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8 08:2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一单元: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增广贤文·上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庖丁解牛》(《庄子》)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鸿门宴》(《司马迁》)
诸子
史传
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
道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
生动的历史场景
鲜活的历史人物
走进诸子散文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侍 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从人物言行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德育目标:以先贤为榜样,树立理想,追求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有为青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回看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斯言诚哉!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是一个文化启蒙,文明奠基的时代;那是一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时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战,杀伐不断,民不聊生......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身处这样的时代,除了被时代的风云所裹挟,
还能做点什么呢?
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子;
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孟子;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老子;
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庄子;
主张“治民无常,唯法为治”的韩非子
......
有一群人如炬火般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
他们每一个人都曾以最热的赤肠、最真挚的情感关照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座伟大的思想丰碑!
走近中国历史上最巍峨的思想丰碑
——孔子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四书”与“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是汇集了儒家学说的代表作品。
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仁治。孔子曾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首先亲爱亲人然后博爱众人——即
对人的尊重与同情。它是统摄“礼”“义”“忠”
“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②德治。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拱之。”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德治民,
这样百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统治。同时他还将
“仁”扩充到政治领域,提出君主爱民,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主要思想
③礼治。孔子曾说“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意思是说不以礼治国,就像没有耜(古代的一种农具)
却要耕地一样。孔子认为无论是立身还是治国,没有礼
是不可以的。所以他还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不言,非礼勿动。”
④人治。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为正,孰敢
不正。”孟子也说过“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
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儒家非常重视统治者以身作则
的表率作用,强调个人在为政中的重要性。
孔子的主要思想
⑤孔子的教育观。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
受教育的权力,不分贤愚贵贱,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主张“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成不变。
主张“学思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主张“学以致用”,认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应该以利国利民为导向;
......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绝圣矣。”
宋真宗赵恒:“人伦之表,帝道纲。”
宋代理学家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近代历史学家柳诒徵:“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明月,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界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500多年前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小型班会课
子路、
(由)
曾皙、
(点)
51岁
冉有、
公西华
59岁
18岁
(求)
(赤)
侍 坐
31岁
在尊长近旁陪坐
这场2500多前的班会课的主题是什么?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主要就什么问题展开了讨论?
“各言其志”
整体感知
课文是如何围绕“志”展开的?课文据此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孔子问志
弟子言志
孔子评志



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
孔子是怎样问志的?
由此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教学风范?
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研读——第一部分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乎”相当于“于”;状语后置
“以”同“已”,是“止”的意思;省略句
平日、平时
知:“了解”;宾语前置
或:“有人”;尔:“你们”
“以”是动词,“做”的意思;宾语前置
①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孔子是怎样问志的?由此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教学风范?
②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循循善诱

跨越时空,寻先贤之志
齐读第二部分,思考:
四位弟子各自有怎样的志向?
由他们的言行中可见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跨越时空,寻先贤之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研读——第二部分
率尔: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
哂之: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摄:夹处;乎:相当于“于”,在。
加:加到......上;以:用;状语后置
因:接续;以:用;状语后置
比及:等到
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
子路(仲由)
有抱负,自信,
却较鲁莽、轻率。
志:
性格:
侧重强国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研读——第二部分
方六七十:
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方:纵横
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至于,表另提一事
以:介词,把;俟:等待;省略句“以(之)俟君子”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志:
性格:
侧重富民
冉有(求)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研读——第二部分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相:
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如:或者;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
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志:
性格:
侧重以礼治邦
公西华(赤)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研读——第二部分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撰:
何伤乎:
鼓:名作动,弹奏;希:同“稀”,稀疏
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而:表顺承;作:起身、站起来
撰:才能
伤:妨碍
莫:
既成:
冠者:
浴:
风:
吾与点也:
同“暮”
已经穿定
成年人,20岁行冠礼。
游泳
吹风
赞同
淡定洒脱,高雅淡泊
志:
性格:
侧重悠游自得,享受自然。
曾皙(点)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游玩尽兴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学生 志向 志向
侧重于 性格特点 孔子评价
子路 治理千乘大国 强国 有抱负,自信, 却较鲁莽、轻率
冉有 治理小国 富民 谨慎小心 谦虚退让
公西华 愿为小相 以礼 治邦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曾皙 暮春郊游 享受 自然 淡定洒脱 高雅淡泊
小结:

