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23: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1.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
2.学会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一、新课导入
一九九八年一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曾宣言:如果人类想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
那孔子的智慧到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孔子的世界。
二、人物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
六艺: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 春秋》
五经:
孔子的思想观点
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强调“克已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三、《论语》著作简介
“论” , 编纂的意思;“语” , 是语言的意思 .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子路、
曾皙、
侍 坐
(由)
(点)
(求)
(赤)
在尊长近旁侍奉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或自谦
称名
冉有、
公西华
五、解 题
补充文化常识
古人幼时命名——这个必须由长辈定。
字——也叫表字,就是别名。别名是自己取的。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这个由自己定。因为古代名一定得长辈取,自己不满意怎么办?那我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别名。
在古人眼里,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礼貌,更是表达一种尊敬
名——一般用作谦卑的称呼,或是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不过,上对下、长对少也存在以“字”来称呼的情况,以示尊重。
字——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十分熟悉的平辈之间才会相互称名。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万万不能称名。特别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完全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
比( bì )及 哂( shěn ) 俟( sì )
甫( fǔ ) 铿( kēng ) 沂( yí )
喟( kuì )然 莫( mù ) 舞雩(yú)
六、重点字词读音
注意字音、注意停顿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课文围绕谈“志”展开
问“志”
言“志”
评“志”
七、理清结构:
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八、翻译、分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连词,因为。 一日:很短的时间。 乎:相当于“于”,介词。
尔:你们。 居:平日、平常。 或:有的人 何以:以何、用什么,为什么。
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
摄:夹处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加:加于,加到……上。
师旅:军队。 因:接续。
饥馑: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
为:治理。 比及:等到。 方:道、指是非准则。 哂:微笑。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名: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对孔子很无礼,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kuī)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孔悝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悝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仲由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葬于澶( chán )渊(今河南濮阳)。
子路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子路(仲由)
有抱负,自信,
却失之鲁莽、轻率。
志:
性格:
侧重强国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计算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or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如:连词,或者。
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连词,至于。
俟:等待。
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冉有
名: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军抵抗入侵齐军,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冉有(求)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志:
性格:
侧重富民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fǔ] (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能:胜任、能做到。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在非规定的时间朝见天子。
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
翻译:“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赤回答说:“不敢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管理国家的事情。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事,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公西华
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今河南濮阳人,鲁国学者、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公西华(赤)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志:
性格:
侧重以礼治邦
子路:
 侧重强国
冉有:
 侧重富民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都是参加政治。
小结: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希:同“稀”,稀疏。 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 舍:放下。
作:起身,站起来。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亦:只是,不过。 莫:同“暮”。 既:已经。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词,吹风。 咏:唱歌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与:赞成。
翻译:“曾点,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补充文化常识
冠——本义就是帽子,“冠”是一种可以把头发梳理起来的东西,是帽子的总称。在古代,男女都是蓄长发的。因此,在男子、女子未成年之时,头发都是披发或束于耳侧。到成年的那一天,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女子十五岁行成人礼而束笄。“冠”既然是成人之礼,那么“冠”自然也就成了男子成年的代称,
童子——是指未成年的人,古时还指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曾晳
曾点,字皙,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经自言志向,孔子颇为赞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莱芜侯”;明世宗时尊称为“先贤曾子”。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曾皙(点)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志:
性格:
春游图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后: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
夫:指示代词,那。
也已矣:罢了。
让:谦让。
翻译: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因此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唯:句首语气词,无义
邦:国。
安:疑问代词,怎么。
见:见得。
之:指诸侯。
翻译:“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的事呢?”
“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孔 子
曾皙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仲由)
(点)
(求)
(赤)





问题:孔子对四个人的“志”是怎样评价的?
孔子对三人的评价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 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有:尽管态度很谦逊,但所谈也是国家大事,志趣可取。
对公西华:多才善辨,言谈谨慎,态度谦虚,尽管他甚是贬抑自己,但孔子是深知他的才干的,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指出应实事求是,对自己作出正确的估价。
孔子对曾皙的评价
曾皙所描绘和向往的则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一幅老少同乐的春游图: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曾皙追求的是宁静高雅的生活。
他所描绘的美好的春游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因此孔子非常感慨和赞同。
添加文本信息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信息。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4号字,1.3倍字间距
为何“哂”由?
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
为何“与”点?
一 太平盛世的缩影
不想做官,逍遥生活。
暮春游乐图是避世归隐的愿景,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小筏子)浮于海”的主张
三 还是在讲“治国”
以礼治国
曾皙
欣赏谁 读语句 品字眼 说性格
子路 率尔而对,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千乘 直率,有抱负,鲁莽、轻率、
不谦让
公西华 非曰能之,愿学焉 ……愿为小相 非曰,小相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六七十,如五六十,以俟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曾皙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莫春者……咏而归。 浴 ,风乎舞雩,咏而归 懂礼爱乐,洒脱高雅,淡泊名利与众不同
孔子 毋吾以也。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毋吾以也,何伤 和蔼可亲 ,平等民主,因材施教
公西华
子路
冉有
孔子
总结——言志反映个性
本文的主旨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一)一词多义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1)如
九、知识归纳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信息。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4号字,1.3倍字间距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2)尔
你们
…的样子,相当于“然”。
…的样子,相当于“然”。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3)乎


和、跟
到、在
语气词 表反问“呢”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4)以
连词 因为
动词 用、止
动词 做 、用
介词 用
连词 而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弹奏
跟在后面
吹风,乘凉
(二)词类活用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正道,是非标准。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回答
使……富足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则何以哉
4、何伤乎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三)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信息。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14号字,1.3倍字间距
5、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2)状语后置句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用军队来侵略它,接下来有饥荒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其)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3)省略句
2、毋吾以也
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十、练习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盖亦反其本矣
C.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D.善刀而藏之
【解析】 
A项,“希”同“稀”。
B项, “反”通“返”。
D项“善”同“缮”。
C
善:拭;
善刀:把刀擦干净。
善刀而藏:意思是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
③技盖至此乎 ④依乎天理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动词,一说“用”;一说“=已”,“止” 。
②介词,把。
③语气词,在句末表疑问。
④介词,相当于“于”。
D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D.良庖岁更刀
【解析】 例句是名词作动词,穿。
A项,是名词作动词,吹风。
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C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不接近。
D项,名词作状语,每年。
A
意思是厨房、也指厨师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虽然,每至于族者
【解析】 
B项,饥馑:饥荒。古今同义。
A项,古义:很短的时间;今义:一天。
C项,古义:两个词。以,介词,把。及,动词,推广到。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组或成分。
D项,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B
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赡养孝敬
5.下列文言句式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
B.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C.将以衅钟
D.视为止,行为迟
【解析】 
A项,宾语前置句;
B项,省略句,应为“可使(人民)有勇”;
C项,将以(之)衅钟;
D项,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A
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1)第一副
上联: 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
(2)第二副
上联:_____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
戏水沐风咏歌回
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
对联要求
对联要求——词性相同、上下联平仄相对、字数相同。只要内容来自材料,形式对仗,上下联相同部位不重字即可。一般要求上联结尾字要仄声,下联结尾字要平声。
由“呼朋唤侣” 可联想到“戏水沐风”,
由“踏春去”可联想到“咏歌归”。
由“童子六七”可联想到“冠者五六”,
由“沂水濯衣”可联想到“舞雩当风”,
由“衣犹香”可联想到“风正暖”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