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树和喜鹊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树和喜鹊》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的作品。故事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先写树和喜鹊都很孤单,再写那里种了树,来了很多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最后写树和喜鹊都很快乐。随着画面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得快乐,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的道理。低年级小朋友对这种三段式结构的故事,容易亲近,并易产生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听故事,所以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为教学打下一定基础。本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个难点,需要好好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倒八这个偏旁,会写“单”“居”2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及量词的使用。
4.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写话。
5.感知段落,初步了解童话故事,感受语言节奏,初步体会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的意思。
2.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猜谜语导入,引初课题
1.出示谜语,生猜。
(1)交流谜底。
(2)你知道喜鹊的家在哪儿么?
(3)师小结,板书课题,齐读。
板块二 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根据前测,反馈难点:
(1)巡查发现,核对自然段,注意第三段左边有一幅插图,文字在右侧。
(2)整体出示所有生字,交流难点。
通过前测,发现这几个生字,遇到了困难,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们?
窝:结合图片认识“鸟窝”再拓展新词。
孤单:认识两个偏旁,并拓展组词。
静:结合之前学过的形声字“青”。
(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小青蛙》的时候,学过含有很多“青”字的形声字,“静”也是他们家族的一员,也可以把它归为一类。)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相互协作。
板块三 细读品悟,感受“孤单”
1.观察图画,说一说。
(1)交流后出示:
树 鸟窝 喜鹊
(2)你能用上数量词说一说么?(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
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也很孤单”。
(3)如果连成一句话,你会怎么说呢?师示范。
2.比较句子,对比着读,进一步体会“孤单”的感受。
课件出示: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1)如果是我们看图片讲故事,我们会这样说——(两个句子一样么?)
(2)通过比较,三个“只有”让我们知道了树、鸟窝、喜鹊都是唯一的,他想表达什么感受呢?请你再读一遍,体会体会。
(3)孩子们,我们一起看着图,把句子补充完整。
读了句子,我们再看这幅图,此时,你觉得大树是什么感受?是孤单的。喜鹊什么感受?也是孤单的。
小结:结合课文中“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我们体会到了“孤单”的意思。
读书的时候,碰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看看前面的内容,有可能会提示这个词语的意思哦。
3.创设情境,体会心理。
(1)教师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孤单呢?
(2)是的,树很孤单,喜鹊很孤单。
我们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需要在后半句话中加上一个也字。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吧。
(4)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句,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树和喜鹊后来有邻居了,他们不孤单了。)
板块四 对比阅读,感受快乐
1.看,还是这个山坡,后来这里变了。
2.听老师读3、4段,生再读。
3.对比从前和后来,感受快乐。
(小结:有时候,图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我们可以先看图再读课文,也可以先读课文再看图。)
4.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吧。
板块五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出示“单、居”2字,学生观察。(上小下大)
2.教师指导,提示要点。
(1)“单”:倒八要点小撇长,这笔横在横中线上,这笔横最长,四横间隔一样。
(2)“居”:半包围结构,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
3.师范写,生书空并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4.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