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政治认同: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道德修养: 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法治观念: 掌握明朝的八股取书,理解其影响
健全人格: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
责任意识:培养辩证看待历史的意识
教学目标
大家知道这些人是谁吗?
关于他们的事情,谁来分享一下?
新知导入
阅读材料,概括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元顺帝
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
导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
成就霸业的——
政治腐败
搜刮民财
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新知讲解
背景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新知讲解
朱元璋其人其事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他和秦始皇一样,给后世留下了严重的“相貌疑云”。不管他长得丑与帅,他的聪慧、胆识和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毋庸置疑的。
明太祖老年像
明太祖青年像
新知讲解
明太祖老年像
明太祖青年像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家境贫寒,小时候给地主放牛。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温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院做了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那座寺院被战火烧毁。他就前来投靠了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知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终于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
《野卧》
天为罗帐地为毡,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
恐踏山河社稷穿。
新知讲解
建立霸业
大都
临清
济南
汴梁
开封
颍州
阜阳
凤阳东北
应天
南京
杭州
潼关
蕲水
浠水
大同
上都
正蓝旗东
渤
海
海
东
黄
河
大
江
江
长
刘福通
徐寿辉
郭子兴
朱元璋
濠州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
起义军活动地区
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
明军北伐路线
元顺帝北逃路线
1356年,朱元
璋攻占集庆,改名
应天府。1368年在
此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秋,明军
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时势造英雄
建立大明国
朱元璋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呢?
元朝末年吴王朱元璋于1367年在应天府(南京)出兵北伐时,颁布了宋濂所写《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的檄文。这可是一篇少见的雄文。檄文中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为朱元璋北伐的纲领。檄文以“天命”为中心,同时兼带华夷之辨的民族主义,理直事明,气势磅礴,顺应民心恢复汉家江山,有力配合了北伐军事行动顺利进行,为明朝建立奠定基础。该文的影响亦十分深远,不少汉民族主义者都对该文推崇有加,其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亦演变为清末革命党的口号。
新知讲解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应天(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新知讲解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想一想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新知讲解
明朝疆域图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朱元璋建国后的烦恼
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
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
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
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
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换位思考:我当皇帝怎么做?
新知讲解
材料:“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
--《明实录》卷五十九
结合课文和材料,找出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
朱元璋认为,
元朝的灭亡使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强化皇权
新知讲解
自主学习课本,归纳总结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中央
地方
军事
监察
措施
思想
考“四书”“五经”,八股取士
新知讲解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丞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中央
新知讲解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中央:废丞相,权归六部
中央
作用: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
新知讲解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由中央任命,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地方:取消行省,设三司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地方
地方
新知讲解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新知讲解
问题探究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 彼此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拆分权力+互相牵制)
新知讲解
初期人员构成:勋贵
土木堡之变:被兵部控制
统兵权
调兵权
制衡
新知讲解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内容:
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厂卫
2.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作用:
监视官民,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强化皇权——监察
新知讲解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阅读P69页知识拓展了解“廷杖”制度和“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表现了明朝君权空前强化。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除了通过政治制度的改革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之外,还有什么途径能够从根本上让世人顺从呢?
新知讲解
1.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表现
明朝科举考试细则
命题
范围:
“四书”
“五经”
答题限制: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答卷格式——“八股文”: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八股文特点=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新知讲解
科举看榜图
新知讲解
范进中举(明)
新知讲解
年代 世界主要 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对中国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发展。
培养出的不讲实际学问的“人才”,不利于选先用能。
新知讲解
隋文帝:
唐太宗:
隋炀帝:
武则天: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唐玄宗:
科举制创立发展史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明朝僵化:
实行八股取士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朱元璋废除丞相,改革科举等强化皇权的措施呢?
利:加强君主专制,巩固明王朝统治
弊:皇帝专权,削弱政府效能,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八股取士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据统计,洪武17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3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明代政治史》
新知讲解
措施 影响
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改革科举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设五军都督府,军权归兵部;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
知识归纳
实行“八股取士”。
加强了思想控制,但禁锢思想,阻碍了文化、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利: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有利于巩固统治
弊:皇帝专权,不受约束,给明朝统治留下隐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加强)
新知讲解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北京、南京两个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目标导学四:经济的发展
新知讲解
农业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新知讲解
2、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新知讲解
3、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新知讲解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
乔家大院
大明帝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新知讲解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
大明帝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新知讲解
1、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要到 ( )
A.陕西西安 B.河南开封
C.浙江杭州 D.江苏南京
D
课堂练习
2、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
A.熟读“四书”“五经”
B.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C.会写作规范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B
课堂练习
3、《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C
课堂练习
4、明清时期各地商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帮,主要有徽商、晋商、闽商、广商、宁波商、洞庭商等。他们在各地建公所、会馆。当时流传谚语 “广商富甲天下,钻天洞庭遍地徽”。这反映出商帮 ( )
A.形成地域生产的分工
B.具有巨大的贸易优势
C.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D.推动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C
课堂练习
5、影《锦衣卫》涉及的史实发生在 (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
C
课堂练习
收获与总结
请以“这节课,我学到了……;在今后,我要……”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
明朝的建立
措施
明朝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南京)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明朝的统治
板书设计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