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同步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气魄(pò) 澎湃(bài) 高山之巅(diān)
B.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发扬滋长(zī)
C. 哺育(bǔ) 扮演(bàn) 民族屏障(bíng)
D. 宛转(yuàn) 豪迈(mài) 一泻万丈(xiè)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D.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B.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D.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4.对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
B.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
C.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B.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C.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D.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6.下列对《黄河颂》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并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B. 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C.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长句为主,兼以短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 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好地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7.(2分)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 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 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 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 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8.下列对《黄河颂》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并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B. 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C.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长句为主,兼以短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 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好地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二 、填空题
9.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万里写入胸怀间。
(3)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4)自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
(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三 、综合性学习
10.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学习了《黄河颂》一文后,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环节。
答:
(2)如果你是组织者,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
答:
(3)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文化,许多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都与黄河有关,请各列举一例。
成语:
俗语:
歌曲:
古诗词: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人们对其近乎漠视的污染和掠夺威胁着这条母亲河的健康。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黄河严重的生态危机,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答:
四 、现代文阅读
11.拓展阅读。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啊,黄河母亲
①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
②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混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
③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
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鹤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随时接受母亲的洗礼。
④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⑤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峙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 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 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 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
⑥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混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 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 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
⑦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再看河流的气势,用“势 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 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
⑧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⑨我爱黄河,我爱母亲! “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⑩“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
⑴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⑶按要求给下列句子做批注。
句子 批注
①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品味加下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在文中,作者对黄河的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1)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2)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一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 A 与莫名的 B 。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
(3)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
(4)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
(5)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选自《读写日报》作者 叶子)
⑴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穹( ) 拽( ) 潸 ( ) 夙( )
⑵将“怅然”和“感动”选择填入文中的A、B处。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沦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湃pài。C.屏píng。D.宛wǎn。
2.【答案】C;
【解析】 点拨: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3.【答案】D;
【解析】 点拨:D项正确的划分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A;
【解析】句中并列的短语“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间的停顿应用顿号。
6.【答案】C;
【解析】 应是“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7.【答案】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语境填写语句的能力。具体解题时,首先应细读题干要求,搞清提示内容的特点;然后逐项理解每个语句的意思,辨明其各自的特点;最后再逐项与题干对照,选取其最为吻合的一项。本题参照已给出的提示内容“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一句来判断,与其最为吻合的一句应该是“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故选A。
8.【答案】C;
【解析】应是“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9.【答案】(1)奔流到海不复回
(2)黄河落天走东海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黄河人海流 更上一层楼
(5)长河落日圆;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古诗词积累与运用,属于基础知识,平时注意积累即可轻松写出答案。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0.【答案】答案 (1)(示例)收集黄河的成语 讲述黄河的故事 背诵黄河的诗歌
(2)(示例)同学们: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去捡拾那些沉淀着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
(3)成语:中流砥柱、河清海晏。
俗语: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跳进黄河洗不清。
歌曲:《黄河大合唱》《黄河颂》。
古诗词: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示例1)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示例2)拯救黄河,从我做起。
(示例3)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
【解析】
解析 (1)活动环节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激发起学生了解黄河、关爱黄河的兴趣。
(2)开场白要结合活动主题,用语文明、得体, 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3)只要是和黄河有关的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4)广告语要紧扣活动主题,有感召力,突出保护母亲河的要旨,给人以启迪。
11.【答案】(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解析】(1)考查对诗歌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读懂诗歌后,可从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的角度,从讴歌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的角度,从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角度作答即可。本诗既描写了长江外在美,又褒扬了长江的伟大的精神气质。
(2)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臂膀”的比喻义:长江主干及其支流。“摇篮”比喻义: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这都是词语的语境义。
(3)考查对这首诗歌情感的把握。《长江之歌》气势宏大,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情景,显示出她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比较阅读。从手法上讲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风格上讲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内容主题上讲,都表现其巨人形象,都抓住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的人文特点,都在哺育中华民族,都能代表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2.【答案】⑴以“啊,黄河母亲”为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敬仰之情。
⑵文章第①段先引用《黄河大合唱》里的歌词,给人一种“未见黄河,先闻其声”的感觉;然后针对歌词和老人们的话连发两问,制造悬念, 引人思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⑶①动词“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幻影出现时的动感,富有诗意。
②排比。增强表达的气势,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表现黄河雄伟壮观的特色。 先是疑问和不屑,后转变为感动和敬仰。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13.【答案】⑴qióng zhuài shān sù;
⑵B A;
⑶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
丢失,失落;
⑷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⑸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⑹排比、比喻;
⑺注意要求: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⑻注意赏析的步骤和要求。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字音拼读书写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注意“夙”的读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词语运用的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句子的表达目的,运用得体的词语的填充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中词语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针对本题,结合内容主题分析,魂牵梦萦:日夜思念,以致无法入眠;沦落:丢失,失落。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语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及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来理解。本题可以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看到我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要先做好此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所谓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要把词语放入原句中,然后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仔细体味、揣摩,理解词语的含义。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即可。本题结合句子及所积累的知识,可知, 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呼应的句子是: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及对文章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中要求,抓住重点词语,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筛选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文中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
此题主要考查句式的仿写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要求: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要求从修辞和叠词的运用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叠词)+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注意赏析的步骤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