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摩擦力、二力平衡练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掌握物体受力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学习过程
复习巩固
1.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保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时,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为_______.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一)、根据二力平衡理论推断不明显的力.
例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尽管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F和向左的静摩擦力f,另外,由于物体A受到向下的重力G,所以根据二力平衡,物体还受到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N.(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二)、物体受力情况一般分析法.
例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放在斜面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状态.-----物体A在斜面上静止
(2)确定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物体A受地球吸引,还受斜面支持,它与斜面接触,且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故还受摩擦力.
(3)先画重力G,再画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最后再画摩擦力.
(4)完成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例1.有一架质量为1.5t的直升机,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向上的举力,这个力是_________N,当它水平飞行时,竖直向上的举力是_________N,当它匀速上升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当它匀速下降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
思路引导:直升机停在空中时,保持______状态,此时它处于_______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螺旋桨产生的举力与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举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当水平飞行时、匀速上升时、匀速下降时直升机均处于________状态,所以直升机受到的举力均等于它的________.
例2.如图所示,用F=20N的压力把重10N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保持静止,则与压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N;与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_N.
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压力,使墙受到一个压力,同时墙施加给物体一个向左的_________,同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静止,所以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__,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大小是_______.
拓展提升
1.一个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合力是( )
A 40N,方向竖直向上 B 40N,方向竖直向下 C 0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N,方向__________.
3.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着一个重500N箱子,此时它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_____N,过一会,某人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受到地面_______摩擦力的作用(填“滑动”或“静”),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其方向向______.当推力增大到150N时,箱子仍然没有被推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当推力增大到200N时,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其大小是_______N,方向向______.
4.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受到F=60N的水平压力作用,沿竖直墙壁向下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0N B.140N C.80N D.60N
5.一个用50N的水平推力,推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是( )
A.50N,50N B.50N,0N C.0N,50N D 0N,0N
6.如图所示,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
7、对下列图中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1.物体A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2.物体A重150N,用大小为100N的力F向上提物体A.
3.物体A被两绳吊着,处于静止状态.
课后记: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二节 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水平桌面、木板、滑轮两个、细线、钩码若干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
二、创设情景: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_____.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2.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12.6-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静止悬挂的电灯。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匀速运动的拖车。
典型例题
例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A: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________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C: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_,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______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所以它们_____平衡力.
例2.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方法总结:因为重物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物处于_______状态,那么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解这类题,首先要看一下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如果是,则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断出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五、拓展提升
1.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B 旗对绳的拉力和绳的旗的拉力
C 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D 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 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4.起重机臂下吊一个质量为5t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所受的拉力T应为( )
A 只有静止时,T=4.9×104N B 匀速上升时,T>4.9×104N
C 匀速下降时,T<4.9×104N D 以上三种情况下,T都等于4.9×104N
5.下面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平衡
B 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C 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D 用一水平推力推水平放置的木箱,但没推动,其原因是推力小于摩擦力
6.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
A 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 瓶子受到向下滑力减小 D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变
直接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100N的物体,所需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如果改为沿水平面匀速拉物体,物体与水平间的摩擦力为20N,则所需的拉力的大小为_____N.
课后记:运 动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斜面、木板、小车、棉布、毛巾、象棋、直尺、惯性小球装置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设情景:
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远一段距离停下。这是什么原因?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
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较大”或“小”)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会慢慢停下来,当给车施加的牵引力并不是维持车的运动,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这样才能使车不停地运动,如果牵引力变大,大于阻力,那么车就会加速运动,从而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作用了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任何物体都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典型例题 例.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方法总结: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外力,将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拓展提升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
表面情况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A 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B 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C 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 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A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
C 慢慢停下来 D 立即停下来
5.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球,球在向上飞,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则球将会( )
A静止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下落 D 无法判断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若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运动速率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课后记: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摩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初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体会科学的严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小车,弹簧测力计,大砝码,毛巾,棉布,长木板。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知道滑行的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并举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有下列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摩擦力。今天我们学习摩擦力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阅读课本,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
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2.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
结论: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生活中的摩擦分三种: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课本上我们所学习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它只有在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另外生活中还有一种摩擦力,一个物体有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的趋势(即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这种摩擦叫做静摩擦.例如:当我们去推地面上的一个箱子时,箱子没有被推动,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与迫使两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箱子保持原来的静止.逐渐增大对箱子的推力,箱子可能仍然不动,说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我们一般根据平衡的知识推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这种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力.这种摩擦从本质上讲也属于静摩擦.
