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7 23: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本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第二课,学习完这一单元,就将进入到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港澳的回归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在讲述港澳回归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外交方面的内容。本课的重点内容主要有: “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港澳回归祖国的过程以及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认知,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八年级地理统编教材中学习地理区域(南方地区)时,将学习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会对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基本现状有初步的了解,本课则是从历史的角度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行授课,教师通过讲授香港的回归始末,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澳门回归始末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通过分析地图、表格、文字资料,学习运用多种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同时也提高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涵;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1.完成课前导学案,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历史的耻辱板块,制作PPT,初步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阅读《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并上网查找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1982年会谈的相关内容,了解香港回归背后的故事。小组合作编写历史情景剧。 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并选择你有把握讲述清楚的问题,制作ppt。2.编写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的历史情景剧。 1.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新课 导入:引入1925年闻一多先生发表的一组诗《七子之歌》,这组诗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处失地比做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以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归。学生朗读诗歌后能够深切感受到港澳两地迫切希望能回归祖国的强烈情感。 学生朗读并说明作者情感 引起学生共鸣,奠定情感基础。
一、历史的耻辱——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1.组织小组课前预习,制作港澳台问题的ppt,学生回忆思考八年级上册所学知识,了解台湾问题的产生,并思考台湾问题的出现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2.在学生了解港、澳、台问题后,教师举例说明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人的生活情况。3.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思考1:港澳被侵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
思考2:面对被侵占的香港和澳门有哪些方式能帮助它们回归呢?原因是?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所在小组设计的PPT,并跟同学们讲述港、澳、台问题的由来。2.学生能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到香港迫切想要回到祖国的强烈情感。3.讨论,并想出解决港澳问题的方式,说明原因。 1.培养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2.通过对资料的搜查,激发学生兴趣,广泛阅读。3.培养学生联系现实,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二、现实的抉择——“一国两制”的构想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完成“一国两制”的学习卡片。同时引用升国旗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一国两制”政策。 制作“一国两制”学习卡片,理解“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 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2.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民的期盼——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引入一张老照片照片让我们回到1982年。第一张照片是邓小平接见访华的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历史场景中。图片中左边是我们熟悉的邓小平,右边就是撒切尔夫人,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此时的她意气风发,因为她代表英国打赢了与阿根廷的马岛主权问题的争夺战,她是挟马岛战争的余威来到中国。第二张照片是撒切尔夫人整个身体几乎是趴在了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利用两张老照片撒切尔夫人不同的状态引入中英之间的艰辛谈判。组织学生在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历史情景剧《“铁”与“钢”的较量》。展示港澳回归的图片,并组织学生观看香港回归视频。4.总结港澳回归的原因及意义。 思考表演历史情景剧《“铁”与“钢”的较量》感悟中英谈判背后的刀光剑影。观看图片及视频,感悟。结合材料,总结原因及意义。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2.通过情景,学生深刻认知香港回归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感受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坚定决心。
明天会更好——一国两制创辉煌 1.通过美国《财富》杂志1995年“香港已死”并结合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的基本史实。2.结合央视新闻中的关键词“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感想?3.简要介绍2020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和颁布《国安法》的基本史实,表达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观看视频并谈谈面对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应对? 培养现实关切和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港澳的回归标志着我国洗雪了百年国耻。1840年以来的百年屈辱已经成为历史,然而,那种被役使、被压迫的悲惨记忆,却烙印在国人心头。风侵雨蚀,长城不倒;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就是西方所不能理解的中国精神。有人说,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所幸,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今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为带领我们走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制定了“两个一百年”,在这两个节点中,你们正好处于青年和中年。正如习主席所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让我们一起写下对祖国的期待,让这种期待成为我们的动力,砥砺前行。 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歌曲中感悟历史。 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符合新课改所要求的课堂教学。第一是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这堂课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以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了解香港回归的艰辛过程,使学生初识外交谈判过程中的种种机锋,让学生体悟到国家强大是维护自己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根本保证。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殖民时期港英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初识今天香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2.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意义和原因。3.了解国家强大是维护自己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根本保证,并正确看待今天的香港问题,激发学生自觉树立爱国精神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这三个目标由浅到深,教学落实较好。第二是教学过程设计巧妙,创造亮点。课堂开始,展示闻一多创作的《七子之歌》,让学生在朗读中总结作者情感。接下来通过历史的耻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现实的抉择——“一国两制”的构想、人民的期盼——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明天会更好——一国两制创辉煌四个学习板块进行授课。在这一过程中,杨老师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小老师”上台讲授、组织学生编写并表演历史情景剧、老照片对比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最后结合2019年部分乱港分子扰乱香港安全,分裂祖国的无耻行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感想,由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第三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能大胆质疑。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中,能够独立思考。当然,通过这节课的具体实践,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时间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和平vs武力”启发学生思考环节设计不够完善。未来在设计问题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2.教学语速较快,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意配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调整。总的来说,这节课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了以往教学的表象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