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课题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是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节。例1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题通过求两本书价钱的和与差引起学生的思考。本节课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明确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第二,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因此“要数位上的数对齐”。怎样才能保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法则不要学生强记,只要掌握就可以。第三,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化简,去掉末尾的0。这一要求放在“练一练”中进行处理,要让学生发现,解决办法,教师要给予强调。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学习内容分析: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本节课是在具体情的境中,通过调出学生对元角分的认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探索,进行尝试。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两个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思想,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 探究并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在( )里填出合适的数。6.65元=( )元( )角( )分2.72元=( )元( )角( )分2.用竖式计算。 665+272= 665-272= 二、导入新课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师:小明也非常喜欢读故事书,他准备在书店选购两本故事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通过谈话,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和欲望。
讲授新课 一、估一估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反馈:两本书一共多少钱?《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师:买这两本书大约用多少钱?你能估一估吗?反馈:《童话故事》大约7元,《科学家的故事》大约3元,7+3=10(元),这两本书总价大约10元。师:那么《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大约贵多少钱? 师:通过估一估,我们知道了大概的结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算算准确值。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反馈:6.65+2.72= 6.65-2.72=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你会计算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师:6.65+2.72等于多少,你能用什么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小组讨论,并把过程写下来。师巡视指导,然后提问:你们是怎么计算的?谁来说说。反馈:6元+2元=8元,6角+7角=13角=1元3角,5分+2分=7分,8元+1元3角+7分=9元3角7分,所以6.65+2.72=9.37元。师: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真不错!大家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反馈:6.65元=665分,2.72元=272分,665分+272分=937分,937分=9.37元,所以6.65+2.72=9.37元。师: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计算,好主意!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反馈:元、角、分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都是10,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个位表示的是元。我把元、角、分对齐,从低位加起。师:为什么要把元、角、分对齐呢?反馈:5个1分加上2个1分是7个1分,在“分”所在的数位上写7。6个1角加上7个1角是13个1角,即1元3角,在“角”所在的数位上写3,向“元”所在的数位上进1。6个1元加上2个1元,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1元,得9元,在“元”所在的数位上写9。师:观察上面的竖式,你发现怎样就能把数位对齐?师: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就对齐了。课件出示:5个0.01加上2个0.01是7个0.01,在百分位上写7。6个0.1加上7个0.1是13个0.1,在十分位上写3,向前一位进1。6个1加上2个1,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1,得9个1,在个位上写9。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了小数加法,那么哪种方法最简单呢?师:那么你能用竖式算算6.65-2.72吗?展示:6.65-2.72=3.93(元)答:《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9.93元。三、总结归纳师: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7-3=4(元),大约贵4元。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学生一边展示算法,一边讲解。学生:因为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回答:小数点对齐。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用竖式计算最简单。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展示反馈。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问题意识,为后面的探究新知做准备。通过估一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还能使学生对笔算的结果认可。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计算,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有机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渗透转化的思想,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的过程,不仅明白了算理,还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的重要性,这样有益于学生掌握新知。通过优化算法,找出最简单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1.涂一涂,算一算。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71+1.19= 6.78-5.98= 3.一头成年大象重2.26吨,一头小象重0.82吨。小象比成年大象轻多少吨 4.拓展应用:一瓶矿泉水连瓶重0.48千克,倒出一半后,连瓶还重0.26千克,这瓶矿泉水中的水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