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8 08: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下列哪一图片所示内容是本次会议上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党旗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022·山东菏泽·统考一模)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辩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绘画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3.(2022·山东济宁·统考三模)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2022·山东滨州·校考一模)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5.(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新中国成立
6.(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2022·山东东营·统考模拟预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表现在
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全境解放、祖国统一
C.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D.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8.(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9.(2022·山东德州·统考一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截至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至2020年的190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西藏地区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10.(2022·山东济宁·统考一模)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②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③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海南岛获得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12.(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由此可知( )
A.上甘岭战役的地理位置在朝鲜半岛中部 B.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
C.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主要处于进攻地位 D.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13.(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向工业化进军 D.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
14.(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下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15.(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右图为魏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影印件,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此文,它讴歌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6.(2022·山东菏泽·统考二模)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黄继光、邱少云等耀眼的名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下列与他们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中国人站起来了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鼓足千劲,力争上游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2022·山东滨州·统考一模)毛泽东认为,“(抗美援朝)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其“必须参战”的主要理由是
A.美军曾帮助国民党打内战 B.美军意图进攻苏联
C.保家卫国,维护中国长远利益 D.通过参战,收复台湾
18.(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19.(2022·山东临沂·统考一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20.(2022·山东济宁·统考一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2022·山东临沂·统考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这次改革( )
A.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B.建立了农村合作社 C.实现了土地私有制 D.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22.(2022·山东临沂·统考三模)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分到土地后,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整个倒了过来,地是我们的了,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这表明土地改革:( )
①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使农民与地主互换了角色
③得到了农民拥护 ④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让毛泽东“兴奋”的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4.(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农民的人均货币收入是26.8元,与1949年的14.9元相比,农民的消费购买力空前提升。农民生活改善,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二、综合题
25.(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对纪念碑底座浮雕主题的定位是,要选用最能代表人民革命的历史题材来展现纪念碑的主题思想。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胜利渡长江等8个历史题材。
——摘编自贾英廷《六百年间天安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英雄”的含义。
(2)从材料二所列四个历史题材中,任选一个并阐明其被兴建委员会“选用”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意义。
26.(2022·山东威海·统考模拟预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需要不断的创新。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巩固统治?而西方的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什么政治制度发展到高峰?
材料二: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据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
材料三:辛亥革命带来的直接成果,至少有两条:第一,它打乱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秩序。第二,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以上摘编自金以林《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使用一个论据进行阐释说明。
材料四: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4)材料四中的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具体含义。
27.(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被打垮……
材料二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帝国”“注定最后……被打垮”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农民战争”“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它们最终未能成功的共同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结合起来”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28.(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为贵州籍红军战士刘新扬的一封家书,此信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原件无标点。刘新扬后来在抗日战争前线英勇杀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父母亲二位大人鉴:
敬禀者自儿出门转瞬间就是三年了,也没有给二位大人一函,也不知二大人的身体如何。想二大人的身体是很健康的,儿在外为国家出力,也不能在父母身边问安,儿想在为阶级、为中华民族谋解放,为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所以儿远离父母二大人。可幸儿经过雪山草地,没有丧于敌人之手,这真是几万幸唉!儿在外的生活比在家好得多了,请父母亲不必挂念,将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儿荣归故里,父母的面目上也是光荣的,儿再望父亲来信将家庭的一切来信写明,这是儿希望的,言之不尽,下次再禀告……
男刘新扬叩禀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
——根据耿显家《一封“长征家书”的考证及相关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刘新扬烈士的革命经历
材料二 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
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
——据张丁《最可爱的人:抗美授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2)指出材料二中家书的时代背景。
(3)材料二中的家书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说明革命家书的收藏价值。
参考答案:
1.B
【详解】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B图片所示内容是本次会议上决定的,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点评】
2.B
【详解】本题通过国内外人士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切期望与拥护反映出了国内外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盼望之情,故选B.
