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作品的制作过程,理解作品呈现的文化内涵、功能与意义。
2.在案例分析中设置问题,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感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语言及其主题,进而理解作品的纪念性与象征性。
3. 认识中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兵马俑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兵马俑是如何借助艺术语言与造型手法凸显其纪念性与象征性的。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的片段视频,学生观赏并思考:这样的场景给你什么感受 (壮观、雄伟)
教师继续追问:你还见过哪些像这样壮观、雄伟的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打造了一支“威武之师,雄伟之师”。
展示秦始皇陵图片并总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咤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威严,希望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引导学生欣赏兵马俑全景俯瞰图,并提出问题:通过观看图片和课前积累,请谈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圆雕陶俑。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三座俑坑共计7000多件兵俑,600多件马俑。
教师继续追问: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整体气势磅礴。为什么会造成一种壮观和磅礴呢 学生自由探讨并回答,教师总结:采用重复的方式营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展示兵马俑的局部图片,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这些陶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学生交流探讨并回答,教师总结:相同点是刻画细腻、生动写实、发丝清晰可见,注重细部刻画;不同点是脸型、五官不同、神态各异,有的泰然自若,有的目光炯炯,有的双唇紧闭,若有所思,而且发式也各不相同,可谓千人千面;服饰上有的穿战袍、有的披铠甲,有的着布衣千姿百态。
活动二:总结领悟
教师进行评价并升华情感: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是世界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堪称国宝。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是它的局部,还有大量的"’, Iry下,并未被发掘,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珍惜国宝、爱护陌宝是每一个中国六的家任和义务。
活动三:小结作业
1.总结升华: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因此,我们应对我们祝巴方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并有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2.课后查阅秦始皇的资料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