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学科: 语文 课题: 22、狐假虎威 课型:新授课
一、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是使自己脱离了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 课文中描述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有非常多,突出了不同角色的特点和心理变化,人物对话生动有趣。在教学中依托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积累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演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成语“狐假虎威”是用来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学情分析: 本班有47名学生,到了二年级上学期,所有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独立朗读故事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够做到正确、流利,但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能够读出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指导朗读,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情感。由于这是一篇寓言类故事,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是本课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学会借助提示讲故事,学会书写“神”生字。 3、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 四、教学难点: 学会借助提示讲故事,学会书写“神”生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齐读词语。 男女生读词语。 多形式朗读复习。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核心过程推进 初读课文,指明题意。 齐读课题。 自由读课文,思考:“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用“ ”画出。 出示“假”在字典中的意思,选择题目中“假”的意思: 不真实的;(2)借用、利用。 4、贴图:借。 5、过渡:它到底是怎样把老虎的威风借走的呢? 三、细品课文,体会题意。 (一)创情境,感受老虎的威风 1、这只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板书:活命) 2、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从哪里看出来?(板书:威风) 3、带上动作读。 4、学习“扑”、“逮”字。 5、哪个词看出狐狸反应快? 6、用刚才的方法自学“窜”。 7、全班加上动作齐读。 8、狐狸现在被老虎抓住了,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 抓语气,细品狐狸的态度 被抓后,狐狸是什么反应? 理解“骨碌碌一转”。 为什么狐狸要扯着嗓子说话? 指导读句子,全班齐读。 老虎是什么反应? 看到老虎一愣,狐狸更加怎么样? 指名读,学生点评,齐读。 看到老虎被蒙住,松开了爪子,狐狸越来越怎么样?指导朗读。 对话表演: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 抓神态,演示狐狸的自证 过渡:狐狸已经骗到老虎松开爪子了,狐狸接着怎么证明自己的话?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描写老虎和狐狸的四字词语。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演一演这些词语。 学生汇报交流(贴图)。 总结词语。 指导读句子,加上动作读。 小动物们心里想什么?理解“纳闷”。 老虎相信狐狸的话了吗?理解“信以为真”。 揭示小动物们被吓跑的真正原因。 总结: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来吓跑百兽的。所以狐假虎威就是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来欺负人。 (四)再读课文,角色扮演 1、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感情,加上动作。 2、四人小组表演故事 3、请小组上台表演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神”,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2、观察关键笔画。 3、区分“礻”和“衤”。 4、指导书写“神”字,老师范写。 5、学生书空并练习书写,老师巡堂指导。 6、师生评议。 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说话训练 交流汇报。 指名读。 学生评价 合作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 练习反馈 学生汇报交流 指名回答。 观察生字,书写练习。 通过读与找句,培养学生在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理解词语并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语并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做动作、朗读)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掌握文本内容,锻炼说话能力和朗读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进入学习。 理解词语并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拆字组合) 通过书写指导,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训练。
开放式延伸 五、老师小结,推荐阅读: 《中国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 课后延伸,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