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练习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有改动)
1.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个方面的痛苦?
请写下来。
3.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那双拖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这个片段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在括号里填上序号。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注释 B.表示转折 C.递进
①第一个破折号( )②第二个破折号( )③第三个破折号( )
5.“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 ,这是因为 ,“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个”是指 , 这样对比写,突出了 。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7.朗读这段文字时, 应该采用怎样的语速、语调?( )
A.轻松快速 B.缓慢低沉 C.缓慢高昂 D.快速低沉
8.请你再写出两个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及其作品。
课内阅读。
《骑鹅旅行记》节选
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而他却坐在那里十分难过,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
他从来没有见过天空像这样蓝。候鸟都回来了。他们从海外飞来,越过了波罗的海直奔斯密格虎克,正向北飞行。鸟的种类很多,但是别的鸟他都不认识,只认识那些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有几群大雁已经飞了过去。他们飞得很高,但是仍然能够听见他们的叫声:“现在飞向高山,现在飞向高山。”
当大雁们看到在院子里漫游的家鹅时,就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家鹅不由得抬起头,听着大雁的叫声。他们回答说:“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如前所说,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清新,春风拂面,这时飞行真是一种享受。随着一群一群的大雁飞过,家鹅越来越动心了。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跃跃欲试,但是一只老母鹅总是说:“别犯傻!你们一定会受冻挨饿的。”
大雁的呼叫却使一只年轻的雄鹅真的动了心。“再过来一群我就跟着他们飞走。”他说。
真的又过来一群大雁,他们照样呼唤。那只年轻的雄鹅答道:“等一等!等一等!我就来。”
他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但是他没有飞行的习惯,于是又落到了地上。
大雁们还是听到了他的叫声。他们掉过头来慢慢地朝回飞,看他是不是真要跟着去。
“等一等!等一等!”他一面叫着一面进行新的cháng shì( )。
男孩坐在围墙上,这一切都听得一清二楚。
“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他喊道。
恰恰就在这一shùn jiān( ),雄鹅学会了怎样腾空而起。他来不及抖掉男孩就飞向了天空。
雄鹅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头晕目眩了。等他想到应该放开雄鹅的脖子时,已经到了高空。如果他现在一松手,肯定会掉到地上摔死。
要想舒服一点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了上去了。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在不停地扇动。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9.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词语。
10.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1.选文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2.选文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
13.家鹅们大多以为它们地上的生活很好,老母鹅说飞上蓝天是一件犯傻的事情:会受冻挨饿,而那只雄鹅还是飞上了蓝天,你如何看待那只飞上蓝天的雄鹅的做法?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今不能忘记他。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了一会儿后,又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5.“我”从徐先生处学到了 这些作文技巧。(至少写两点)
16.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怅惘”是因为 ;“敬慕”是因为 。在选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呼应的句子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着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从 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方法来论证说理。
A.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C.比喻论证
19.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这”指的是 。
20.第③自然段“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经历”和“感受”能否互换?为什么?
21.第②自然段“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什么?
课外阅读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挣很多很多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的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 (1) 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 备完课回到宿舍躺下了。 (2) 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22.给文中的(1)(2)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 ) ②( )
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朦胧 E.蒙眬 F.依稀
23.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自然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2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25.文章结尾处写道“: ,”表达了作者的 情感?
26.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我们(_______)有缺点,(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材料二: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7.在材料一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28.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
材料一:
材料二:
29.针对这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两则材料都提出了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C.两则材料中所展现的精神一脉相承,都强调了要时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
30.联系实际,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事例写一写。(可以写楷模、英烈等先进代表,也可以写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课外阅读。
半瓶阳光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在那里,像一棵小树。她伸出手,不时地在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的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了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捉住了阳光?”
“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女儿说。
我往远处望去,只见前边的一条小河里泛起明亮的波纹。
“捉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瓶子里。
我伸出手,手心里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捉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扯住我的衣服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看见我从书堆中抬起头,她就冲我招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有一条河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了,光线也暗下来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溜走了。”我看到她瓶子里的阳光只剩下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色暗了,我打开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本是成人的父亲。
31.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描写,表现了女儿 的心情。
33.关于太阳落山,女儿和“我”的理解不同在哪里?
