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课后服务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31分)
1.阅读下面这段话,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分)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鲁迅先生满怀景仰,由zhōng( )地感谢藤野先生对自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huì( );朱德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再现了母亲勤劳而伟大的一生;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平庸( )的外表下闪动着一个天才的灵魂;那炽( )热的炉子陪者着居里夫人一同见证了美丽的颜色。
(1)由zhōng( ) (2)教huì( )
(3)平庸( ) (4)炽( )热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现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积极做好防疫工作是每个市民责无旁贷的责任。
B.天气转暖,泉城公园的山茱萸竞相开放,灿若金霞,真是美轮美奂。
C.这台晚会的主持人无论是形象还是口才都差强人意,难怪观众怨声载道。
D.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殚精竭虑,勇攀高峰,逐渐将梦想化作现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从这次新肺抗疫战中,我们再次明了:人类必须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了解自然。
B.表现人性关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C.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4.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阿来交流,跟随一滴水经过丽江。
③你将与双喜对话,体味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游历风景名胜。
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⑥③②④
5.小语用博物馆APP穿越古今,“云”体验传统文化。以下情境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小语运用AR与古人“对话”。问候古人的母亲时用“令堂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古人指点时,用“请不吝赐教”。
B.“云”游茶博物馆时,小语看到一副对联的上联是“扫来竹叶烹茶叶”,于是就对了下联“茶烟透窗魂生香”。
C.“云”游园林时,小语发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D.小语运用VR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畅游富春江,感受天下独一无二的山水风光。
6.古诗文默写。(8分)
(1)《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中寄寓着作者无限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杜甫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表达了感时伤怀的感情。
(3)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意为“ ”,在诗中喻指 。(2分)
(4)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请简析《黄鹤楼》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1分)
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请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如果他们同意给这部小说开“出生证”,就会把它送交出版社,那么一来……
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那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
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如果失败是局部的,通过进一步加工还可挽救,他一定会发起新的进攻。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 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7.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国家)的 。(2分)
8.文段中随着书稿的寄出,保尔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9.画线句子“铁环”“新的武器”各指什么?这句话说明什么?(3分)
10.有人认为:到了全书的结尾还写英雄竟然有“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的消极悲观想法,这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你的看法如何?(3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年5月18日)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
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
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
1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
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C.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D.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12.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3分)
1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4分)
阅读《背影》一文,完成小题。(15分)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1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2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3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4,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5,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6。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7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8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9;颇踌躇10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11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12,深青布棉袍,蹒跚13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14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15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4.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15.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的下列句子。(3分)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16.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4分)
17.本文主要描写对象是背影,可是②③段似乎与此并无关系,是否可以将这两段删掉呢?(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5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属:致意,引中为劝酒。③纵一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盖竹柏影也( )
③清风徐来( ) ④不知其所止(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庭下如积水空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相与步于中庭 游于赤壁之下
C.壬戌之秋 徘徊于斗牛之间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举 酒 属 客 诵 明 月 之 诗 歌 窈 窕 之 章
22.甲乙两文的写作背景都是作者被贬黄州,当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时期,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作者在两文中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心情的理解。(3分)
三、作文(60分)
(一)小作文(10分)
23.你的外地网友李华同学想来你的家乡游玩半天或一天,请你这个东道主根据自己的游玩体验推荐一个景点,要求至少使用两种感官角度,字数不少于120字。
(二)大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奔流不绝。”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体要明确。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答案:
衷 诲 yōng chì
2.D
3.B
4.C
5.B
6.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飘飞的蓬草 诗人自己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浓浓乡愁。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8.担忧——痛苦而焦虑——喜悦、充满希望。
9.“铁环”指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这个制约;“新的武器”指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这句话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10.我认为这样写不仅没有损害英雄形象还使得他显得更加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因为保尔并非是个完人,而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克服自身缺陷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只是他经受了各种磨练,逐渐被锻炼成为了具有钢铁意志的英雄。
11.C
12.①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我国劳动人口数字下降,劳动人口规模仍占比最大。③(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促使)我国0-14岁人口增加。④我国人口构成比较合理。
13.①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②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4.②结构上:总领全文,使文章产生悬念,从而吸引读者;③内容上:这段话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中心内容,突出背影。
15.动作描写,“走”“探”“穿”“攀”“缩”“倾”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时的艰难情景。“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他爬时的困难,“倾”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16.示例一:无私忘我,爱子心切:儿子当年已经二十岁,具备独自往返北京的能力,在儿子再三劝阻下,他还是坚持亲自送行。
示例二:无微不至,仔细体贴:帮儿子把紫毛大衣铺好座位;嘱托儿子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不要受凉。
示例三:富有耐心:照看行李时,他又忙着和脚夫讲价钱,不急不躁;不断地嘱咐儿子坐车的注意事项后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
17.不能,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情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了铺垫。
18. ①考虑,想到 大概是 慢慢地 停止
19.D
20.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茶、存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②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
示例:甲乙两文中作者都很悠闲自在,甲文中夜半赏月;乙文清风明月,泛舟江上,举酒颂歌,冯虚御风,宛若仙人。诗人的心情却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泛舟的悠闲。意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乙)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止,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略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