课堂达标:1.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
2.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向_____;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_______摩擦力,方向向______.
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归纳学生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 等有关
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进行实验: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怎样测量摩擦力 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实验情况 实验条件 测力计示数F/N
压力情况 接触情况
甲 一个木块 光滑木板
乙 一个木块 粗糙木板
丙 一个木块 桌面
丁 一个木块一个重物 桌面
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 大小和接触面的 有关。同一接触面时, 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 ,摩擦力越大。
五、拓展提升
1、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摩擦。
当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的摩擦是 摩擦,用转笔刀削铅笔时,笔刀与铅笔之间的擦擦是 摩擦。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的摩擦是 摩擦。
2、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 那么下列哪一现象不会发生 ( )
A.吃饭时,饭将从我们的嘴里滑掉 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 D.物体将远离地球而去
3.如图所示,物体静止放在斜面上,请你在图上画出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摩擦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常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用具:轴承。
学习过程
复习巩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_____.
二、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和插图,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以及常见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根据预习回答下列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有时需要增大摩擦(有益),有时又需要减小摩擦(有害),所以就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在各种车辆上安装轮子以及在机器的轴上安装滚动轴承,可以大大减小摩擦,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在机器部件之间加润滑油使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油膜,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摩擦.
我们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试判断一下下面几个示例中是通过改变什么因素来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的:
乒乓球拍上的胶粒:________ ____足球鞋上的鞋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泥路上的刻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力刹车,使车快速停住:______________ _____. 雪橇的底部要做得光滑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事例总结出改变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的方法 减小摩擦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摩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或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有时需要减小有害摩擦,下列叙述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 B 旱冰场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
C 自行车的转动部位要经常加一些润滑油 D 行礼包的包底上装有四个小轮
思路引导:旱冰场的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这是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__,从而______摩擦,这样可以滑得更顺畅.自行车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是使部件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使它们互不接触,从而______摩擦;行礼包的底部装上四个小轮,是变滑动为滚动,从而_______摩擦.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__,从而______摩擦.
课堂达标
1.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足球守门员的手套 B 塑胶跑道表层的胶粒 C 鞋底的花纹 D 轮胎的花纹
E 在石碑的底部垫上圆木拉动石碑 F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G 气垫船底部的气垫使船与水面分开 H 雪后路面上撒一些煤渣
2.下列各种摩擦力中: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②骑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粒
③皮带传动中,皮带与轮之间的摩擦力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拓展提升
1.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2.在家里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花纹的地板砖 B 人沐浴时穿的拖鞋底带有凹凸花纹
C 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 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3.磁悬浮列车靠强大的磁性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从而可高速行驶,那么列车能高速行驶的原因是( )
A 依靠列车的惯性 B 减小了列车的重力
C 减小了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 D 减小了列车所受的空气阻力
4.下列现象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B 旅行箱的下面安装小轮子
C 钢笔拧得太紧不易打开,往往在手与钢笔之间垫一块毛巾
D 为了把桌面上得污渍擦干净,常常用大一点力压抹布
5.下列事例中,增大摩擦的措施是( )
A 为了容易推动很重的木箱,在木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B 在汽车轮胎上做成有凹凸的花纹
C 在机器的传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D 自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6.下列事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推动笨重物体时,常垫滚木 B 旅游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雪橇的底部非常光滑 D 给机器的轴承加润滑油
7.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车轮做成圆形 C 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 D 刹车时用力捏闸E 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F 脚踏板凹凸不平 G 车轴处装有滚珠 H 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通过改变接触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开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__(填“前”或“后”)
8.拔河比赛中,运动员要穿比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这是因为比较新的球鞋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_____________,而地面上的沙子能_________而减小摩擦
9.马路上一旦泼洒了机油,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特别是骑摩托车、自行车时很容易摔倒,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10.旱冰鞋上的轮子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_______大大减少,而演奏二胡前往往要在琴弦上抹一些松香,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
11.全班同学正在上课,突然摩擦力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 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使吊灯落到地上
C 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飘在空中
D 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地滑着、碰撞着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