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岭三章》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梅岭三章》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16:07:21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梅岭三章
陈 毅
新知导入
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梅 岭 三 章
陈 毅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4、背诵默写三首诗。
新知讲解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一柱天南百战身
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
题 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这是诗人写作的地点;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就是三首的意思。
“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陈毅
丛莽( ) 旌旗(   )  阎(  ) 
烽烟( ) 国门悬( ) 捷报( )
当纸钱( ) 血雨腥风( ) 应有涯( )
遍种( )
mǎng jīng  yán 
fēng xuán jié
dāng xīng yá
zhòng
旌旗: 阎罗:
泉台:
旧部:
烽烟:
捷报:
即为家:
应有涯: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罗王,亦称“阎王爷”。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胜利的消息。
就,便
边际、止境。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腥风血雨。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朗读诗歌,读出节奏感。
对照注释,理解诗前的一段小序,说说其作用。
余伤病
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能够
写成
不久、随即。
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了。
“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这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学习第一章
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旅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新年至死不渝的气节。
“旌旗”——
借代
部队
“阎罗”——
借喻
人间反动头领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不能变明喻,借喻可以变明喻。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招”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有声势,有号召力。“斩”写出了广大士兵和作者一样,与反对派斗争到底。有力量,有气势,沉着痛快。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第二章
回顾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从而激励同志们坚持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烽烟:原指边境有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用以报警的火,这里借代为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正十年:是指发生在南方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从1927年到1937年。
首句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
第二句: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
最后两句:表现出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捷报”当“纸钱”,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生命力和感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投身革命,四海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他乐观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
“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
“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涯:边境。
血雨腥风: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
“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
“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
“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第一首: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第三首: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
第二首,回忆十年革命征程,抒发死不瞑目,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第三首,展望未来,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
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陈毅元帅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此外,取义成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被捕就义前藏于衣带中的《自赞》诗里,写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诗句。陈毅在诗中熔铸了《论语》《孟子》中有关仁、义的论述,并直接借用了文天祥就义诗中“取义成仁”的说法。
好处: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其意义深远,感情强烈,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写作特点。
①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
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②借代和引用。
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语言特色
1.用词准确、形象
2.借助想象和幻想
直观性
含蓄性
深刻性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烽烟( fēng ) 斩阎罗(zhǎn)
B.阎罗(yán) 捷报( jié ) 诸君( zhū )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努力( nǔ ) 当纸钱(dāng) 取义成仁(réng)
D.遍种(zhòng) 泉台(quán) 艰难(nán) 血雨腥风(xīng)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B.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C.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从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D.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将军为了悍卫国家而取义成仁,令人敬佩。
B. 我们的革命事业还需要一批党外的志士仁人。
C.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
D. 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2)血雨腥风应有涯
(3)取义成仁今日事
(4)人间遍种自由花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捷报飞来当纸钱。
        
血雨腥风应有涯。
指出“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典故及出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拓展提高
(一)
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
陈毅 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从两首诗的哪些句子可看出两首诗都是绝命诗?
2)《别云间》的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梅岭三章》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
3)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无  题①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 是什么信念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梅岭三章》。
板书设计
时间  内容     精神 第一首:过去 回首征程 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现在 勉励战友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将来 展望未来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现实、想象、理想
梅岭三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 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4、 背诵默写三首诗。

【学习重点】
1、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 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学习难点】
1、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2、 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这是诗人写作的地点;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就是三首的意思。“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1936年冬天,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自料难免牺牲,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诗歌内容:
第一章:诗人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二章:诗人回顾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从而激励同志们坚持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四海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他乐观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中心思想
这三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预习设计】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丛莽( ) 旌旗(   )  阎罗(  )  烽烟( ) 国门悬( )
捷报( ) 当纸钱( ) 血雨腥风( ) 应有涯( ) 遍种( )
解释加点词或词语:
余伤病
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旌旗:
阎罗:
泉台:
旧部:
烽烟:
捷报:
即为家:
应有涯: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读三首诗,划出诗歌的停顿。
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中每首诗的内容。
(1)第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学习】
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第一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合作探究】 《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写作特点。
【扩展延伸】
(一)
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
陈毅 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从两首诗的哪些句子可看出两首诗都是绝命诗?
