油画价值不菲等情节做铺垫。
22.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①乐善好施,不计回报。父亲热心帮助陈画家,出机票钱,让他回老家看望病危的母亲,当陈画家来感谢他时,父亲让他不要放在心上。②尊重他人,敬畏艺术。父亲不懂艺术,但很尊重搞艺术的人,对艺术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③重情义,不贪婪。父亲把陈送的画一直保留着,并且喜欢看它倒挂的样子,说明父亲很看重跟陈的情谊;即使那幅画价值百万,他也绝不卖掉,可以看出父亲不贪财。
23.小说结尾写道:“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请问:这里的“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有何关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风雅”是高雅、高洁、高尚的意思;“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的关系是:一个人,如果尊重他人,敬畏艺术,那么他就是高雅的。小说中的父亲是个“粗人”,不懂得艺术,但他对他人和艺术很尊重,陈说父亲是他见过“最有文化的厨子”,可见,在陈的心目中,父亲就是个高雅的人。
三、作文(50分)
24.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位列于世界民族之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白话小说。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作文略。
12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调停(tiáo)  篾片(miè)  侥幸(jiǎo)  不省人事(xǐng)
B.拜谒(yè) 嗔怒(chēn) 星宿(xiù) 箪食壶浆(dān)
C.存恤(xù) 勾当(gōu) 愧赧(nǎn) 劈头劈脑(pī)
D.纶巾(guān) 作揖(yī) 避讳(huì) 面面厮觑(q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攀谈   逞能   商酌   汉室末胄
B.傲慢 颠倒 心窍 如雷灌耳
C.聒躁 盘缠 促狭 顿开茅塞
D.吹嘘 桑梓 见教 经世奇材
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细细______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______,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______,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______。
A.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C.《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5.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请分别写出修改意见。(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2018年洛阳市将举办第三届“周恩来读书节”活动。有专家认为,①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目前,②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读书节活动,确保本届读书节收到预期效果。
(1)第①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4)李商隐的《无题》中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6分)
“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一: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二: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三: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楷书   王羲之行书    张旭草书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活动二:观点交流】
(3)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对话。(2分)
王明:马上就中考了!哪有时间练习书法?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李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亮:李华说得对!时间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应该参加这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那人正来卖鱼,见了李逵在那里横七竖八打人,便把秤递与行贩接了,赶上前来,大喝道:“你这厮要打谁!”李逵也不回话,轮过竹篙,却望那人便打……那人怎生挣扎!李逵正打哩,一个人在背后劈腰抱住,一个人便来帮住手,喝道:“使不得!使不得!”李逵回头看时,却是宋江、戴宗。李逵便放了手,那人略得脱身,一道烟走了。戴宗埋冤李逵道:“我教你休来讨鱼,又在这里和人厮打。倘或一拳打死了人,你不去偿命坐牢!”李逵应道:“你怕我连累你,我自打死了一个,我自去承当!”宋江便道:“兄弟休要论口,坏了义气。拿了布衫,且去吃酒。”李逵向那柳树根头拾起布衫,搭在胳膊上,跟了宋江、戴宗便走。
行不得十数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骂道:“黑杀才!今番来和你见个输赢!”李逵回转头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地,匾扎起一条水裩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在江边独自一个,把竹篙撑着一只渔船赶将来,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好男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凑在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那人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双脚一蹬,那只渔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李逵虽然也识得水,却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
那人也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赢!”便把李逵胳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桶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树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看,没一个不喝彩。
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宋江见李逵吃亏,便叫戴宗央人去救。戴宗问众人道:“这白大汉是谁?”有认得的说道:“这个好汉便是本处卖鱼主人,唤做张顺。”宋江听得猛省道:“莫不是绰号浪里白跳的张顺?”众人道:“正是,正是!”宋江对戴宗说道:“我有他哥哥张横的家书在营里。”戴宗听了,便向岸边高声叫道:“张二哥不要动手,有你令兄张横家书在此。这黑大汉是俺们兄弟,你且饶了他,上岸来说话。”张顺便放了李逵……李逵正在江里探头探脑价挣扎水,张顺早到分际,带住了李逵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过他肚皮,淹着脐下,摆了一只手,直托李逵上岸来。江边看的人个个喝彩。宋江看得呆了半晌。张顺、李逵都到岸下,李逵喘做一团,口里只吐白水。
(节选自《水浒传》)
8.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回目名称补充完整。(2分)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选文内容来看,李逵是怎样一个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刘姥姥游大观园(节选)
①贾母众人都笑了。歇了歇,又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跴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②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1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反映了怎样的内心活动?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敲 门
朱成玉
很冷的一个冬天傍晚,街上漫天飞雪,而他还在街头流浪。
已经连续10天了,他游魂一般地穿梭在这个城市,在一个个公司门口吃着闭门羹。一扇扇偌大的玻璃门,透明的,却也是冰冷的,像猛然立起来的巨大冰块,向外发射着逼人的寒气。他不能回家去,因为家人都对他抱着极大的希望,他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是家人的骄傲。所以,就算在这里饿死,也不能灰头土脸地回去,让全村的人笑话。他在早晨曾暗暗向自己发誓,如果今天再找不到工作,就了结自己的生命。现在到了兑现誓言的时候了。
自杀之前总要填饱肚子,要死也做个饱死鬼,他想。他决定把口袋里的钱都花光,于是信马由缰地闯进一家饭店。“把店里最拿手的招牌菜给俺来几个……再来瓶老白干。”他把兜里的钱都拍到柜台上,“豪气干云”地嚷嚷着,好久没这么畅快了!
