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人:傅天舒 景显娣 研做人:李海蓉 高颀 冷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区域粘贴条形码。
2.回答第一部分(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8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教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A.河姆渡文化猪 B.仰韶文化人面 C.红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纹黑体陶钵 鱼纹彩陶盆 碧玉龙 白陶鬶
2.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3.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A.反对苛政 B.主张“有教无类”
C.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主张“以德治国”
4.关于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如下形容: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与这些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5.中国的很多历史故事演化成为成语,例如“揭竿而起”就出自于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黄巾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
6.秦朝建立后,以赢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皇帝制度
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7.中国邮政曾发行一套《丝绸之路》邮票,如下图,其中一枚主题是千年帝京。该枚邮票最佳首发地应在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敦煌
8.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明清时期
9.屹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有一种说法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建。那么,此时的唐朝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唐朝初期,政府预在关中一带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按着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在中央的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户部
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户部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工部
11.自隋唐以来,重学之风初步形成,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2.2016年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印两国交流,在印度那烂陀重新启动了修建玄奘纪念堂工程。修建中的玄奘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可能是
A.伊斯兰教清真寺 B.佛教寺院 C.天主教教堂 D.道教庙宇
13.于阗人尉迟乙僧工于绘画,他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将“凹凸画”引入长安,使唐朝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唐朝的时代风貌是
A.兼容并包 B.全面繁荣 C.文化领先 D.民风活泼
14.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其中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三衙与枢密院分权,请问,枢密院所拥有的是
A.行政权 B.财政权 C.统兵权 D.调兵权
15.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这一创举出现于
A.西夏 B.北魏 C.金朝 D.辽朝
16.古代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这一时期是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唐宋时期 D.宋元时期
17.中国古代科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图片可用来研究
A.火药的传播 B.指南针的演变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术的进步
18.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女真文字、西夏文的共同特点是都借鉴了
A.回鹘文 B.藏文字母 C.汉字 D.蒙古文字
19.2019年12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二十年前,我国从哪国手中收回了澳门主权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美国
20.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引发这一“感 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A.丞相的废除 B.锦衣卫的设立 C.内阁的设立 D.军机处的设置
21.下表是1793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关于驻藏大臣职责的部分内容:
(二)今后邻近各国来西藏的旅客和商人或达赖喇嘛派往域外人员,须由该管主脑呈报驻藏大臣衙门签发路证,并在江孜和定日两地方新派官兵检验。
(五)关于军队编制,代本下设甲本、如本和定本等,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挑选年轻有为者充任。
(八)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收入及开支,驻藏大臣每年春秋两次进行审核。
A.改变了清朝边疆总体治理方略
B.巩固了平定大小和卓的成果
C.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藏区的管理
D.直接负责西藏宗教行政事务
22.如图为清代雍正年间中央制度架构示意图。图中空缺处应为
A.内务处
B.南书房
C.枢密院
D.军机处
2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过:“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还主张重新设立宰相,关注学校的作用,此人最有可能是
A.王夫之
B.王阳明
C.顾炎武
D.黄宗羲
24.这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到弱的必然命运。这部书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儒林外史》
25.图片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下面四幅图片中的人物与虎门销烟有关的是
26.“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政府割地赔款。”材料中“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7.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做出了持续努力。其中,清朝统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辛亥革命
28.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清末新政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9.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图“?”处应填入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30.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A.求同与存异
B.人文与博爱C.浪漫与现实
D.科学与民主
31.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中共一大
B.红军长征
C.八七会议
D.南昌起义
32.下图的宣传单中印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学校罢课,商界罢市,期促政府之反省”等语句。这份宣传单可用来研究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护法运动
33.从图1到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可以提炼出
图1遵义会议会址 图2飞夺泸定桥 图3过草地
A.五四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34.“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35.它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里的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6.右图是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一次谈判期间的合影,这次谈判的地点是
A.上海
B.北平
C.南京
D.重庆
37.1960年9月30日,中央转发的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调整、巩固、提高、充实”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核心是
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38.五一劳动节,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新中国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下面对他们的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邓稼先 雷锋 王进喜 焦裕禄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39.自1979年起,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签订协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可口可乐成功进入中国主要得益于
A.中国政策的转变
B.中美建交的便利
C.营销策略的成功
D.人民群众的需求
40.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它们共同之处是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C.精益求精、统一战线
D.改革开放、群众路线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材料四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
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五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如何解决“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这个问题?其结果如何 (6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它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有何意义 (6分)
(3)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8分)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一年级
历 史 试 卷(答案)
一、选择题: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CDBDD 6--10 ABCBB 11--15 DBADD 16--20 DBCAA
21--25 CDDAB 26--30 ABBCD 31--35 ACCAC 36--40 D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 20 分
41.(1)制度:郡县制。2 分
解决:郡国并行制。2 分 结果:地方威胁中央(七国之乱)。2 分
(2)元朝制度:行省制度。2 分 意义: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省制的
开端。4 分
(3)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4 分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
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
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早日实现,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开辟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新的历史进程;也为国
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4分(任答 2点既可。言
之有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