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09: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
道德修养: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法治观念:通过歌曲演唱、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图片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健全人格: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责任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和意识
大家知道这两幅图,分别是哪两个区的区旗吗?你对这些地方了解多少?分享一下吧。
今天我们系统的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新知导入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新界
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新知讲解
1553年
葡萄牙人谎称遇到风浪,借口晾晒货物,登陆澳门。
1573年
葡萄牙获得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1887年
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签约,
承认其对澳门的管理权。
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新知讲解
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湾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性质不一样。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基于外国租借中国领土和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其解决途径是通过外交谈判(租期届满和废除不平等条约)来实现港澳回归。新知讲解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
“实现国家统一是全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是要统一的!”
——邓小平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知讲解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2)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3)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
1.背景
2.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
新知讲解
“一国两制”构想
目的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不变
社会制度、生活方式
地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两制”
大陆: 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核心)
一个中国
提出者
邓小平

主权归属:从他国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管理权: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新知讲解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提和基础)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动动手:你能试着构建一国两制的逻辑图吗?
核心(目的):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影响:“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新途径。
新知讲解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步走
目标导学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新知讲解
1.香港的回归
1982年
1984年
1984.12
1997.7.1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进行进行了两年、22轮慎重而艰苦的谈判
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新知讲解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新知讲解
“我们每一次的谈判,都只为那2秒钟。我跟英方说,我们的国旗,一定要在零时零分零秒升起,主权回归,分秒必争!这件事情毋庸置疑!”
——时任外交官安文彬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中葡两国政府经过一年谈判,于1987年4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新知讲解
1999年12月20日0时0分0秒,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红 旗:
紫荆花:
五颗星:
香港
香港同胞心系祖国祖国统一
祖国
紫荆花红旗:
红白两色:
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
五颗星 :
国家的统一
莲 花 :
澳门的繁荣昌盛
三个花瓣 :
澳门有三岛组成
大桥和海水:
反映了澳门的环境特点
区旗的绿色:
充满生机的祖国
新知讲解
北洋政府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提出收回香港
南京国民政府
曾三次要求收回香港
新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新知讲解
①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 “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弱国无外交
新知讲解
回归后的澳门
1999年,澳门人均GDP仅1.5513万美元。
2019年,澳门的人均GDP达到了9.2492万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新知讲解
港珠澳大桥堪称非凡壮举 展现中国不断增强雄心
“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大桥。经过长达8年的施工,于2018年正式通车。屹立于南中国海的港珠澳大桥,飞越伶仃洋两岸,跨越无形与有形的界限,天堑变通途。一座跨海大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折射了香港、澳门与深圳、珠海之间的同生共长,香港、澳门会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新知讲解
2007年,《财富》
我们
错了
1995年,美国《财富》预言
香港
“已死”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新知讲解
材料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鼓舞着他们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共和国史》
材料一: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一大盛事,它一洗中国人民蒙受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党政干部学刊》1997年
材料二:二十年过去了“一国两制”下的香港“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不同的是香港人民告别了港督殖民时代,摘掉了“二等公民”的帽子,开始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生活。
—《中国产经新闻报》
港澳回归的意义
1、对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对港澳: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3、对今后: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新知讲解
材料研读: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3)中英、中葡双方的共同努力;
(4)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根本原因)
启示:
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新知讲解
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新知讲解
对比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建立目的
代表
社会制度
特点(权限)
相 同 点 发展对外经济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深圳、珠海等地
香港、澳门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1.都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2.都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3.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性质。
新知讲解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新知讲解
南京
1949、4、23
国民党残余退往
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
新知讲解
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新知讲解
一国两制: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12.20
澳门回归
百年耻辱:
构想
实践
含义:
意义: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板书设计
1、中国领导人当初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是( )
A.收复香港问题
B.收复澳门问题
C.统一台湾问题
D.如何加大开放的力度
A
课堂练习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C
课堂练习
3、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课堂练习
4、“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
A.香港回归祖国 B.澳门回归祖国
C.台湾问题的解决 D.西藏和平解放
A
课堂练习
5、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史证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B
课堂练习
收获与总结
请以“这节课,我学到了……;在今后,我要……”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