34.下列对“儿童本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成人的生活受到了种种禁锢,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
B.表达了父亲对女儿丰富的想象力的由衷称赞。
C.突出了儿童富有童心,成人不用努力就可以轻松拥有童心。
课外阅读。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带有红色花纹的石子()就问()妈妈()这是什么石子()妈妈说()这是雨花石()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46年的一个夏日,天快亮时,一辆汽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冈上停了下来。敌人从车上押下一个头发凌乱,被绑着的衣服破烂的人,这个人被打得浑身是血,但他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不一会儿,敌人从刺刀丛中推出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了爸爸的身上。敌人恶狠狠地把男孩拉开,并威胁男孩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他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说:“爸爸,我永远爱你!”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说:“孩子,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父子俩向敌人投去轻蔑的目光。
敌人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男孩被敌人拖走了。
这天晚上,男孩在敌人的拷打下什么也没说。敌人只好把他扔了出来。男孩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他摸到了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妈妈的故事讲完了,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脑海里。玲玲又看了看桌子上摆着的这几颗带有红色花纹的石子,她觉得这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35.在第1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3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突出了 。
37.下列对“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这句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孩对敌人非常憎恨。
B.男孩不愿离开爸爸。
C.男孩宁愿和爸爸一起被敌人杀害,也不向敌人屈服。
D.男孩很倔强。
38.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9.为什么玲玲觉得这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课外阅读。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本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问:“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
孩子瞪大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之后 ,孩子哽咽着问母亲:“
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给孩子擦眼泪。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呆呆地望着花盆,觉得心里空空的。 (有改动)
40.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憧憬”的意思是 。用“——”画出该段中能体现该词语意思的句子。
41.随着事情的发展,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短文,把表格补充完整。
事情的发展 花盆里长出小瓜苗 母亲拔掉小瓜苗 母亲忽略孩子 借画表达的想法
孩子的心情
42.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孩子对小瓜苗的思念和惋惜。
B.表现了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C.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行为的不满。
43.将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句子与下面的句子进行对比,从表达感情的方式这一角度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链接: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4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题目“忽略”的含义。
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为起点,税关前为终点,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整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庆祝胜利的500响鞭炮。
(有删改)
45.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 ,涉及面之 ,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时的 。
46.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①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②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47.作者写了端午节这天家乡的习俗: 、画“王”字、 、 ,其中重点写的是 的习俗.
48.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可以折叠51次,厚度竟然可以超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子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线”。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エ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精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ロ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成不平凡。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49.文章从 、 、 、 四个方面述了折叠的内涵。
50.引用名人名言是写作表达的好方法。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放在第 自然段。
正如英国名小说家安东尼 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51.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字词“仅”“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52.对于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通过四渡赤水的例子来说明要想成功就必须走“之”字路线。
B.第③自然段通过引用名人名官和举出事例的方法未说明观点。
C.第③自然段罗 罗兰话语中“死”的意思是没有创新,缺乏新的生命活力。
D.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与“生于忧,死于安乐”是一致的
53.我们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课外阅读。
谈创造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求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一事无成。因为这些适应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必须的探求新事物,并为些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些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与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有删改)
54.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持之以恒:
②压制:
55.文中画线句子是 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
56.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人缺乏创造力的主要原来是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驼鹿花纹的秘密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腹部布满了不规则的花纹,异常美丽。因此,动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花腹驼鹿,当地人管它们叫“西伯利亚丛林勇士”。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个猎手遇到了一只受伤的母花腹驼鹿,他们将它带回村里豢养( )。次年春天,驼鹿产下了一窝鹿崽儿( )。猎人们发现,那些鹿崽儿的腹部并没有花纹,原来花腹驼鹿腹部的花纹并不是先天就有的。
鹿崽儿渐渐长大,可是,花纹还是没有出现。一直等了四年,这些鹿崽儿长成成鹿,依然没有看到花纹,这让猎人们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怪事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注意。经过跟踪研究,他们终于发现:每年秋季来临,母鹿都会带领小鹿找一个荆棘丛生的地方,然后群鹿依次跳跃着穿越大片荆棘丛。因为幼鹿个子矮,所以每只小鹿的腹部都被划出了一道道渗血的伤痕。
因为受了伤,小鹿觅食时即使吃得已经够饱,也不能躺下休息,那样会扎痛伤口。所以,它们只好一直站着吃草。这样拼命进食的好处是,在酷寒的西伯利亚冬天来临之前,每只小鹿都储存了足够御寒的营养和能量。一只鹿需要经历三个被荆棘刺伤的秋季,直到它成年。而那些美丽的花纹,其实就是这些伤痕留下的印记。
动物学家们明白了在西伯利亚山林里,每年冬天因体弱而冻死的各种动物中,为什么唯独没有花腹驼鹿。
纵横的伤口都能形成美丽的花纹,这不能不让人称奇。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人和小鹿遭遇的环境极其相似,当苦难来临,心存胆怯地回避,很可能是致命的,与其回避,倒不如勇敢地去正视它,迎击它。很多时候,哪怕命运刺了你一刀,你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和搏击,伤口同样能绽放出另一种美丽。
57.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58.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豢养——
百思不得其解——
59.花腹驼鹿腹部的花纹是天生的吗?它是怎么出现的?
60.花腹驼鹿为什么会被称作“西伯利亚丛林勇士”?它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61.最后一自然段“另一种美丽”指什么?
62.作者通过花腹驼鹿的经历获得什么感悟?