店主是个60岁开外的老人,走起路来微微跛着脚,但一看就是很干净的人,也很细心,他把酒用开水烫好端了上来,“酒要温热了喝,不然会伤身的。”
他想,这老板真会做生意,这温暖的小细节为他招揽了很多回头客吧!
他没有说话,自顾自地喝了起来。想起自己的难处,他一边喝酒,一边竟掉下眼泪来。店主眼尖,看见了,主动过来搭腔:“听口音,是外地人吧。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这还有几间客房,如果不嫌弃,今晚可以就住这儿,屋里烧得热乎得很呢。”
他没想到在这小饭馆里竟然还会触碰到难得的几许温暖。不过转念一想,这不过是店家为了赢得顾客的一点手段罢了,他不领情,借着酒劲儿,说出了实话,“可是……俺喝完酒,兜里的钱不够住店的了。”
“没啥,那客房闲着也是闲着,不要钱,你就住下来吧。这大雪天的,你能走到哪儿去?”
他一下子就呆愣住了,这温暖的话犹如一颗石子儿,在他死水一般的内心溅起一圈一圈感动的涟漪。
客房真的很暖和,也很干净,他想,这样死去也不算凄惨吧。他开始盘算自杀的方式了,吃药还是上吊呢?吃药还得花钱,他已经没有钱了。上吊也不行,屋子里没有可以挂绳子的地方。那就割腕吧,他想起来,包里有一把水果刀。
“笃笃笃”正要动手的时候,店主轻轻地,好像啄木鸟啄着树干一样敲了门:“我新烧的热水,要不要一起来冲个澡,天冷,洗个热水澡会舒服些。”怕他有啥顾虑,还故意强调了一下,“放心吧,免费的。”
也好,让自己干干净净地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店主还和他互相搓了后背,他感觉到眼前的这个瘦小的人像极了他的父亲,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重新回到屋里,他要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但他犹豫起来,店主对自己这样热情,怎么可以在这个地方自杀呢,那样,这店里的生意岂不是会因为他而受到影响吗?这样做太不仗义了。——可不自杀,明天怎么生活呢?
