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1
《古诗二首》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童孙未解供(gōng gòng)耕织,也傍(bàng pàng)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xīn 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草满池塘水满陂(pō 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qī)。
二、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1. fú xiǎo( )时分,爷爷就跑到地里给蚕宝 宝弄 sāng yè( )了。
2.白 zhòu( )来临,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是啊,没有辛勤的 gēng yún( ),哪里有三收获呢
三、给诗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也傍桑阴学种瓜 ( )
A.傍晚。 B.靠近。
2.童孙未解供耕织 ( )
A.从事。 B.供给。
3.稚子弄冰 ( )
A.刚出生的婴儿。B.幼小的孩子。
4.短笛无腔信口吹 ( )
A, 随口。 B.充满信任的口吻
四、查字典,填空。
1.“漪”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组成词语是:________。
2.“晓”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①天刚亮的时候;②晓得,知道,懂得;③使人知道。
在“家喻户晓”一词中应是第______种义项;
在“晓以利害”一词中应是第______种义项;
在“晓行夜宿”一词中应是第______种义项。
五、阅读与欣赏。
村晚
________,水满陂,山街落日浸寒漪。
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腔信口吹。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诗句描写的是农村_________(填时间)的景色。
3.写出古诗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陂:________________
(2)漪:________________
(3)腔:________________
(4)信口: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填空。
(1)表现牧童悠闲自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诗人通过写______、_______ 、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 幅恬静悠然的图画。
5.“山衔落日浸寒漪”中“衔”字用得好吗 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父的园子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蚱(mǎ) 割掉(gē)
B.瞎闹(xiā) 明晃晃(huǎng)
C.蚌壳(bèi) 铲地(chǎn)
二、看拼音,写词语 。
园子里飞来了几只 hú dié( ),它们绕着树上的 yīng tao( )飞舞。我们拿着 chú tou( )在园子里除草,用 shuǐ piáo( )给菜地浇水。
三、仿照示例,按要求写词语,再选择一个ABB 式的词语造句。
1.蝴蝶 蚂蚱(两个都是虫字旁)
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蓝悠悠 绿油油(形容颜色的ABB式叠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胖乎乎 毛嘟嘟(形容样子的ABB式叠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内。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
3.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
4.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 )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3.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写大树会发声、土墙会回答,表现出园子里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拍一拍手,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一两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这句话通过描写蜻蜓、蚂蚱、蜜蜂来表现祖父园子里的______________。描写蜻蜓和蚂蚱,侧重于写它们的__________,而写蜜蜂时,着重描写了它的_______”,还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2)我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种小昆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与欣赏。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⑩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 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一切动植物都是怎样的 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园子里还有很多植物,请展开想象,选择两种,仿照这一段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家,在兰阳(节选)
我的家,在兰阳,那里有一山的阳光有像橡皮筋一样一年四季弹跳的水,有大声说话的杨树和捂着嘴巴说话的花朵。如果这个山和那个山说话,或者这棵树和一万个影子后的另一棵树说话,他们就这样传话--椿树传给身边的榆树,榆树传给身边的杏树,杏树扔一颗杏给柳树;柳树咬着辫子思考一会儿,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给婆婆纳草;婆婆纳草将要传的话录音封签打包给小河。这时小河的鱼就有事情干了,他们嘴对嘴,一个一个传递消息。传递一程又一程,一直传递给领一群孩子洗澡的芦苇叔叔。芦苇叔叔弯腰接到信,甩一下湿湿的手,笑着摇一摇头--那封信就变成了一片片洁白的芦苇花。这些精灵一样的芦苇花飞啊飞啊,飞到收信的那棵树身旁,贴到他的树
叶上,那棵树就幸福地抱起一片一片花朵,慢慢地读起来。
1.在这篇选文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2.根据选文内容,将传递消息的过程补充完整。
椿树→( )→杏树→( )→婆婆纳草→( )→( )→芦苇→芦苇花→收信的树
从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兰阳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