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课题分析本课位于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课,与第三课《土地改革》都是巩固新政权的重要内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2.内容分析本课围绕抗美援朝这一核心内容,通过两个子目展开讲述。两个子目之间为递进关系,第一子目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以及中朝军民并肩作战取得的成绩。第二子目讲述以黄继光和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锻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处于八年级第二学期初,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已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思维,第二节课已基本适应历史课堂的节奏。随着综合国力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主旋律文艺作品蓬勃发展,就本课而言,学生大多在课下通过影视作品对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知识掌握还不够系统,需要教师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组织呈现,丰富完善学生的认知。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时间轴、识读地图,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及过程。(时空观念)2. 在研读地图和史料、讲述英雄事迹及概括背后精神的过程中,增强提取、处理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的方法;通过代入历史情景,参与决策过程,对照真实历史的沉浸式学习过程,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认识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与必要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通过口述史资料、纪实文学、纪念馆文物等媒介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多种渠道,体会并概括抗美援朝的精神内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音乐视频(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辩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感抗美援朝预告视频从预告片中,我们感受到了朝鲜战争前的紧张气氛,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们高唱战歌奔赴战场,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写下了怎样的壮丽史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篇章。 观看视频,沉浸历史情景 在视听冲击中感受直观感受抗美援朝的背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抗美援朝的背景及结果,分析战争胜利对巩固 新生政权的重要意义。2.讲述英雄事迹,概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便于学生自测学习成果。
一、第一幕朝鲜风云 一、战火逼近1.设问:抗美援朝前的中国面临哪些外部威胁?出示《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地图,引导学生结合图例提取信息:美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轰炸我国东南东北地区2.出示时间轴教师讲述:我们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美国,哪个国家和我们有着同样的遭遇呢?朝鲜继续引导学生提取图中信息,美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结合课本知识拓展,介绍三八线的渊源。完善时间轴。教师讲述: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美军势如破竹,10月3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援助。3.引导学生根据时间轴及地图提示信息,串联讲述抗美援朝背景。教师讲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接受金日成的请求吗?首先需要考量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4.出示1950年中美部分经济军事指标对比柱状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美实力悬殊二、决策出兵1.以“决策出兵”图片为背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参会人员,结合抗美援朝背景,课本第六页材料研读及中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示威游行的插图,发表观点。进行辩论。2.出示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观点,引导学生概括抗美援朝的目的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合课本,总结抗美援朝相关信息。三、义战告捷1.出示抗美援朝过程示意图,结合时间轴与战争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局势的推进,了解抗美援朝中的典型战役。教师设问:结合图例观察地图,志愿军的进攻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从鸭绿江附近到三八线附近,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教师讲述:①首战告捷,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②在长津湖战役期间,新兴里战斗中,志愿军八〇师239团4连向美军31团(外号:北极熊团)发起了突袭,最终全歼美军第31团级,缴获了这面团旗。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电影《长津湖》中有这个情节。③用教材数据及馆藏实物介绍上甘岭战役的残酷 1-2.依据图例解读地图信息,完善时间轴。 3.讲述抗美援朝背景4.解读数据1.选择持方,开展辩论2. 结合课本,总结抗美援朝相关信息1.解读地图,完善时间轴 1-2.时间轴与地图解读配合,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提升时空观念素养。3.依据线索,叙述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4.通过分析数据,认识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1.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沉浸历史情景,依据材料,发表观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与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观点的交锋培养学生思辩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意识。1.通过地图分析及相关数据实物,了解抗美援朝进程,提升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典型展示,认识战争的惨烈和中国战士的英勇面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
二、第二幕英雄赞歌 1.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期间的英雄故事,提示讲述历史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进一步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这些故事的,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播放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史采访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利用刚习得的方法,讲述纪录片中提及的冰雕连的故事?2.展示抗美援朝纪念馆图片,引导学生解读图片信息,情感升华。教师讲述:“勇士和阵地同在,英雄与日月同辉”在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大厅当中,有这样的一塑雕像,同学们知道底座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吗?个十百千万,这十九万七千六百五十三,是黄继光、是邱少云、是杨根思、是罗盛教,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雄功臣。 2.出示魏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材料,设问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的精神内涵: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1-2.讲述英雄故事,观看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材料2.解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抗美援朝精神 1-2.进行学法指导,锻炼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历史的的不同途径。调动学生情绪,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通过解读材料内容,感悟人民志愿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爱国主义、革命忠诚精神,渗透德育。
三、第三幕立国之战 1.出示美国签订停战协定的插图、甲午战争平壤之战中被打败的清军插图、辛丑条约签订场景插图,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副将萨镇冰在抗美援朝期间创作的诗,对比之下,创设中国今非昔比的历史变迁感,出示相关史料,小组合作,探究抗美援朝的意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2.情感升华教师讲述:(配乐 王菲《如愿》)正如彭德怀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仍无比自豪,飞机大炮,炸不断中华民族的脊梁,凛冽冰雪,冻不住中国战士的热血,其实,那些战士,像你我一样,怎会不怕严冰烈火呢?只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的身后,是祖国。那异国冰雪下的是战士们的墓碑,更是中国的丰碑!如果可以跨越时空,想对他们说:“感谢你们把仗都打完,让我们不再经历战争,安享岁月静好。向您致敬,最可爱的人!” 1.观察图片,朗读诗歌,解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情感共鸣 1.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比,利用亲历上述事件的萨镇冰增强对比,诗歌朗读体现学生的跨学科素养,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抗美援朝的胜利,培养学生的民自豪感。2.语言升华,图片造势,音乐烘托,引发学生共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在教师引导下梳理本课知识、逻辑结构 回顾所学,建构认知体系,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参观抗美援朝数字纪念馆,了解抗美援朝期间突出人物事迹,制作一份手抄报,向英雄致敬!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逻辑清晰,活动丰富,以素养为导向,材料类型多样,并贯穿有学法指导,情感升华突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点不够突出,补充内容过多,对教材内容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在组织学生活动时预设不够充分,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另外,课件与板书的配合不够和谐,出现忘记写板书的情况。此后要在研读教材方面多下功夫,合理安排篇幅、分配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前、课中、课后,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中,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情,保持合适的教学节奏,自如调控学生情绪。要提高重视板书的意识,认真对待板书设计,以板书推进教学过程,课件板书配合辅助教学。本课借鉴了深圳市龙岗区曾燕玲老师与历史园地何金泽老师的部分教学设计与素材,模板来自公众号“老秦”的“长津湖”模板,在整合重组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请各位前辈老师批评指正!
意义
精神
英雄
过程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