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依据学情、课标、课程内容、主题等,确定了“提炼主题——模块教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的启发性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将教学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以多种手段,如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影像史料等创设情境。围绕主题,通过基础性问题——关系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历史感悟、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本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下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教授本课应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又指导着改革开放,从而理解“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而下一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又是本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课,能为学习下一课奠定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体会到几代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家国情怀,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八年级学生倾向于形象思维,对于具体理论的学习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引用史料、图片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八年级学生世界观未形成,加强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切实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本课主要为政治史的内容,略微枯燥,主要的难点在于向学生介绍并解读几届重大会议及相关思想理论的提出,学生理解较难,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适当补充,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及视频,帮助学生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视频和文字史料,帮助学生重点理解中共几次重大会议的召开及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 (素养目标:历史解释、知识点掌握) 3.通过史料解读及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实践中,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4.使学生体会到几代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几次重大会议的召开及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 教学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几次重大会议的召开及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历史视频、文字材料、多媒体等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读、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领等
板书设计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引入话题。 问题:展示视频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入话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家了解多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共同学习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学习本课内容。 展现本课课题以及四个子目。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完成导入。 播放视频,进行相关介绍,提出相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新课教学
第一篇章 滚滚春潮道路明 播放历史视频,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内容,点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问题:阅读课本46—48页,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清晰展示) 结合材料,点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的起点。 讲解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两次大会的重要内容,点明邓小平理论开始提出于中共十二大,基本形成于中共十三大。 补充介绍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开放处于不进则退的临界点,引出南方谈话。利用材料,重点讲解南方谈话发展完善了邓小平理论。 讲解在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最终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再次以重大会议为线索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补充: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过渡:邓小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后的几代领导人一直坚定不移的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 精读教材,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重点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重点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表达论述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第二篇章 继往开来勇前行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有关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及十九大召开及重要思想理论提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解读,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阅读课本48—51页,总结总结四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以及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的大致过程。讲述中共十六大,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共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共十九大,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补充:方向引领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十九大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过渡:现在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全体中华儿女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学生思考并进行分小组讨论探究四次重大会议的召开以及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 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要求。
第三篇章 百年圆梦迎复兴 独白: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踔厉奋发、赓续前行,始终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路上! 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道之行到港珠澳大桥这蜿蜒巨龙使天堑畅通,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赢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普天同庆,从神州十三傲然飞天再探苍穹到冬奥健儿捷报频传不辱使命。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走向最终胜利。山河远阔,岁月如歌,百年梦想,必将实现! 而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承载着太多的梦想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我们必须刻苦读书,沿着先辈们开辟的伟大道路,怀揣着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不负青春,砥砺前行! 时值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一起向未来!以青春之我,耀华夏之光!愿同学们将振兴中华、实现复兴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强的国家! 联系现实,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认真感受,深化理解。 深刻感悟几代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巨大贡献。 知道,了解,感悟,思考。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为振兴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联系现实,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培养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培养为振兴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入手,再次点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跟随教师思路进行课堂小结。 总结提高,巩固新知。
随堂检测 完成相关题目,巩固提高。 认真完成相关题目。 习题演练,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课堂容量精简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课程逻辑的同时,也要注重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