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实词、虚词。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和写法。
重点难点:
1、准确解释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并归类、比较。
2、对拓展阅读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课前小测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 朝著名文学家 。本文属于赠序,作者写作的目的是 。
用原文回答
①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
②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③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
④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朗读课文。
解释加点的字词,归纳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
(参考《中考解读》64页。)
翻译划线的句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理清课文思路。
理解本文主旨。
6、课堂检测 《课时作业》P77
三、拓展阅读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032781.htm" \t "_blank )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 ( http: / / baike. / view / 229346.htm" \t "_blank )、四库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6111.htm" \t "_blank ),天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21571.htm" \t "_blank )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 ( http: / / baike. / view / 823497.htm" \t "_blank ),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qiǎng)假(jiǎ)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 ( http: / / baike. / view / 1392198.htm" \t "_blank )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 ( http: / / baike. / view / 932105.htm" \t "_blank )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ǐ)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zhé)省记。通籍 ( http: / / baike. / view / 1472440.htm" \t "_blank )(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yín)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 ( http: / / baike. / view / 902470.htm" \t "_blank )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一、解释加点词语。
1、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汗牛塞屋 ( http: / / baike. / view / 823497.htm" \t "_blank )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4、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5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6、生固幸而遇予乎
7、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8、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二、归纳文中“以”“之”等虚词的用法。
三、翻译句子。
⑴书非借不能读也。
⑵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⑶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 ( http: / / baike. / view / 1392198.htm" \t "_blank )之不已。
⑷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四、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何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2.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 ( http: / / / " \t "_blank )遭遇给黄生听?
3.作者从借书这件事情讲述了什么道理?
能力提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故有所览辄省记。(就)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公家的书)
C.其切如是(迫切) D.使与书俱(一起)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与“当余之从师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随园主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032781.htm" \t "_blank )授以书,而告之曰 B.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C. 惴惴焉摩玩 ( http: / / baike. / view / 1392198.htm" \t "_blank )之不已 D.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3. .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大国,难测也。
C.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D.投诸渤海之尾。 归而形诸梦
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园主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032781.htm" \t "_blank )授以书,而告之曰(我把书给了黄允修并且告诉他说)
B.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现在黄生跟我一样贫穷,他也借书给别人。)
C.归而形诸梦(我返回家中在梦中还出现向张氏借书的情形。)
D.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俸禄花出去了书买来了,连续不断的堆积堆得屋子到处都是,蠧虫丝迹时常覆盖着书册。)
5.选出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书非借不能读” 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B. 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
C. 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目的是炫耀自己有钱买书了。
D. 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以及举例论证来证明观点,勉励黄生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⑴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及时地阅读。⑵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⑶做官以后,花去官俸买回书来,满满地堆了一层,白色蛀虫和灰丝,常常沾满书本。⑷懂得借到书的幸运与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快。6.作者用心良苦,不仅以此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 7.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意近即可) 8.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文章分段编辑 ( http: / / baike. / link url=w-9Dj-tOrm9QmKsmd2gYP_48YYtSVXMiEMXCiDuW6MICRb06g7GatJ7Uvbj15DqZ" \l "#" \o "编辑本段 )
本文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一段是这一部分的首领段,先说黄生借书,缘事而发引出下面议论。第二段在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后,一连用了“天子”、“富贵人家”没有几个读书者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初步证明;并以“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再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强假焉”)和属于自己的东西(“吾所有”)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做对比论证,证明了“天下物皆然”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的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三段又以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为有力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藏书(物)者和借书(物)者对书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的对比;(2)“我”幼时遇张氏吝书之不幸与黄生遇“我”公书之幸的对比;(3)“我”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的对比。总之,这部分围绕中心观点,有议有叙,层次清楚地阐明了事理。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在上述充分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遇到肯“公书”的人,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必专,归书要速。最后一段照应开头,也是在点出写这篇“说”的目的:勉励他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对比。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享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的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有力地[2]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课文分析:课文分析编辑 ( http: / / baike. / link url=w-9Dj-tOrm9QmKsmd2gYP_48YYtSVXMiEMXCiDuW6MICRb06g7GatJ7Uvbj15DqZ" \l "#" \o "编辑本段 )
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我们当代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读书。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求学。
课文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地阐明事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出人意料,引人深思,随后围绕着这个中心,逐层展开阐述。先以帝王、富贵人家全都藏书丰富,却没有几个读书人,以及祖父辈尽心藏书而子孙辈随意毁弃书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再运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这种外来的压力,会化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作者又拿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证。最后,在上述分析说明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勉励他应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 ( http: / / baike. / view / 902470.htm" \t "_blank )”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 ( http: / / baike. / view / 18155.htm" \t "_blank )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
中心: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1-4]
文章主旨: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劝勉人们(此指黄生)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
写作特点:论点:书非借不能读。
正反对比论证以及举例论证
用类比推理,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说明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作者从那常见的现象中推究出其原因——“虑人逼取”。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4]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指人的内心)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学习)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畅快的样子)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不懂道理)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此指品位低俗)亦耐不得!
