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背记与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背记与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8 16:58:34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简约课堂
飒露紫
昭陵六骏
拳毛騧
白蹄乌
特勤骠
什伐赤
青骓
新课导入
昭陵六骏陕西礼泉县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朝的强盛。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板书课题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史料实证)
2.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隋亡唐兴的学习,体会“成由俭,败由奢” 的道理;通过唐朝盛世局面形成与统治者励精图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民生、实施仁政是实现和谐社会必备条件。(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一)唐朝的建立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年号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1.建立
武德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2.唐太宗李世民继位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627年-649年)统治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新知讲解
杀兄逼父登上帝位的李世民,面临如何对待高祖的官员、自己的亲信以及作为政敌的官属。突厥颉利可汗在太宗时便率兵进逼至长安渭水北岸。’隋末动乱以来,土地荒废、人口减少,全国经济一片凋敝;一些农民亡命山泽进行反—些地方势力也还存在局部动乱的危险。
——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即位后的李世民,面临了哪些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
统治阶层内部
突厥的侵扰
社会生产遭到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治国思想一:
材料1: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征传》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材料2:唐太宗认为"人智有长短,能有巨细","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他用人的办法是"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 ——吴云、冀宇编注《唐太宗集》
治国思想二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魏征
杜如晦
房玄龄
长孙无忌
善于谋略
敢于决断
房谋杜断
材料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 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治国思想三
心存百姓,以民为本
3.唐太宗治国思想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治国措施
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即位之初,依据德才兼备和当时官员的职责,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员的严格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九等”。
2)经济上:
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唐太宗治国措施
凡事皆需务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
太宗谓侍臣曰:“……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 ---《贞观政要·论务农》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设置安西、北庭等都护府
3)军事上:
击败东、西突厥(少数民族),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文教昌盛
国力增强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文教昌盛、国力增强。史称 “贞观之治”。
5.唐太宗治国效果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上文大意: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大门几个月不用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她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李治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了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目标导学二、女皇武则天
1、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功绩有哪些?
措施: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作用/影响: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开元盛世奠定了的基础。)
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
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无字碑”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怀与气魄。
3.如何评价武则天?
无字碑
肯定
武则天是我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颇具政治才能,打击贵族势力,招揽人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等。使唐朝的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否定
心狠手辣,滥杀无辜,重用酷吏,崇尚佛教,大搞阴谋诡计。
后人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武则天这个女人是古今少有……她粉碎的传统,创设的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
——林语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宋庆龄
她当政期间,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国力不断增强,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1)“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历史上将他统治前期称为什么?
(2)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政治稳定,出门行道都不用担心歹人
唐玄宗、开元盛世;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盛,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女皇武则天
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治国措施: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2)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资治通鉴》: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务;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两人都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的贤明宰相,前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其他人都不能同他们比。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共同点: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原因: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等……
启示:
1)重视维护国家统一;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3)要善于用人等……
历史解释
隋唐重要史事的时空线索
①开通大运河
②李渊起兵反隋
③玄武门之变
④贞观之治
⑤武则天称帝
⑥开元盛世
时空观念
唐高祖(李渊)
武则天
建立唐朝
公元(618年)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
继续发展
唐玄宗
开元盛世
继续发展
国力增强
持续发展
鼎盛强大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2022年青海)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多次盛世局面,主要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下属于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22年贵族毕节)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B.武则天的承前启后
C.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D.宋太祖的重文轻武
C
A
3.(2022年四川雅安)“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C
课堂检测
4.(2021·宁夏·中考真题)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
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B.有开明君主出现
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D.老百姓安居乐业
5.(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这一时期
A. 开通了大运河 B.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开创了科举制 D.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背记与检测
一、2022版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思维导学:
三、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原因:(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启示):(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称帝:是唐高宗的妃子,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骆宾王),扩大了统治基础。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①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②人口持续增长,③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④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2.措施:(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注重官吏考核)(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温馨提示】
1.历史上一般把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之世称为“治世”,把政治昏暗、社会动乱之世称为“乱世”。
2.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史称其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唐太宗时期的贤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
四、课堂检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唐太宗告诫大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面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
C.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D.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
2.(2021·福建·漳浦县南浦中学七年级期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向世人展现唐都长安风采。长安即今天的(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3.(2021·湖南·江华县二中期末)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人们习惯将唐诗归为文学范畴,其实唐诗里也隐藏着一部波澜壮阔的唐代历史,映射着大唐三百年的风云沧桑。下列唐代诗歌中,能反映“盛唐气象”的是( )
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2022秋·天津红桥·七年级统考期末)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
A.唐玄宗统治时期 B.汉景帝统治时期
C.宋真宗统治时期 D.明成祖统治时期
材料题
6.(2022秋·河北张家口·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
材料二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兢《贞观政要·治国犹栽树》
(1)材料一采用了我国古代哪种纪年方法?材料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背记与检测
一、2022版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思维导学:
三、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原因:(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启示):(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1.称帝:是唐高宗的妃子,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骆宾王),扩大了统治基础。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①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②人口持续增长,③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④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2.措施:(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注重官吏考核)(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温馨提示】
1.历史上一般把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之世称为“治世”,把政治昏暗、社会动乱之世称为“乱世”。
2.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史称其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唐太宗时期的贤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
四、课堂检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唐太宗告诫大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面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
C.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D.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以看出,唐太宗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体现这一治国理念的是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B项正确;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不能直接体现出唐太宗重视人民的理念,排除A项;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是整顿吏治的措施,不能直接体现出唐太宗重视人民的理念,排除C项;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属于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设,不能直接体现出唐太宗重视人民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福建·漳浦县南浦中学七年级期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向世人展现唐都长安风采。长安即今天的(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因此题干描述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向世人展现唐都长安风采。长安即今天的西安,A项正确;洛阳、北京、南京都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021·湖南·江华县二中期末)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开创了殿试制度,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以,她的统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B项正确;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不能说明由此提高了妇女地位,排除A项;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是唐太宗,排除C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是唐玄宗,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人们习惯将唐诗归为文学范畴,其实唐诗里也隐藏着一部波澜壮阔的唐代历史,映射着大唐三百年的风云沧桑。下列唐代诗歌中,能反映“盛唐气象”的是( )
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意思是稻米如同流淌的油脂一般丰盈,粟米洁白晶莹,公家和个人的储粮仓里都装满了米粮。这首诗是杜甫回忆开元盛世的盛况所作,B项正确;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意思是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意思是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起义的诗句,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秋·天津红桥·七年级统考期末)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
A.唐玄宗统治时期 B.汉景帝统治时期
C.宋真宗统治时期 D.明成祖统治时期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开元通宝”应该铸造于唐玄宗统治时期,A项正确;“开元”与汉景帝、宋真宗和明成祖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材料题
6.(2022秋·河北张家口·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
材料二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兢《贞观政要·治国犹栽树》
(1)材料一采用了我国古代哪种纪年方法?材料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
【答案】(1)年号纪年法。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大门几个月不用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2)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政府减轻徭役等。(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自贞观以后”“(贞观)八年、九年”“(贞观)十五年”,结合所学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所以这里采用的是我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法。从“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可知,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米价便宜,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大门几个月不用关闭,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恢复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中的“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等内容可知,唐太宗亲眼见证了隋朝的灭亡,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与民休息,减轻徭役,发展生产等,最终缔造了“贞观之治”百姓安乐的盛世局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