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8 08: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1945年8月,《新华日报》发表群众来信说:“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材料中的“毛先生来渝”取得的成果是( )
A.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 D.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2.(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抗战胜利以后,……它不仅是战后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关键,而且也影响着远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社论中的“它”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3.(2022·山东威海·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①积极准备内战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22·山东威海·统考模拟预测)假如你是某部电影中毛泽东的扮演者,在拍摄下图所示画面时你选择的台词是
A.“星星之火可以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
5.(2022·山东日照·模拟预测)陈毅元帅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一举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6.(2022·山东临沂·统考三模)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毛泽东在土窑洞里,在马背上……,在陕北的沟沟峁峁(mǎo)上完成了他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在王家湾,毛泽东制定了“蘑菇”战术的作战方针。这“又一次‘长征’”的功绩是( )
A.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 B.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7.(2022·山东临沂·统考一模)1947年5月中旬,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诱敌深入,抓住战机,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这场战役( )
A.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胜利号角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8.(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部队是
A.东北野战军 B.华北野战军 C.华东野战军 D.中原解放军
9.(2022·山东枣庄·统考一模)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10.(2022·山东泰安·统考三模)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11.(2022·山东滨州·统考二模)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2.(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赢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由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能够( )
A.壮大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 B.团结农民赢得抗战胜利
C.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D.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13.(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1950年6月9日,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其中“这个伟大的胜利”是指( )
A.国共对立时土地革命的开展 B.解放前解放区土改顺利完成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解放后新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14.(2022·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 )
A.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 D.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
15.(2022·山东聊城·统考二模)1947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A.抗日战争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华北全境解放 D.国民党政权覆亡
16.(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秋收起义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17.(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材料中所谈的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8.(2022·山东滨州·统考模拟预测)物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
转战陕北,粉碎敌人重点→挺进中原,转入战略反攻→三大战役,进行主力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反动统治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19.(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体现出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
C.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
20.(2022·山东菏泽·统考三模)下图为某天日历。根据日历推断这一天( )
A.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创建
B.中国开始了全国性抗战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1.(2022·山东东营·统考模拟预测)“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的最后一次主力会战,是从农村为中心向城市为中心转折的标志性战役,彻底粉碎了划江而治的企图。”材料中描述的战役指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2.(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电影《车轮滚滚》主要内容为:1948年冬,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在淮海战场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随后,小车队又随大军渡江南下,取得解放战争胜利。该电影的主题应该是( )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人民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23.(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24.(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这次战役“大约有55万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的失败意味着共产党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着国共双方和谈的条件将由共产党说了算。”该战役是( )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5.(2022·山东滨州·统考一模)“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城市的解放体现这一“上策”?( )
A.沈阳解放 B.徐州解放 C.北平解放 D.南京解放
二、填空题
26.(2022·山东聊城·统考一模)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三、综合题
27.(2022·山东菏泽·统考二模)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第一源泉,恰当的土地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列举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中心问题的具体举措。
材料二 194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时局与政策的指示》,进一步阐明抗战期间的土地政策,对减租减息政策做了原则的规定:一方面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又规定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所有权和财产所有权仍属地主。……
(2)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3)材料三中,面对“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的现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28.(2022·山东济宁·统考一模)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示,补充“▲”处内容并指出解放战争时期党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分别指出党在士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士地政策的出发点。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就这种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愿》的通知(1980年9月27日)
(2)指出材料中的“包产到户”后来形成的制度名称及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士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中央深致委审议《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时指出,要坚决守住士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衣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必须审慎稳妥推进。
——《张天佐: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百年历史回顺与启示》
(3)纵观党的百年土地政策,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9.(2022·山东聊城·统考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强调红军必须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党小组。所以,罗荣桓说:古田会议召开后,“我们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已经定型了。”
——摘自贾永《历史选择了古田》
(1)你怎样理解罗荣桓所说的军队“已经定型”?
材料二 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2)材料二取自毛泽东的哪一篇著名文献?八路军、新四军是如何贯彻这一战略方针的?