课外新视野。
石头为什么会“烂”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①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②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进攻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许多小动物也是石头的破坏者,它们有的在石头上打洞,有的叮在石头上生活。
生物死后,尸体也能分解出有机酸,迫使石头分解。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6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瘦弱”:
“病根”:
64.画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5.读一读,体会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6.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画曲线自然段:
67.概括地说,石头慢慢“烂”掉的原因是什么?
68.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这许多破坏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大年夜,一个又饿又冷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2.冷、饿、被人欺负。
3.这让我们了解到了小女孩家里的贫穷,冬天里她连一双鞋都没有,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马路上行走,极不安全,而且还遭到了男孩子的嘲笑和欺侮,更令人同情。
4.A;C;B
5.美丽的头发;她当时又冷又饿;现在是大年夜;小女孩的处境的悲惨和她内心的痛苦
6.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没有什么用。
7.B
8.王尔德:《快乐王子》、卡洛·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答案】9.尝试;瞬间
10.尼尔斯随着雄鹅飞上天空。
11.美丽的景色反衬了小男孩尼尔斯沮丧、低落难过的心情。
12.拟人
13.那只雄鹅敢于尝试,渴望外面的世界,就勇敢地去做。
【答案】14.“我”的国文老师教育“我”写文章不要说废话,要有硬朗挺拔之气,学会“割爱”,“我”对他充满敬意。
15.示例:表达要简洁、多修改、懂得取舍。
16.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讯,不知道老师近况;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答案】17.我们都是成功者。;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和遭受挫折后提高了认识也是一种成功。
18.B
19.认为成功只等于成名的错误观念。
20.不能互换。经历是感受的前提,只有先经历,然后才能产生感受。
21.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着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
【答案】22.C;D
23.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
2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25.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表达了作者的愧疚之情。
26.我想,我会更加自觉地努力学习,长大了可以回报我的父母,不能让父母再吃苦。
【答案】27.因为;所以;如果;就;只要;就
28.“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29.B
30.当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为了帮助人们早日战胜疫情,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坚持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他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答案】31.一天早晨,女儿在屋前的空地上“捉”住了半瓶阳光。女儿的天真无邪洗涤了“我”的心灵,让“我”重新感悟到了真善美。
32.动作;语言;紧张
33.女儿把阳光当成灯,认为太阳落山就是灯灭了。“我”认为太阳就是正常落山了。
34.C
【答案】35.,:“,?”:“。”,。
36.外貌、神态;人物的坚贞不屈
37.C
38.这句话说明男孩选择了和爸爸一样的事业,走上了革命道路,与敌人斗争,不怕牺牲。
39.因为雨花石象征着革命者面对敌人时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答案】40.向往;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
41.欢喜;难过;失落
42.B
43.相同点:都融情于景,借助环境衬托人物失落的心情。;不同点: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不但照应开头,而且运用反衬手法,借美好的环境反衬人物失落的心情,更能突出人物内心的失落;链接的句子将光线逐渐消逝与人物沮丧、失落的心情相照应,让人物失望、难过的心情真实可感。
44.“忽略”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母亲只看到了紫罗兰的美,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指母亲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憧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答案】45.多;广;盛况
46.①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②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这个动词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47.穿新衣;吃鱼吃肉;赛龙舟;赛龙舟
48.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
【答案】49.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50.④
51.不能删去。“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低,“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如果删去,就不能有力地说明“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了。
52.A
53.①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当处在困境时要勇于折叠自己。②面对困难时不能消极等待,而要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決题。③在经历人生的折叠时,要有智慧,有耐心,有创造,有提升,成就精彩人生。
【答案】54.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用武力或用其他方法制止
55.过渡句;承上启下。
56.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答案】57.huàn;yǎng;lùzǎier
58.喂养。;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59.不是。每年秋季来临,母鹿都会带领小鹿找一个荆棘丛生的地方,然后群鹿依次跳跃着穿越大片荆棘丛。因为幼鹿个子矮,所以每只小鹿的腹部都被划出了一道道渗血的伤痕。
60.每只鹿都要经过三个被荆棘刺伤的秋季,直到它成年。而那些美丽的花纹,其实就是这些伤痕留下的印记。因为受了伤,小鹿觅食时即使吃得已经够饱,也不能躺下休息,那样会扎痛伤口。所以,它们只好一直站着吃草。这样拼命进食的好处是,在酷寒的西伯利亚冬天来临之前,每只小鹿都储存了足够御寒的营养和能量。
61.成功。
62.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人和小鹿遭遇的环境极其相似,当苦难来临,心存胆怯地回避,很可能是致命的,与其回避,倒不如勇敢地去正视它,迎击它。
【答案】63.指石像变小的;石像风化的原因
64.列数据;作比较
65.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进行说明,使语言充满活力。
66.热胀冷缩
67.在风化作用下石头会烂。
68.潮湿寒冷的天气,干燥温暖的气候,生物的进攻。