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16: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潮》
【教材解读】
《观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自然景观。本篇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边读边想象画面,再以“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体会江潮的变化,体会观潮者心情的变化,进而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建议】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由于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5.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难点: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假期玩的开不开心呀?有没有人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假期生活?
师:哇,你们的假期可真丰富!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著名景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呢?(展示景点风光图片)
师:今天呢我们也来走进一个景点,你们知道是哪吗?
师:没错!就是钱塘江。有同学去过吗?
师:没去过也没关系,让老师先带你们领略一下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学完以后你们可以充当小导游,向你们的爸爸妈妈介绍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板书课题)
二、识记生字,初析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出来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记号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注意后鼻音生字的发音。(教师正音)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原因是什么?(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弄清课文大意,初步感知语言美。 同时通过品读赏析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句子,学生可以读的更加主动投入,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初步构建起大潮雄伟壮阔的景象)
师:嗯,你们找的很好,读得很认真哦!
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出示: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两丈多高是多少米?大家看我们班最高的同学,在他头顶上要站着三四个同学,才能抵得上潮头的高度。这高不高啊?可见钱塘江大潮是多么汹涌壮观!
师:全体同学再读,注意读出“两丈多高”的巨大气势。
师:这句话大家会读吗?(出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读这样的有气势的句子要做到四个字——“气满声高”。顾名思义在读之前要吸满气,读时声音要洪亮要有跳跃感。(师范读,个别读,纠正,全体学生读体会气满声高的读法。)
(设计意图:这一句是课文的重点句,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朗读)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四字词语呢?(出示:天下奇观 蒙蒙薄雾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师:大家一起读读看!
(设计意图:这些四字词语是一个文本的语言特色又是一个事物发展脉络,他们抓住了景观的特点,还抓住了文章的描写顺序,让学生从朗读入手,要求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体会词语的画面感,读出画面感。)
师:读完了这些词,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
生1:我觉得“天下奇观”这个词概括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师:哇,你好会选词,说的真好!(追问)那你知道题目“观潮”和“天下奇观”中的两
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吗?(生迟疑)
师:有同学可以帮助她吗?我们可以向字典老师请教哦!
生2:“观潮中的观是看,察看的意思,观作为动词使用,可以组词~赏、~察、参~而“天下奇观的“观”是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作为名词使用。
师:你可真是个小聪明!
师对生1说:你懂了吗?
生1:懂了
师:那请你读一读“天下奇观”这个词所在的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天下奇观哦!
师:读的好不好?给她掌声!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3:我发现“蒙蒙薄雾、 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写的是潮来前,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写的是潮来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写的是潮来后。
师:这可真是个大发现,你读课文一定很认真!请坐。
三、理清段落,拓展延伸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四字词语,边听朗读音频边给课文分段
师: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这句话虽然简短,却干净有力,直奔主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给课文分段的?课文的结构是什么?
(教师总结并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四、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初步知道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观潮》这篇课文的。课后大家还可以通过资料袋了解钱塘江的背景。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再次学习课文,我们下节课交流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观潮》
总——天下奇观(1)
潮来前 (2)
分 潮来时(3~4)
潮过后(5)
【教学反思】
知识单单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是不够的,因此应在课前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比如收集相关资料,这对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不可能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得更活,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学生读题)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生,天下奇观
师:大家还记得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生: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二、分段教学,深入解读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潮来之前(出示潮来之前的图片),老师问几个问题,你们用课文的话回答,
师:当人们登上了海塘大堤去观看这天下奇观时,江面上是怎样的
生: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师板书风平浪静)
师:你能把这种平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齐读)
师: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板书:人山人海)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大家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着急。
师:急到什么程度 用一个词表示
生:昂首东望
师:你能做一做动作吗 (学生做动作)
师:谁体会到了那种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朗读)
师: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终于盼来了江潮。此时观潮的人心情怎么样?
(分析句子“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总结:“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师,第三,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他们找出来,等会请同学分享一下。
(师生共同分析交流词句)
例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解读: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例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解读: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
师: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在读诵中寻找发现得到课文从远到近的写作顺序,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总结: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观潮现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边听老师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思考: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总结:
霎时——时间短
江面:漫天卷地、余波涌来
声音:风号浪吼
“才”“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足见钱塘江大潮声势之猛,水量之大
三、拓展延伸
师:我们回到课文的开头,作者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自古以来”? 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四页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试着从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如临其境,欣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当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别人呢?你们会怎么介绍?小组讨论一下。(放录像)
1.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小组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并适时评价
归纳: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
师: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钱塘江大潮,一方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侧面看出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介绍能让学生回忆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五、板书
《观潮》
总——天下奇观(1)
潮来前 (2) ——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顺序:远——近
分 潮来时(3~4)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过后(5) ——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重视朗读训练。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学生更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导致在语言分析和词句积累方面做的不够好、不够深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