2)《别云间》的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梅岭三章》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
3)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二)
无  题①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 是什么信念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烽烟( fēng ) 斩阎罗(zhǎn)
B.阎罗(yán) 捷报( jié ) 诸君( zhū )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努力( nǔ ) 当纸钱(dāng) 取义成仁(réng)
D.遍种(zhòng) 泉台(quán) 艰难(nán) 血雨腥风(xīng)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B.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C.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从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D.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将军为了悍卫国家而取义成仁,令人敬佩。
B. 我们的革命事业还需要一批党外的志士仁人。
C.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
D. 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_____修辞:_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_____修辞:_____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_____修辞:_____
(4)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_____修辞:_____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 捷报飞来当纸钱。        
2 血雨腥风应有涯。
指出“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典故及出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梅岭三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 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4、 背诵默写三首诗。

【学习重点】
1、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 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学习难点】
1、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2、 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这是诗人写作的地点;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就是三首的意思。“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1936年冬天,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自料难免牺牲,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诗歌内容:
第一章:诗人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二章:诗人回顾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从而激励同志们坚持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四海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他乐观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中心思想
这三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预习设计】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丛莽( ) 旌旗(   )  阎罗(  )  烽烟( ) 国门悬( )
捷报( ) 当纸钱( ) 血雨腥风( ) 应有涯( ) 遍种( )
【答案】
丛莽( mǎng ) 旌旗(jīng)  阎罗(yán)  烽烟( fēng ) 国门悬( xuán )
捷报( jié ) 当纸钱( dāng ) 血雨腥风( xīng ) 应有涯( yá ) 遍种( zhòng )
解释加点词或词语:
余伤病
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旌旗:
阎罗:
泉台:
旧部:
烽烟:
捷报:
即为家:
应有涯: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答案】
余伤病 我
二十余日: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虑不得脱 能够
得诗三首留衣底:写成
旋围解:不久、随即。
旌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捷报:胜利的消息。
即为家:就,便
应有涯:边际、止境。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腥风血雨。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读三首诗,划出诗歌的停顿。
【答案】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中每首诗的内容。
(1)第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视死如归(2)勉励战友(3)展望未来
【新课学习】
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了。
“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第一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的威胁,想些什么呢?“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
作用:总领全篇,追怀往昔,告知我们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创业艰难百战多
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法。“旌旗”,原来是指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招”这个动词,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集”,空间较小;“收”,缺少声势;“率”,不含招集之意。“斩”这个动词,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打”,没有毙敌之意;“杀”,褒贬不明;“伐”,也无毙敌之意。
第一首主要是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新年至死不渝的气节。
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指边境有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用以报警的火,这里借代为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正十年”是指发生在南方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从1927年到1937年。这句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
此头须向国门悬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表现出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捷报”当“纸钱”,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生命力和感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对人民的镇压应该结束了。
“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涯:边境。腥风血雨: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合作探究】 《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答案】
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回忆十年革命征程,抒发死不瞑目,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展望未来,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答案】
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
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陈毅元帅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此外,取义成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被捕就义前藏于衣带中的《自赞》诗里,写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诗句。陈毅在诗中熔铸了《论语》《孟子》中有关仁、义的论述,并直接借用了文天祥就义诗中“取义成仁”的说法。
好处: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其意义深远,感情强烈,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写作特点。
【答案】
①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扩展延伸】
(一)
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
陈毅 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从两首诗的哪些句子可看出两首诗都是绝命诗?