(选自《板桥家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眼中了了( )
(2)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3)老吏苦之( )
(4)臭油坏酱悉贮其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2)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3.找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一句。
4.二、三段从两个角度讲"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弊端,同时也陈述了作者关于读书的两条重要经验。请概括这两点。
.(1)明白,清楚 (2)穷尽 (3)以……为苦(4)都,全 2.(1)千百年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超过孔子呢?(2)况且看一眼就能背诵,就有了什么东西都要背诵的弊端。3.中心论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4.(1)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2)读书应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
译文
一个姓黄名允修的书生来向我借书。我把书给了黄允修并且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你没听说过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的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读书的又有几个呢?搬运时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呢?其余祖辈、父辈积攒了许多书,但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形就不必说了。不仅仅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必定担心别人催着还回去,因而忧惧的样子抚摸把玩那东西不停,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还回去了,我就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是我自己的了,必定会把它捆扎起来,放置在高处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到将来再看。’‘这样的话。
我年轻时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籍。有一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前往张氏家去借书,张氏不借给我书,我返回家中在梦中还出现向张氏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读书的心情像这样。所以只要读过的书就牢记在心。做官以后,俸禄花出去了书买来了,连续不断的堆积堆得屋子到处都是,蠧虫丝迹时常覆盖着书册。这样以后我便感叹借书来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一,而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姓黄的读书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的情形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愿意把书公开慷慨出借,与姓张的人吝惜书籍不肯借书的样子好像不相似了。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读书人本来幸运遇到了我。黄生懂得借到书读的幸运和借不到书读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必定会专心,而他归还书也必定会迅速了。
我写下这篇文章,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2)生:对读书人的称呼,这里指年轻的读书人。
(3)授 ( http: / / baike. / view / 379241.htm" \t "_blank ):交给,交付。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或"你"。
(5)七略 ( http: / / baike. / view / 229346.htm" \t "_blank )、四库 ( http: / / baike. / view / 1076111.htm" \t "_blank ),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西汉末年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宫廷藏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续做这项工作,写成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宫廷的藏书,分经、史、子、集四库。这里的七略四库泛指皇家的藏书丰富。《七略》,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 http: / / baike. / view / 576100.htm" \t "_blank )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 ( http: / / baike. / view / 287900.htm" \t "_blank )》、《史 ( http: / / baike. / view / 37183.htm" \t "_blank )》、《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173535.htm" \t "_blank )》、《集 ( http: / / baike. / view / 281152.htm" \t "_blank )》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6)然:然而,但是。
(7)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汗,名词用做动词,使……流汗的意思。塞,使……塞满,使动用法,汗牛充栋。
(8)祖父:祖辈和父辈。
(9)子孙:子辈和孙辈。
(10)弃者:丢弃的情况。
(11)无论:不用说,不必说。独:只,仅仅。
(12)然:这样。
(13)夫(fú)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夫,那。
(14)强(qiǎng):勉强。
(15)虑:担心;害怕。
(16)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焉,……的样子。
(17)若:如果。
(18)业:已、已经。
(29)高束:捆起来放在高处。束,捆绑。
(20)庋(guǐ):放置,保存。藏:收藏。
(21)姑俟(sì):姑且等待。姑,姑且。俟,等待。
(22)异日:日后,将来。异:别的,其他的。
(23)云尔:……样的话。
(24)难致:难以得到。致,得到。富:多。
(25)与:给。
(26)形诸梦:形之于梦 ( http: / / baike. / view / 5691450.htm" \t "_blank )。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形,出现,表现,表露。诸,等于“之于”。(“之”指代词,代借书的情形;“于”指在)。
(27)切:迫切。
(28)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所以 (只要) 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辄,就。省,记。省记:明白的记在心里。
(29)通籍:指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语。籍,民籍。通,动词,有上升进入的意思,这里指表示从民籍到仕宦的提升。
(30)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积。
(31)素蟫(yín):指蛀蚀书籍的银白色蠹(dù)虫。
(32)灰丝:指灰尘和虫丝。素蟫灰丝:蠹(dù)虫丝迹。
(33)时蒙:常常布满。
(34)卷(juàn)轴:书册。古代还没有线装书的时期,书的形式是横幅长卷,有轴以便卷起来。后世沿用“卷轴”称书册。
(35)少时:年少的时候。
(36)岁月:指时间,光阴,时光。
(37)可惜:值得珍惜。
(38)类:好似,类似,像。
(39)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以……为公,把……作为公有的。
(40)吝:吝啬。固:固然,本来。
(41)归:归还。归书:还书。
(42)为一说,使与书俱:写下这一篇《黄生借书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为,写下。
(43)俱:一起(交给黄生)。
(44)授以书而告之曰,之:代词,他,指黄允修。
涉及成语
①汗牛塞屋:汗牛充栋。
②必高束焉:束之高阁。
字词辨音
①假(jiè)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现按 假:借 翻译,不作通假)
②省(xǐng) 故有所览辄省记 shěng 节省
③翻卷( juàn)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④摩(mó) 娑(suō )俟(sì) 辄(zhé)俸(fèng) 庋 (guǐ) 蟫(yín) 省(xǐng)[1-4]
一词多义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你)祖父积子孙弃(子辈)
然:然天子读书者(但是)非独书为然(这样)
为:为一说(写)非独书为然(是)
若:若不相类(好像)赋若夫(你)
与:往借,不与(给)幸与不幸(和)[1-4]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