“笃笃笃”店主又一次敲了他的门,仍旧像啄木鸟一样,轻轻地啄着树干。
“小伙子,刚才我在结账的时候,发现多收了你的钱。你看啊,你的菜点得多,一个人吃不了,浪费,我就自己做主每个菜都给你上了一半。这样,我就该收你一半的钱。”
这个店家真傻,有钱都不赚!他心里这样想着,眼泪却滑下了脸颊。他数了数,那些钱还够他明天再苟活一天的。钱既然没花完,明天就再去碰碰运气吧。他收起了他的水果刀……
说来也真是奇怪,大概是睡眠好的缘故,第二天,他看上去显得非常精神,事实证明,那一天也是他整个冬天以来运气最好的一天,他被一家公司聘用了,而且薪水还挺高的!这对他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他心里清楚,这个奇迹的始发点,正是那个瘦弱的,像自己父亲的人,是为他开启重生之门的人。
当晚,他在给父母的信里这样写着:“这里的冬天真冷啊,寒冷一度把我逼进了死胡同,可是那个老人用他身上的温暖焐热了我,是他一遍遍敲开我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4.本文写了两次“敲门”的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他一下子就呆愣住了,这温暖的话犹如一颗石子儿,在他死水一般的内心溅起一圈一圈感动的涟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发挥想象,将老人一遍遍敲开“他”房门时的内心独白描述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①亮。帝②遣真③督诸军军郿④,遣张郃⑤击亮将马谡⑥,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⑦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⑧泝⑨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⑩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应:响应。②帝:即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③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④郿:地名,在今陕西省。⑤张郃: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后文的郝昭、王生均为魏国将领。⑥马谡: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家、将领。⑦略:掳掠。⑧司马宣王:即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⑨泝:逆流而上,后写作“溯”。⑩班:分发。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帝遣真督诸军军郿____________
(2)后出必从陈仓____________
(3)诸军或从斜谷道____________
(4)会大霖雨三十余日____________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蜀 连 出 侵 边 境 宜 遂 伐 之 数 道 并 入 可 大 克 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要说说曹真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重读一本老书,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点拨
1.C(gōu—gòu)
2.A(B.灌—贯;C.躁—噪;D.材—才)
3.D
4.A(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
5.(1)删去“能否” (2)将“实施”与“策划”互换位置
6.(1)鸟下绿芜秦苑夕 (2)却道“天凉好个秋” (3)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4)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7.(1)汉字书法是富有美感的艺术;汉字书法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汉字书法字体多样;汉字书法字体风格各异。(答出三点即可) (2)笔墨纸砚 (3)示例:你这样说是不对的。汉字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练练书法,劳逸结合,既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又可以培养性情,传承中华文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你们说对吗?
8.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9.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1分)。描写众人喝彩、宋江无比惊讶的场景(1分),衬托了张顺水上功夫的高超(1分)。
10.示例:从“你怕我连累你,我自打死了一个,我自去承当”可以看出,李逵粗鲁莽撞,但敢作敢为;从李逵被张顺轻易激怒并骗上船去可以看出,他暴躁易怒,有勇无谋;从“李逵正在江里探头探脑价挣扎水”可以看出,李逵率直天真,会耍小聪明。(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1.贾母领刘姥姥游赏潇湘馆。
12.环境描写(1分),从侧面表现了林黛玉为人清高、喜欢幽静、不爱喧闹的性格特点(2分)。
13.她不敢相信眼前的文弱小姐不喜欢脂粉却爱读书(2分)。既反映了封建家庭的富有,又从侧面表现了林黛玉爱读书的特点(2分)。
14.第一次:老人叫他一块洗热水澡,互相搓了背(2分);第二次:老人给他退了一半的饭钱,够他再生活一天(2分)。
15.写出了当时天气之冷(1分),为下文老人帮他烫酒,留他住宿、洗热水澡的情节做铺垫(1分);烘托出他因久久找不到工作内心的冰冷绝望(1分)。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的关怀使他内心产生波动,让他已经冰冷的心感受到一丝温暖(2分)。
17.示例:这小伙子一副失魂落魄、颓唐沮丧的样子,肯定遇到了难处。我还是多敲门看一看他,尽可能给他一点温暖和帮助,希望能帮他渡过难关。(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
18.(1)驻扎 (2)一定,必定 (3)有的 (4)适逢
19.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20.(1)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2)军资赏赐不够,就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兵们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
21.示例: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的人。
【译文】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向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队屯兵郿县,派遣张郃攻击诸葛亮的部将马谡,大破马谡军。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掠了一些官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曹真进军包围了他们。杨条对众人说:“如果大将军亲自来,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杨条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过去叛投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得以平定。曹真意识到诸葛亮兵败祁山,以后必定带领人马来攻打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并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加上以前封的,共二千九百户。四年,在洛阳朝见天子,升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穿履上殿,入朝参见时不必小步快走的特权。曹真认为“蜀军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前去征伐,如果派遣诸将分成数路并进,必定能获大胜”。明帝采纳了他的计策。当曹真带兵西征刘蜀之时,明帝亲自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从子午道南进入西川。司马宣王逆汉水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他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见天晴,入蜀的栈道完全断绝,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班师。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资赏赐不够,就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兵们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病情。曹真去世后,谥为元侯。
22.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