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07 22:2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运输浓硫酸的铝槽车上应贴警告标签
B. 可以用来考古
C. 分液操作时应先打开上口玻璃塞
D. 加热打磨过的薄铝片,铝片熔融并下滴
2. 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能工巧匠、科学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中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在之间
B.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经过不懈努力,编制了一张以核电荷数为排序依据的、完整的现代元素周期表
C.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但没有确定的轨道,只能通过计算得到电子出现的概率,这个原子结构模型被称为电子云模型
D.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向含有的淀粉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早期滴加溶液时发生的反应:
B. 滴加一定量的溶液后,溶液中可能同时含有和
C. 后期滴加溶液,溶液中的反应为:
D. 在不断滴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先变蓝,最终蓝色褪去
4. 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了氧化反应 B. 氧化性:
C. 还原产物为 D. 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标准状况下,个气体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
的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常温常压下,与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
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
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同
A. B. C. D.
6. 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把火扑灭,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原因是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以下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元素化合价由价升高到价,所以是还原产物
B. 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
C. 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氧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
D. 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
7. 已知浓度为的溶液恰好与浓度为的溶液完全反应转化为。则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B. C. D.
8.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B. 白色絮状的暴露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C. 镁的金属性比钠弱,加热条件下与水缓慢反应
D. 实验剩余的金属钠应放入废物缸中,不能放入原试剂瓶中
9.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酸中含分子的数目为
B. 的摩尔质量是
C. 所含中子数目为
D. 标准状况下,的和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为
10. A、、、、、是短周期元素。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元素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成分;与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这四种元素都能与元素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化合物;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
B. 对应离子半径:
C. A、、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包含共价键,不包含离子键
D. 和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沸点在同族元素中最高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操作
A. 观察与反应的现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去表面煤油,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
B. 证明与是放热反应 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
C. 检验与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D. 检验与溶液 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
12. 在学习了氯元素相关化合物的知识后,某学生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浓度 的水溶液酸性比 强
B. 含有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可制取
C.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可知:和 混合可以制得 ,和 混合也可以制得
D. 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可以用于环境杀菌消毒
13.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
A. 与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 与的氧化性为
C. 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D. 与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14.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碘晶体升华和冰熔化时都涉及化学键的变化
B. 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
C.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D. 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此过程中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两个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能够导电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次氯酸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A. B. C. D.
16.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和都难溶于水 也难溶于水
在时分解,在时分解 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也是半导体材料 Ⅳ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与高温时反应,与加热能反应 与在高温时能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4分) 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以下是测定某补血剂有效成分为中铁元素含量的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人体能够吸收的是价的铁,但是价的铁很容易被氧化。补血剂与维生素一起服用,有利于价铁的吸收。由此可推知,维生素具有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步骤Ⅱ需要的稀硫酸,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的浓硫酸密度为来配制,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____________,配制过程中除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至少还必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在使用该仪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Ⅲ所得滤液中滴加溶液后滤液变为红色,则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检验滤液中还存在,应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 酸性溶液 溶液
步骤Ⅳ加入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步骤Ⅵ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____________冷却称量恒重操作,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4分)现有一含、和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和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和装碱石灰的形管的质量。
打开活塞、,关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关闭活塞、,打开,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活塞,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和形管的质量。
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得的的质量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若样品质量为,反应后、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则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9. (12分)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某学生现需物质的量浓度为稀盐酸。
配制溶液时下列仪器中:
A.量筒 托盘天平 烧杯 玻璃棒
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尚缺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写名称。
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___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A.用水洗涤烧杯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约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处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的最低处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容量瓶瓶底有少量蒸馏水残留