【答案】
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
2)《别云间》的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梅岭三章》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
【答案】
《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
3)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二)
无  题①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答案】“大地红”是指革命取得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答案】表现出陈毅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 是什么信念
【答案】 “魂兮归来大地红”与“人间遍种自由花”都表达了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所以与第三首表达的信念一致;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课堂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烽烟( fēng ) 斩阎罗(zhǎn)
B.阎罗(yán) 捷报( jié ) 诸君( zhū )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努力( nǔ ) 当纸钱(dāng) 取义成仁(réng)
D.遍种(zhòng) 泉台(quán) 艰难(nán) 血雨腥风(xīng)
【答案】C
【解析】仁应读作“rén”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B.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C.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从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D.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C
【解析】“从”应写作“丛”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将军为了悍卫国家而取义成仁,令人敬佩。
B. 我们的革命事业还需要一批党外的志士仁人。
C.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
D. 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答案】D
【解析】苦心孤诣的意思是指刻苦用心地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了寻求解决某一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这里不合语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答案】D
【解析】A 重复赘余;B 成分残缺;C 句式杂糅。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_____修辞:_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_____修辞:_____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_____修辞:_____
(4)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_____修辞:_____
【答案】
(1)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
(2)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借喻
(3)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
(4)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 捷报飞来当纸钱。        
2 血雨腥风应有涯。
【答案】
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
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指出“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典故及出处。
【答案】
“国门悬”。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
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梅岭三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梅岭三章 单元 1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4、背诵默写三首诗。
重点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难点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3、品味诗句的艺术魅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4、背诵默写三首诗。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这是诗人写作的地点;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就是三首的意思。“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词语学习:丛莽( mǎng ) 旌旗(jīng)  阎罗(yán)  烽烟( fēng ) 国门悬( xuán ) 捷报( jié ) 当纸钱( dāng ) 血雨腥风( xīng ) 应有涯( yá ) 遍种( zhòng )旌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捷报:胜利的消息。 即为家:就,便 应有涯:边际、止境。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腥风血雨。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对照注释,理解诗前的一段小序,说说其作用。余伤病 我 二十余日: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虑不得脱 能够 得诗三首留衣底:写成旋围解:不久、随即。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了。作用:“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这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学习诗歌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的威胁,想些什么呢?“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作用:总领全篇,追怀往昔,告知我们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创业艰难百战多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法。“旌旗”,原来是指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招”这个动词,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集”,空间较小;“收”,缺少声势;“率”,不含招集之意。“斩”这个动词,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打”,没有毙敌之意;“杀”,褒贬不明;“伐”,也无毙敌之意。 第一首主要是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新年至死不渝的气节。 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指边境有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用以报警的火,这里借代为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正十年”是指发生在南方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从1927年到1937年。这句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此头须向国门悬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现出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捷报”当“纸钱”,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生命力和感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第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对人民的镇压应该结束了。
“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 涯:边境。腥风血雨: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合作探究】 《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回忆十年革命征程,抒发死不瞑目,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展望未来,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诗中写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指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
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陈毅元帅不亲眼目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灭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眼看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此外,取义成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被捕就义前藏于衣带中的《自赞》诗里,写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诗句。陈毅在诗中熔铸了《论语》《孟子》中有关仁、义的论述,并直接借用了文天祥就义诗中“取义成仁”的说法。好处: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其意义深远,感情强烈,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①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1.用词准确、形象2.借助想象和幻想直观、含蓄、深刻自由诵读背诵。 读读笔记读读写写注音释义读课文勾画口译笔记笔记读读笔记笔记笔记笔记读,背 明确目标目标4目标4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2、3目标3目标2、3目标3目标3目标2、3目标3目标4
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烽烟( fēng ) 斩阎罗(zhǎn)
B.阎罗(yán) 捷报( jié ) 诸君( zhū )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努力( nǔ ) 当纸钱(dāng) 取义成仁(réng)
D.遍种(zhòng) 泉台(quán) 艰难(nán) 血雨腥风(xīng)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C.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从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D.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老将军为了悍卫国家而取义成仁,令人敬佩。B. 我们的革命事业还需要一批党外的志士仁人。C.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D. 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2)血雨腥风应有涯
(3)取义成仁今日事
(4)人间遍种自由花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捷报飞来当纸钱。         血雨腥风应有涯。指出“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典故及出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拓展延伸:(一)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陈毅 夏完淳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从两首诗的哪些句子可看出两首诗都是绝命诗?2)《别云间》的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梅岭三章》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3)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无  题①陈 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 是什么信念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