探究思考,析孔圣评价
齐读第三部分,思考:
孔子是如何评价四位弟子的志向的?
孔子的评价流露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探究思考,析孔圣评价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者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研读——第三部分
曾晳后:
为国以礼:
唯求则非邦与:
安见: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后:名作动,后出
以:用
唯:句首语气词;与:同“欤”
哪里见的
小相,形容词作名词
大相,形容词作名词
学生 志向 志向
侧重于 性格特点 孔子评价
子路 治理千乘大国 强国 有抱负,自信,鲁莽、轻率
冉有 治理小国 富民 谨慎小心 谦虚退让
公西华 愿为小相 以礼 治邦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曾皙 暮春郊游 享受 自然 淡定洒脱 高雅淡泊
孔子是如何评价四位弟子的志向的?对弟子们的发言是何态度?
“其言不让”
“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不置可否
“吾与点也”
“肯定”
“唯赤则非邦也与?”
不置可否
四位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只明确肯定了曾皙的志向?
曾皙的“暮春郊游图”到底代表着什么?
请结合孔子的思想以及相关经历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思考:
“暮春郊游图”到底代表着什么?
①采用儒家以礼治国的主张后出现的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太平盛世图”。
②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具有隐逸色彩的生活图。
基于对“暮春郊游图”的这样两种理解,关于孔子为何“与点”的说法也就有两种。你更赞同哪种理解?请结合孔子的思想及相关经历发表你的看法。
各抒己见
①曾皙所说最能体现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
②曾皙所说刚好与孔子政治主张难以实现后的一种超脱思想相契合,是孔子渴望获得心灵自由的体现。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1)结合时代背景:
春秋之末,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征战,社会动荡,人民对和平稳定的生活有着强烈的热望。一向主张积极用世的孔子不可能抛弃理想,躲进象牙塔,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孔子“施行仁政”、“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成为了拯救苍生的一种政治上的深切关怀。孔子不可能放弃这样的关怀;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2)结合孔子相关言论: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自己一生的追求是让天下的老人们可以安顿身心;让朋友们可以彼此信任;让孩子们有榜样去缅怀,进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3)结合相关评论:
“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朱熹《四书集注》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这天光云影的气象、惠风和畅的格调、与天优游的境界,正是孔子孜孜以求的‘仁治’‘礼治’之下的理想社会,太平盛世。”
——朱良志
为何与“点”?
——“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
我要不挨打,
强国
我要不挨饿,
富民
我要知礼节,
文明
我要追求幸福,
终极目标
孔子之志
——建立一个统治者,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百姓,各得其所、人尽其力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
孔子之志
“时代的剧变一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遍地皆是。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而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真正享受了生命,正如清人的诗‘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南怀瑾
为何与“点”?
——“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
(1)结合孔子经历:
孔子大概在他55岁的时候,带领着他的弟子从鲁国出发,周游列国,宣讲他的政治主张,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实现,孔子花了十四年的时间奔波在列国之间,在周游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艰险,如,曾经在宋国时,宋司马桓魋(音tuí)讨厌孔子,用砍伐孔子讲课处树木的方式来威胁孔子,使得孔子最后只能撬装逃离宋国;曾经在陈国与蔡国之间,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曾经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历经艰险,但是因为身处乱世,孔子最终都没有真正得到任何一位统治者的欣赏。于是晚年回到鲁国潜心教育,并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为何与“点”?
——“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
(2)结合孔子相关言论: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主张得不到施行,就坐着小竹筏到海上漂流去。)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微子篇》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无道就隐居不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受到重用就出任,不受重用就隐居。)
为何与“点”?
——“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
(3)结合相关评论:
“吾与点也,言我志与点同也。所以与同者,当时道消世乱,驰竞者众,故诸弟子皆以仕进为心,唯点独识时变,故与之也。”——南朝皇侃《论语义疏》
“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

拓展延伸,与先贤言志
在理解了四位弟子的理想志向以后,你更欣赏哪位弟子的志向?学习可本文后,你在“立志”“求志”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
拓展延伸,与先贤言志
“立志而圣则圣矣,
立志而贤则贤矣!”
“彼可取而代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习主席的殷切期望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宴如也。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总结文言字词:
一词多义
......的样子
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形纵横,方圆正道,是非标准 (礼仪)。正、才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你们
……的样子
……的样子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则与斗卮酒。
6.吴孰与徐公美。
赞成
“欤”,相当于“吗”

亲附,帮助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