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23: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悼词的特点,能理解文章结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重点)
2、揣摩重点语句,品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百多年前,一位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悼词的特点,理解文章结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2、揣摩重点语句,品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自学指导:
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的知识讲解。了解作者的身世;明确悼词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几部分。
2、朗读课文,在各段前标上序号,并概括文章的结构思路。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注意其中的关键语句,揣摩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课后第2题)
①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②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 在黑暗中摸索。
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⑤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本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分析)
(3)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试举例分析。
4、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在第1段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5、时间:共计12分钟。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
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
1、1837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刻苦自习,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1844年9月与马克思在巴黎相见。在马克思逝世后,他出色的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会。
悼词的内容结构一般包括述哀、歌功、颂德三部分。
2、(1—2)重大损失——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述其哀)
(3—7)伟大功绩——科学理论、革命实践 (赞其功)
(8—9)巨大影响——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颂其德)
3、(1)①“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②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③ 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④ 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
⑤ 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 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致,而是无产阶级的大致。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场,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2)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道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 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的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的描述,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中,又使用了带有强烈感彩的词句,极富有感染力。
(3)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 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思格斯来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②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借代:在讲到无产者对自已伟大导师逝世的哀思时,演讲者又用沙俄流放革命者的“西伯利亚矿井”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发区“加利福尼亚”来借代世界各地,生动地表现了广大地区的千百万战友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有比喻:在说到各国政府和一切资产者争先恐后地诽谤马克思时,恩格斯指出,这位无产阶级的巨人对此“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样一个恰当的比喻,便将马克思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还有拈连。文章第1段中有两处用了拈连手法。前者是“思想家停止思想”,以主、宾语的同词同意拈连,委婉地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后者是“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先用两个“安”字同意拈连,接着又用“睡着了”进行同词转意。此处的修辞手法既为下文做了铺垫,又准确地反映了作者期望马克思永远活着的心情。
4、“悲痛感伤之后,人们应该怎么办”的思想感情。(《导学案》P165)
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伟人——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巨大的贡献,真切地体会到“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同时我们还知道了悼词的内容包括述哀、歌功、颂德三部分。
六、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重大损失——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述其哀)
(1—2)
科学理论
伟大功绩 (赞其功)
(3—7) 革命实践
巨大影响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8—9)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颂其德)
七、当堂训练,分层优化。
《固学案》P169“阅读理解”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