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学习目标
1、朗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2、感悟,品味诗意的语言。
3、借鉴,学会抒情的手法。
诵读训练: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秋思”含义指什么?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答:“地白”指月光满地。
由此想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自学提示
望月怀远,不尽的怀人思亲之情
(一)悟主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望月怀远,不尽的怀人思亲之情。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歇,休息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清冷的露珠
打湿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秋天的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二)图画美
银白的地面
熟睡的乌鸦
飘洒的冷露
润湿的桂花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本诗所描绘的优美画面。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散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雪,树枝上影影绰绰,安歇着几只乌鸦。夜渐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湿润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清香。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此时作者心情可能如何?
前两句写景,
展现了一幅月光澄澈、万籁俱寂的图画,
渲染了中秋望月寂寥冷清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怅然的心情。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散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雪,树枝上影影绰绰,安歇着几只乌鸦。夜渐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湿润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清香。
(三)赏名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后两句抒情。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
诗人没有正面抒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望月怀远之情表现得蕴藉深沉。
“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会随着银月的清辉一同洒落人间。新颖妥帖。
换成“在”就显得平淡寡味。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写作特点: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
渲染了中秋望月的寂寥冷清的氛围,
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
将离别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小 结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景〕
抒怀〔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十五夜望月
1.《十五夜望月》中不带一个“月”字,却暗写了诗人望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夜望月》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链
(1 )说出月亮的别称
(2 ) 搜集咏月名句
月亮的别称:
银钩、玉盘、蟾宫、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