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8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00:40:45

文档简介

18 《怀疑与学问》
一  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òu)    顾颉(jié)刚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辨伪去妄(wàng)  塾师(shǔ)    譬如(pì)
D.虞舜(shùn)      墨守(mò)    融化(rǒ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论  流俗  停滞  怀疑
B.启迪  观察  根据  虚忘
C.轻信  锻练  来源  女娲
D.丰富  治学  盲从  程颐
3.对“怀疑与学问”二者关系说得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B.一切学问来自于怀疑。
C.只要有怀疑态度,便可去做学问。
4.根据课文填空
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________而________,因________而________是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________的基本条件。
③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报________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二  是非判断题
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
三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颇为深刻。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给加粗的字注音:钥匙________  灼________
2.本段文字论证的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摘抄书中引用的名言,制作成卡片。
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见课文
(二)1.×  2.√  3.√  4.×  5.√
(三)
1.yào  shi  zhuó
2.第一句的内容
3.道理论证,事实论证(举例略)
(四)略
218 怀疑与学问
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颐(yí) 启迪(dí) 腐草为萤(yín)
B.塾师(shū) 墨守(mò) 生也有涯(yá)
C.愚昧(mèi) 异端(duān) 辨伪去妄(wàng)
D.大儒(rú) 停滞(dài) 不打折扣(zhé)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盲从 锻练 步骤 妄自菲薄
B.流俗 严谨 启迪 自爆自弃
C.虚妄 造诣 借鉴 不攻自破
D.评判 治学 修证 勇往直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
墨守——因循守旧,不肯前进。
B.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他人。
C.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
流俗——指一般的风俗习惯。
D.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不曾学——没有学到。
语言表达训练
4.阅读下面文段,仔细推敲画线的句子,用简洁的文字回答提出的问题。
贵港市地处桂东南,黎湛铁路、324和209国道、南(宁)梧(州)公路、西江航道交汇贯通全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千吨船只可沿江直达港澳出海。贵港市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一进贵港,一则醒目的广告“西江明珠,贵在有港”映入眼帘……
(1)你从这则广告中所得到的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你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看,广告告诉我们贵港市要发挥什么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字看,广告告诉我们贵港市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不能直接用原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广告构词很巧,最巧的是什么呢 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仙人掌啊,______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 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 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2)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 
①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②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③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④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7.这段文字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指出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1)“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举出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的事例,直接证明的句子是:
10.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多选)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11.第9句中加点的“一切”和四处“常常”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 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 这[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③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得多。
④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 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 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2.文中两处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甲]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出对第①选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14.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第③选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 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既要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
17.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 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腐草为萤(yín)”应为“yíng”,B“塾师(shū)”声调为阳平,D“停滞(dài)”读为“zhì”。
2答案:C 解析:A“锻练”应为“锻炼”,B“自爆自弃”应为“自暴自弃”,D“修证”应为“修正”。
3答案:B 解析:“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他人。”有两方面的意思,这里只解释了言论上的,还有行动上的没解释,不全面。
4答案:(1)贵港市是西江流域的一颗明珠,有港口优势。
(2)发挥港口优势。
(3)成为西江流域著名城市。
(4)把地名“贵港”两个字巧妙地含在其中。
5答案:B
6答案:汪松教授荣获爱丁堡科学奖。
答案:7.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9.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10.AC
11.强调了所有学问家都善于经常地“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过去的学者的学说。
答案:12.[甲]怎样才能鼓励创新[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
13.A
14.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而中国的学生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
15.证明与美国的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也有成功之处。
16.进行有规则的训练敢于挑战权威
17.须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