材料三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雕塑
(3)毛泽东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人民军队能够克敌制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及时间可得出这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中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并没有实现,C项正确,排除D项;AB项是在抗战时期,排除AB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是战后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关键,而且也影响着远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关系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是国共两党重庆谈判,D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中共七大召开于4月至6月,都在1945年10月之前,排除A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战胜利前夜,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为了在政治上欺骗人民,为了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邀请毛泽东进行重庆谈判,体现出政治上的欺骗性,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毛泽东于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图片是毛泽东乘坐的飞机抵达重庆时候,下飞机的情境,故D符合题意;“星星之火可以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八七会议提出,排除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排除C;故选D。
5.B
【详解】据材料“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可知,这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人整编七十四师的战况,B项正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是因为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导致敌人的机动兵力减少,从而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排除A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追缴残匪,一举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与题干关键词“毛泽东”“陕北”“‘蘑菇’战术”相符,C项正确;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1947年5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孟良崮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人,积弊敌中将师长张灵普,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胜利号角的渡江战役,排除A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是三大决战,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据所学知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中原解放军都与题意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部队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9.C
【详解】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宣言”发布于战略进攻期间,故选C;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排除A;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期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排除B;1948年9月,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排除D。
10.D
【详解】由简图中“山东解放区”、“陕北解放区”“中原”等信息可知,这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D正确;转战陕北、战略防御、自卫反击、战略决战等都不符合图示信息,故ABC错误。
11.D
【详解】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A、B和C属于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故选D。
12.C
【详解】根据题干“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赢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保障,C项正确;壮大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团结农民赢得抗战胜利、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毛泽东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所以“这个伟大的胜利”是指解放前解放区土改顺利完成,B项正确;国共对立时土地革命的开展,没有打倒蒋介石,排除A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建国后新解放区的土改时,已经打倒了蒋介石,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据材料“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仅山东农民就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生产运动,且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B项属于大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民党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所以会出现题干的现象,B正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排除A;1949年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排除D。故选B。
16.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生动体现出战争要做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尽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D项正确;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排除A项;四渡赤水是1935年长征途中重要战役,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战役,提高了八路军的地位和威望,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可知,这一战役毛泽东提出了“关门打狗”先克锦州的作战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A项正确;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与题干“先打锦州(东北)”不符,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鄂豫皖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与题干“先打锦州(东北)”不符,排除C项;平津战役(华北地区)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干“先打锦州(东北)”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党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人民解放军通过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题干所给战役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也说明了解放战争的逐步胜利。仔细观察给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C项正确;从图示中给出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图翻反动统治”等词语能够得出图示事件为解放战争而不是国共十年内战,排除A项;从图示中给出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图翻反动统治”等词语能够得出图示事件为解放战争而不是抗日战争,排除B项;从图示中给出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图翻反动统治”等词语能够得出图示事件为解放战争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根据“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可得出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A项正确;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BD项;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而不是抗战,排除C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民国38年是1949年,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故D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创建是在1927年,中国开始了全国性抗战是在七七事变以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D
【详解】据材料“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战役”是渡江战役,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国民党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企图玩弄和谈阴谋以图划江而治、卷土重来,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动渡江战役,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正确;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地区,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地区,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三者都属于三大战役的组成部分,显然与题干“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根据材料“1948年冬,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在淮海战场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随后,小车队又随大军渡江南下,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分析可知,材料重点强调了民工的支援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原因。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人民群众组成运输队、担架队随军担负战地勤务,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D项正确;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的时间是1947年,排除A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排除B项;1946年8月6日,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诊断,排除C项。故选D项。
2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题干图片是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因此判断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都有淮海战役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C
【详解】据材料“大约有55万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的失败意味着共产党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着国共双方和谈的条件将由共产党说了算。”可知,淮海战役歼敌55万,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意味着共产党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C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余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辽沈战役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平津战役歼敌52万多人,解放了华北全境,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完成了对北平、天津、张家口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从海上南撤和西逃的通道,之后,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和各方面的推动下,北平国民党军总司令傅作义率领部队接受改编。北平宣告解放,使这座历史名城免于战火,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和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6.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详解】填空一: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填空二: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的著名论断。解放军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7.(1)农民问题;进行土地革命或打土豪,分田地。
(2)由开展土地革命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3)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详解】(1)根据材料一“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可知,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中心问题的措施:进行土地革命或打土豪,分田地。
(2)根据材料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二“……进一步阐明抗战期间的土地政策……一方面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又规定农民交租交息……”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可得出变化:由开展土地革命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根据所学知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结合所学知识,面对“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的现象,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8.(1)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中国土地法大纲》;出发点:士地革命时期:团结农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地主、农民共同抗日。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土地问题;根据国情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土地政策;共产党关注人民的利益等。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中共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革命;出发点: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对派的矛盾,共产党为了团结农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了团结地主、农民共同抗日,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2)
根据所学可知,“包产到户”到钱8年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根据所学,可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等总结回答。
(3)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士地问题”得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土地问题;综合材料,还可从根据国情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土地政策;共产党关注人民的利益等角度总结回答。
29.(1)因为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把基层党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军队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的原则。
(2)《论持久战》;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大量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八路军、新四军带领下,国家队军民实行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大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等。
(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官兵浴血奋战等。(有理即可)
【详解】(1)据题干材料“《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强调红军必须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党小组”并结合所学,因为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把基层党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军队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的原则,所以罗荣桓所说的军队“已经定型”。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会议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即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二取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八路军、新四军贯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挺进敌后,开辟大量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八路军、新四军带领下,国家队军民实行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大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等。
(3)据材料一可知,人民军队能够克敌制胜的原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据材料二可知,人民军队能够克敌制胜的原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仔细观察图片“图1红花缎带缠绕着人民群众支前手推车车轮”“图2 胜利花环上面的解放军军帽”并结合所学,人民军队能够克敌制胜的原因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官兵浴血奋战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