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清晰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清晰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12:58:30

文档简介

高三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图1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
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350
■早期
300
口中期
口晚期
250
200
150
100
50
0
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湖北北京甘肃辽宁河北湖南江苏安徽四川云南内袋
图1
A.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
B.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
C,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瓦解
D.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
2.表1所示为战国时期儒、墨两家部分思想家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儒、墨两家
表1
观点
出处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礼记·中庙》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礼论》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墨子·兼爱》
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墨子·天志上》
A.有志于富国强兵
B.阶级立场明显不同
C.致力于恢复周礼
D.思想主张完全对立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23-224C.
3.汉初,人们仍习惯性地将秦始皇称为“秦王”,与六国晚期及楚汉战争时期的诸国国君并列,对
秦二世更是直呼“胡玄”,甚至连记述史事时也刻意不用“秦二世”纪年。这反映出,汉初
A.分封制度得以复兴
B.宗法原则不受重视
C.皇权观念影响有限
D.纪年方式十分混乱
4.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针对丧葬“竞为奢靡”及“田荒不耕,游食者众”等问题,下诏
皆予以禁止。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
B.主流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
C.休养生息政策已无法推行
D.传统重农思想得到了重申
5.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大量的唐诗反映时人并吞四海、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
志向。如初唐时期“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我”,中唐时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及各种边塞诗如“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据此可知,唐诗
A.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B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
C.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D.侧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6.据《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统计,清代前期我国内河航运里程已有5万公里以上,沿海航
线1万公里。新疆、蒙古与内陆的贸易也有大规模的发展,山西商人开辟的从蒙古草原直抵
俄罗斯的北疆陆路贸易线亦达万里之遥。这表明,清代前期
A.高效农业生产已经形成
B.城乡网络体系相当完善
C.商业贸易方式不断变化
D.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
7.清末,江苏镇江的士绅马相伯会同绅董公议,“丹阳县西门外一带荒田近练湖,取水甚易,系属
膏腴之壤”,拟集股设立农垦公司。公司开办后,即“以此项田租,拨充兴办学堂之用”。这反
映出
A.近代中国农业完成近代转型
B.农业转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C.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D.西方农业经济模式在华的传播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某一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
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
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毛泽东作出这一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23-224C.高三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A2.B3.C4.D5.C6.D7.D8.C9.A10.A11.B12.B13.C14.A15.C16.B
17.(1)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开辟了中国外
交新局面:为世界繁荣和持久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8分)
(2)严峻挑战:西方大国宜扬“中国威胁论”;美国制定重返亚太战略,遏制中国:地缘环境复杂,周边局势紧
张;中国外交体系亟待完善。(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18.(1)特征:以报刊为舆论阵地;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学说为思想武器;以知识女性为先锋:
反封建意识强烈;社会影响力较大。(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黑死病造成英国人口锐减,劳动力缺乏: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繁荣;妇女的自立自强和对经济独立
的追求。(4分,答出两点即可)
观点:不能。(1分)理由:中世纪后期的英国妇女在就业机会上与男性不平等,参与经济活动仍然存在限
制,工资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示例
章节:第四章前期儒家文明—汉唐文明
解说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需术,儒学成为我国专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国文明便被置于儒
家思想的决定性影响之下,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风俗等,无不被深深地打上
了儒家思想的烙印。在儒家文明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充实。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
道教和佛教盛行,儒家的统治地位被削弱,在此背景之下,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
时期,儒学家提出了需、释、道“三教合归儒”的主张,调和吸收佛道思想: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
策:唐代士大夫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用儒学的天命论和伦理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念,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
的统治地位。(10分)》
汉唐时期的儒家文明一直保持“仁以为己任”的积极进取精神,对后世中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
响。(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西欧国家与东方进行的香料贸易利润巨大:亚洲香料产量巨
大。(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丰富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了中国商品经
济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历史作用:香料贸易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香料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之间的联
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客观上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4分,答出两点即可)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3-224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