A选项绘画能力较强并不是本题考查的主题,也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主题;
C选项《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但题目中主要通过人民对新中国国旗的重视程度体现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C选项与题意无关;
D项,1949年9月中华大民共和国还未成立,巩固新生政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选项。
3.A
【详解】据题干“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A符合题意;1954年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排除;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排除;20世纪80年代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排除。故选择A。
4.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世界历史意义,选项D正确;①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隆重举行开国典礼属于历史史实,选项A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开国大典,选项B错误;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属于历史结论,选项C排除。
5.D
【详解】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天安门”是指1919年北京学生率先发起了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第二个“天安门”是指194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D项正确;1898年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皇帝开展戊戌变法,1911年武昌起义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但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排除AB项;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但是与“天安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根本性的变化”是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的主人,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西藏、台湾还没有解放,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时国家还十分贫弱,还没有出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排除CD项。故选A项。
8.B
【详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所以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使得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C项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排除;D项是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故选B。
9.C
【详解】据材料“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截至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至2020年的190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可知,1951年西藏的解放,并于1965年成立了民族自治区人民当家做主,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进步,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我国临近国家提出的,排除B项;西藏经济的发展最主要得益于我国的民族政策,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在西藏的具体表现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排除A项;“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是针对港澳台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体现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友好往来;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新疆地区,与西藏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D项正确;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 开国大典的举行,1950年 海南岛获得解放,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可知,这是秦基伟将军对上甘岭战役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D项正确;题干没有说明上甘岭战役的地理位置在朝鲜半岛中部,排除A项;题干没有说明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排除B项;从题干中不能得出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主要处于进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战士”可知,材料描述是抗美援朝。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因此“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项正确;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排除A项;向工业化进军、 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都不是“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排除C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中国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展现了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红旗中“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体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故选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排除B;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体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但“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体现的是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排除C;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执政为民奉献精神,排除D。
15.D
【详解】根据题干“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D项正确;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即为“红军”,与题干“1951年”不符,排除A项;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与题干“1951年”不符,排除B项;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至1959年1月期间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被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根据“黄继光、邱少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黄继光和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排除;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的内容,C排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黄继光、邱少云”无关,D排除。故选择B。
1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轰炸丹东一带,侵犯了我国主权与安全。C正确;AB与援朝无关。AB错误;抗美援朝战争中不涉及收复台湾行动。D错误。综上故选C。
18.C
【详解】考查点:土地改革。解题思路: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使农民获得土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C符合题意;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排除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排除B;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不符,排除D。故选C。
19.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农民得到了土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BC两项都没有涉及分地内容;D项的时间是1978年,与题干“1952年”时间不符。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故D符合题意;《共同纲领》有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起到了巩固新中国政权的作用,A项正确;建立农村合作社和实现了土地公有制的是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D项;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属于农民私有,但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故选A项。
22.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分到土地后”说“现在整个倒了过来,地是我们的了”表明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恶劣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①说法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整个倒了过来,地是我们的了”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土地改革,农民 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主人,脚踏的再也不是地主的土地了,而不是土地改革使农民和地主互换角色,②说法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经过土地改革,全国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获得土地,广大农民欢欣鼓舞,土地改革得到农民的拥护,③说法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地是我们的了,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可知,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④说法正确,因此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含有②AB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根据材料“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可得出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解放了农村的生道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且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农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一场不顾客观条件、争相推动农业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普遍的群众性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2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发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5.(1)含义: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烈士。
(2)
题材 理由
虎门销烟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武昌起义 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胜利渡长江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意义:以国家的名义表示对革命英烈的崇敬和缅怀;有利于鼓舞生者,激励后人;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分析可知,“人民英雄”指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烈士。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讯而动,相继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以国家的名义表示对革命英烈的崇敬和缅怀,有利于鼓舞生者,激励后人,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
26.(1)分封制 奴隶制民主政治。
(2)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3)观点:辛亥革命推动历史进步阐释说明:革命推翻清王朝(或推翻帝制〕,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解析】(1)
制度:根据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的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
问题:根据材料二“……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措施:根据材料二“……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二世领导实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3)
观点: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带来的直接成果,至少有两条:第一,它打乱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秩序。第二,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可提炼观点为:辛亥革命推动历史进步。阐释说明: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推翻清王朝(或推翻帝制〕,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等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4)
文件:根据材料四“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体含义:根据材料四“……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等方面回答“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具体含义。
27.(1)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等。
(2)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3)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4)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被打垮”可知,这是因为,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可知,这些斗争依次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只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可知,成果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这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28.(1)经历:参加红军;参与长征;抗击日本侵略者。
(2)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3)情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价值:革命家书记录了革命先辈的真情实感和使命担当,彰显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蕴绵长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详解】(1)经历:由材料“儿出门转瞬间就是三年了”“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可幸儿经过雪山草地,没有丧于敌人之手,这真是几万幸唉”“儿在外的生活比在家好得多了,请父母亲不必挂念,将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可知,刘新扬烈士在1934年参加红军,并参与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2)背景:由材料“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可知,材料二中家书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3)情怀: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价值: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革命家书记录了革命先辈的真情实感和使命担当,彰显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意蕴绵长的家国情怀;革命家书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