若在标准状况下,将气体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现将的盐酸与溶液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族 周期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上表编号的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单质可制作芯片的元素是_______,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元素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元素和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证明和的单质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 【解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运输浓硫酸的铝槽车上应贴警告标签,故A正确;
B.可以衰变,可用来考古,故B正确;
C.分液操作时应先打开上口玻璃塞平衡气压,方便下端滴下,故C正确;
D.加热打磨过的薄铝片,外表会形成一层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的熔点较高,不会熔化形成保护膜,铝片熔融不会下滴,故D错误; 故选:。
2. 【解析】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所以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之间,故A正确;
B.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依据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B错误;
C.电子云模型: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但没有确定的轨道,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即用电子云模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故C正确;
D.侯德榜对联合制碱法进行了改进,俗称“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故D正确; 故选:。
3. 【解析】向含有 的淀粉溶液中逐滴加入 先发生,然后发生,由此可知不会同时存在和。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早期滴加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和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归中反应,不能同时存在,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后期滴加溶液,溶液中的反应为:,故C正确;
D.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故D正确。故选B。
4. 【解析】A.氯元素化合价由零价降为负一价,氯气发生还原反应,故错误;
B.氯气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氮气,氮气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 故错误;
C.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氮气,氮气为氧化产物,故错误;
D.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故正确;
5. 【解析】个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为,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是,故正确;
氮气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不一定为,故错误;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 的质量为,其体积远小于,故错误;
与的摩尔质量都是,与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均为双原子分子,故混合气体含有原子,即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故正确;
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与温度、压强有关,故错误;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相等,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故正确; 故选:。
6. 【解析】A.镁元素化合价由价升高到的价,所以镁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由价降低到的价,所以二氧化碳为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故C错误;
D.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氧化性,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
7. 【解析】设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价;元素化合价从升高到价,元素化合价从价降到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列等式:,得; 故选:。
8. 【解析】溶液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故A正确;
B.白色絮状的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故B正确;
C.金属性,与水剧烈反应,加热条件下与水缓慢反应,故C正确;
D.钠和水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现象,钠和水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现象,实验剩余的金属钠放入原试剂瓶中,故D错误; 故选:。
9. 【解析】氯化氢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盐酸中不含氯化氢分子,故A错误;
B.的摩尔质量是,故B错误;
C.所含中子数目为:,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的和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为:,故D正确; 故选:。
10.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
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故A正确;
B.一般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对应离子半径:,故B正确;
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若为碳酸铵,含离子键、共价键,故C错误;
D.氨气、水分子间均含氢键,则和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沸点在同族元素中最高,故D正确; 故选:。
11. 【解析】A.钠与水反应剧烈,不能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应在烧杯中反应,故A错误;
B.该实验能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与溶液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C错误;
D.观察溶液的焰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钠元素黄光的干扰,故D错误。故选B。
12. 【解析】A.为,为,分别为强酸、弱酸,同浓度的溶液的酸性比溶液的酸性强,故A正确;
B.含有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浓盐酸变稀,反应停止,根据浓,制取的氯气小于,故B错误;
C.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可知:和 混合发生归中反应,可以制得,和 混合发生归中反应,可以制得,故C正确;
D.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次氯酸盐可以用于环境杀菌消毒,故D正确。
13. 【解析】和的化合价都为价,应为周期表第Ⅱ族,根据半径关系可知为,为;和的化合价都有价,应为周期表第Ⅵ族元素,的最高价为价,应为元素,无正价,应为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应为周期表第Ⅲ族元素,根据原子半径大于小于可知应和同周期,为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为,为,为,为,为,
A.与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故A错误;
B.金属性,则氧化性为 ,故B错误;
C.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为,故C错误;
D.与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4. 【解析】A.碘晶体升华和冰熔化均为物理变化,化学键不变,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
B.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均发生电离,前者破坏离子键,后者破坏共价键,故B正确;
C.含离子键的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则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故C错误;
D.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氨气、,后氨气与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铵,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故D错误;故选B。
15. 【解析】氯化镁是由个镁原子和个氯原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正确的形成过程为,故错误;
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如,故正确;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电离出阴阳离子,能导电,故正确;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故错误;
过渡元素在第Ⅱ与第Ⅲ之间,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常属于半导体,故错误;
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原子最外层个电子,原子最外层个电子,原子最外层个电子,则其电子式为:,故错误;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正确。故选C。
16. 【解析】A.金属、、位于同主族,性质相似,由上至下金属性增强,和都难溶于水,所以也难溶于水,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由上至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减弱,非金属性,所以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B正确;
C.半导体材料通常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和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能作半导体,但和不能作半导体,所以第族元素并不都是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与氢气化合难度减小,非金属性,所以与在高温时能反应,故D正确。
17.还原性;
;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水;
;;

灼烧;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氧化铁。
18.检查装置气密性;
; ;偏大 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的和水蒸气进入中影响测定结果 ;偏大;

19.;
容量瓶头滴;胶管;;;


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