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高二期末质量评估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有误,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B项“并不可信”有误,文中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D项因果关系颠倒。)
2.D(“主要运用……的事例论证”有误,此处属于引用论证;同时,本段还采用道理论证方法。)
3.A(B项、C项、D项都是由物及心,都是看到了某一物象,引起内心的一种感发;A项借助于“石”“席”等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意,是由心及物。)
4.D(A项“助力巴彦淖尔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说法错误,时间先后颠倒。根据材料一的原文“巴彦淖尔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肩负着种粮和育种的重任”,即巴彦淖尔先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后人们才在这里建立种质基因库。B项,据材料二图形,2016—2018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是逐年下滑的。C项,据材料二图形,伴随着我国种业市场规模的变化,我国种业市场的同比增长也呈现曲线变化。)
5.D(“由此也带来了……等问题”的说法有误,我国种业的市场化时间短和“创新利用效率不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没有必然联系。)
6.(1)通过建立种质基因库等手段保护好种质资源。(2)提高了种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种子。(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种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每点2分,共6分)
7.C.(“补叙爹娘身世家境这一段”有误,应为插叙。)
8.(1)正面描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文章描写爹娘二人一起做箱子时的动作描写。(2)侧面描写。通过与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通过写二娘、大娘来衬托娘的家境清贫和单纯可爱。(3)细节描写。通过对二娘家小木箱上图案的描写和对爹受伤的手指的描写等展现人物心理。(每点2分,共6分,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9.(1)相对于二娘家的精致小木箱,娘更喜欢爹做的丑陋的小木箱;因为这是爹对娘饱含深情的“处女作”,承载着亲情和爱情;(2)相对于技术精湛的爹做的追赶潮流的家具,小木箱丑陋陈旧,娘却说“给我一对金的我都不换”,把“丑箱”与最初的美好和爱关联,情感真挚而含蓄;(3)做小木箱时爹把手指头砸坏了,指甲丑陋变形,但娘不以之为丑,时常抚摸着问“疼不疼”,作品歌颂了父母的爱情和其生活的美好。(每点2分,共6分)
10.A
11.C(A项两个“谢”都是“道歉”的意思;B项的“疏”分别是“分条记录”和“疏远”的意思;C项的“坐”分别是“因……获罪”和“治罪”的意思,“相坐”是“连坐、连同治罪”的意思;D项的分别“因”是“经由,通过”和“凭借”的意思。)
12.B(“霍光上奏朝廷逮捕苏武,免去了苏武的官职”有误。原文为“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意思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13.(1)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适”“因”“致”各1分,大意2分)(2)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老百姓像云那样集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揭”“云集响应”“景从”各1分,大意2分)
14.C(“高歌”的是词人自己,不是客人;“无人知此意”是没有人理解自己,而不是“客人不知亡国恨”。 )
15.(1)直抒胸臆,“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写出词人心忧万事却孑然一身、垂垂老矣的境况,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感慨;(2)借景抒情,“戎葵凝笑”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自己落魄处境的自嘲;(3)用典抒情,“湘中”用屈原典故,词人用酒凭吊屈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每点2分,共6分)
16.(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17.①前仆后继 ②坚如磐石 ③历久弥新 (共3分,每处1分,其他词语酌情赋分。)
18.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纯粹信仰和坚定信念闪耀后世。(每处1分,两处都对3分。)
19.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意志坚定的革命精神。 (共4分,修辞手法2分,分析2分。答出比喻,分析合理可亦给分)
20.①都会呼出的液滴 ②属于近距离传播 ③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研究较少
21.①建议:应选择通风管道彼此不连通的酒店作为隔离酒店,并做好通风管道的消杀工作。②原因:因为病毒能以气溶胶形式通过通风管道传播。
22.参考立意:(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2)个人选择助力伟大的中国梦。(3)取舍之间彰显人生智慧。(4)勇于担当,善于取舍。
参考译文:
文本一: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文本二: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其报告给皇帝。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用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封地,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待、尊宠他。
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身边的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逝。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2022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
文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都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
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
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
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
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晴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
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
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
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
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
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
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
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
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
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
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
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
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
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
来做比喻的。
:
: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